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孔子看作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思想家之一。由于孔学和儒学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所以孔学或儒学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中国古代不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就有不同面孔的孔子及孔学出现。其影响不仅渗透于中国古代,也影响于今天的中国及国际社会。历代研究孔子的文字也不知超过了《论语》的多少倍。  相似文献   

2.
太伯奔吴,是中国古代中原与东南地区文明交流,华夏与吴越民族相通融合的重要标志。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丰富和弘扬,对于长江下游吴文化区域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一、以让季历,至德风范孔子赞颂:“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撰《史记》,作《世家》三十篇,列《吴太伯世家》为第一,在“太史公日”时,一开头就引述孔子的这句赞语。他们如此推崇太伯,是很值得后人认真思索的。在中国历史上,一次次频繁的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狼烟滚滚,刀光剑…  相似文献   

3.
有些人认为孔子复辟倒退,大肆否定孔子.其实,这些人冤枉了孔子,因为孔子并非复辟倒退.这些人以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过“吾从周”为由,认为孔子复辟倒退.此种说法很错误.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指出:“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根据郭老的推算,西周始于公元前1066年左右(见郭老的《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从西周算起,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止,中国封建制度才“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因为公元前1066年左右至公元1840年,共计有2906年左右,接近3000年,可谓三千年左右矣.按照毛主席的上述说法,西周社会就已是封建社会了.由此可知;孔子说“吾从周”,表明孔子继承封建制度.这怎么见得孔子复辟倒退?  相似文献   

4.
<正>观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潮流,本质上是中国缓慢地走向实现统一新格局的历史运动.可是,起初的中国人并不十分清楚这一切,只能通过可能的方式为改变或争取时局的好转进行无畏的探索.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便是动机于试图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他致力于实现“为东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的政治主张,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终于没有结果.他之后,他所培养的一批“斐然成章”(《公冶长》)的青年才俊之士,并没有因此放弃思考与探索,而是以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互勉互进,并在相互切磋、争鸣中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孔子殁后,孔门后学两极——洙泗之学与西河之学赖以生成的历史条件.子夏在孔子殁后,适应着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新格局,居于魏之西河,做了魏文候的先生(《史记·魏世家》).在魏国他把孔子学说发扬光大,成为一个“与现实政治直结的子夏学派”.①曾参则居于鲁国诛、泗之间,以孔子“吾道一以贯之”(《里仁》)为使命,“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发展了孔子注重内省体察的思想,形成为“极度重视个人修养的曾子学派”.②洙泗、西河之学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这种分野,自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但也不能不注意到,在上述两家共同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5.
在风靡全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孔子及儒家的研究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曾在一定时期被人们视作“禁区”的孔学和儒学的研究,正流布全国,成为文化史中的热门。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老年孔子研究会、山东孔子学会等学术团体相继建立,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山东儒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中心和全国各地数十个中国古代思想(或文化、哲学、教育)研究所(室)等学术机构陆续设置。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孔子评传》、《孔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认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自相矛盾的现象。清儒焦循早就指出:孔子既强调“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却又允诺不死的管仲为“仁”(《宪问》);既主张“君子有九思”(《季氏》),却又说“以思,无益”(《卫灵公》);既肯定“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又高唱“有教无类”(《卫灵公》);如此等等,都是自相矛盾的。从近来关于孔子哲学思想的讨论中,人们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孔子哲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由于各自侧重的方面不同,因而长期争论不休。“四人帮”全盘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并大搞影射史学,力图搞乱人们的思想,为其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有人提出,应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再评价,以恢复孔子的本来面目。我很赞成这条意见。哲学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评价孔子,对于拨乱反正。发展我国民族新文化,是很有意义的。下边我从孔子哲学思想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孔子“孝”的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中,也有极大影响,了解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研究孔子和中国伦理学说史有帮助,而且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愿就此谈点看法。孔子崇尚道德教化,提倡仁政德治,在一般情况下,是反对暴力强权的。他一再强调要“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为国以礼”(《先进》),十分看重道德教化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只要把好的道德提倡起来,国家和社会自然会治理好。  相似文献   

8.
唐明贵 《兰州学刊》2004,(6):296-298
傅斯年在其论著中,对孔子及其学说予以了重新解读,在儒者的起源、孔子与经典的关系、孔子学说的内容以及孔子学说成为正统和适应秦汉以来的社会的原因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别样的看法。他认为儒者乃起于鲁流行于各地之“教书匠”。孔子删《诗》说“乃汉儒造作之论”,《易》和孔子及儒家没有关系,孔子和《春秋》的关系虽不能确定,但其思想却是孔子的。孔子的政治论和天人论都表现出过渡的、转变的色彩。宗法不亡、适应新兴阶级需要及中庸之道是孔子学说成为正统的原因。传人多、影响大及秦汉以后社会无大变动,使儒学得以统治中国社会达两千年。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可靠的主要资料。孔子的语录中,曾多次涉及到“天”,“命”,“天命”等词语。对此,应如何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能否提到哲学观的高度给予判定?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且有时随政治气候的波动而波动。《中国古代哲学史》88年版,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哲史》)一书,从哲学观的高度给予丁概括和判定,认为孔子思想深处的“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孔子是“尊天”的,和殷周以来的尊天思想无甚差别;孔子思想深处的“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超自然的力量支配,毕生致力于挽救奴隶制的危亡碰壁,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信”字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论语》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明确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孔子的思想及伟大的人格;二是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在《论语》教学中,应以孔子“诚信”教育思想为教学核心,通过对《论语》“信”的剖析解读,从“信”中领会孔子的思想,从“信”中看孔子的伟大人格,从而完成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言论大部分载入《论语》和《礼记》里。他在整理周以来的《诗》、《书》、《易》、《礼》、《乐》、《春秋》著作中,总结了古代历史并继承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且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第一,关于“自然观”。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迷信取存疑的态度。他的主张是“以孝治人,以人道治人”。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不讲神怪,“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篇》)孔子的这一思想精髓,直接注入汉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重人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忠于教育事业,执教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自学成才,是孔子教育思想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但他“作《春秋》”。“修《诗》、《书》、《礼》、《乐》”;又“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不仅是一个大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个大学问家。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明确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贡原来认为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后来,改变了看法:“卫公  相似文献   

13.
孔子经济管理的目的是社会繁荣,实现大同世界。认为维持社会繁荣运转的两个程序是富民、役民。《子路》载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说“庶矣”,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说“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深得这两大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孟的“中庸之道”,在“四人帮”所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曾经成为“箭垛”,受到过铺天盖地的批判。其实,当时所批判的以《中庸》一书为主要靶子的“中庸之道”,和孔子宣扬的“中庸”思想有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现在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中庸之道”?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家后学传播的《中庸》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孔子的“中庸”思想?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应该说是最高的了。可  相似文献   

15.
张岱年先生在《孔子与中国文化》一文中说:“近年来,多数哲学史家认为:《春秋》基本上是鲁国史官的手笔,《易传》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大同”学说更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关于孔子言行的最可靠的资料是《论语》和《左传》中关于孔子的记载。这样,关于孔子的资料较过去时代所承认的大大削减了。虽然如此,专从《论语》和《左传》来看,孔子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仍然是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的最主要的哲  相似文献   

16.
斯宾格勒认为中国哲学的真理不只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他致力于从中国古代经典中去发现“远超过孔子所能理解的更为深奥的东西”,认为《尚书》和《诗经》中蕴涵着古希腊英雄时代的精神和西方中世纪的贵族精神。他别出心裁地认为孔子不仅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同时代”人,而且与伏尔泰、莱辛也是“同时代”人,并且把中国哲学的不同流派与他所谓“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作了比较。着眼于西方哲学的重心从认识问题到人生问题的转向,他特别心仪中国哲学注重实践性的优点,认为这一优点可以弥补西方哲学的不足。他的主要失误在于夸大了德国哲学和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为政”,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相当部分是在讲如何“为政”;而“为政以德”,又是他为政思想的核心。在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候,认真研究孔子的为政观,对于我们各级领导者在执政或行政工作中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孔子十分强调“为政以德”。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中国的礼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礼”,而不是“仁”,更不是“天人”。“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而孔子就是以提倡“礼”而闻名的。但是,对于孔子关于“礼”的学说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却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代表了孔子的社会政治观点;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体现了孔子的宗教观;有的则认为,“礼”的学说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人文观。有人想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以弥补现代“法治”社会的不足;有人则揭示其中的保守性,证明其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阻碍作…  相似文献   

19.
宋开玉 《北方论丛》2022,(1):142-152
婚嫁礼俗是中国古代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统治思想的中国社会的婚姻礼俗遵从《礼记》婚姻"六礼"之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层或有变异。旧传为清代蒲松龄所作的《琴瑟乐》是一篇描写女子婚姻的俚曲作品,叙述了从少女思嫁到夫妻美满的整个民间婚姻过程。它所反映的清初山东民间婚俗,仍以《礼记》"六礼"为基本框架,一方面传承着"六礼"传统,同时,受民间经济和世俗社会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民间婚俗向着更务实、更世俗、更喜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孔子政治思想的进步面》是作者对已发表的《孔子思想研究》一文的补充,并提出了若干对孔子政治思想的新看法。《孔子思想研究》刊載《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0年第1期,是比较全面地討論孔子思想問題,其中也討論到孔子的“政治思想”,認为孔子“在政治上,保守面很大”,和这篇文章的看法有些不同,可供参考。关于孔子问题的讨论,国内还在继续进行中,我們认为发表这类的論文,会有助于争鸣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