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SEIRS模型的企业集团内部危机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企业内部危机扩散同传染病扩散在机理上的相似,本文在经典的SIR模型基础上,构建了SEIRS危机扩散模型,研究危机在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传染扩散的机理,从而为发现、预防和控制危机在企业集团内部的扩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SIR模型基础上,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个体层面研究了产品创新扩散过程中采纳者行为决策的决定因子及其行为选择方式,同时得出了一些促进产品创新扩散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玖平  廖志高 《管理学报》2004,1(3):330-340
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Bass模型族的基本假设,运用微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4个微分动力学模型,并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彩电产品和旱育秧推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一些技术创新扩散规律,并提出几个相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视角下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扩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创新扩散理论和方法,从网络视角出发与传染病模型相结合,探讨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扩散机理。由于软件产业虚拟集群的地域分散性,使其创新扩散活动更加复杂,按照集群成员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成员间创新扩散关系划分为邻居间的创新扩散、同一子集群内的创新扩散和不同子集群间的创新扩散3个层次。借鉴传染病传播思想,考虑创新扩散潜伏期,将软件产业虚拟集群成员分为潜在创新采纳成员、正在进行创新吸收和转化的成员、采用创新并且可将创新扩散给其他企业的成员和自主创新成员4种类型。基于传统的传染病模型,构建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扩散模型,讨论不同参数对创新扩散过程的影响,揭示集群创新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邻居关系对创新扩散作用明显;易染系数、潜伏系数越大,创新扩散速度越快;集群网络结构和扩散层次性对创新扩散成员数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有影响。最后以江苏虚拟软件园为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包含Jump-Arch过程的利率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 Jump-Arch 扩散模型、跳跃扩散模型、Arch 扩散模型和扩散模型,发现 Jump-Arch 扩散模型是研究中的最优模型,它在解释和预测利率的波动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能力,跳跃不仅是利率均值回复的来源,也是利率波动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对利率动态行为的描述必须考虑跳跃过程.同时研究发现,R091国债回购市场波动存在明显的"周一"和"周五效应",并利用 Jump-Arch 扩散模型解释了出现这种异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内生R&D投入与技术转化模型,以研究技术扩散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我国1989~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的校准与数值模拟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现实经济波动,能解释现实数据中83.3%的经济波动。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技术扩散冲击通过企业R&D投入的内生技术转化,在模型中能解释29.32%的相对经济波动。同时,相对于中性技术冲击而言,技术扩散冲击在长期中使产出和技术存量处在更高的均衡水平上。上述证据表明,技术扩散和R&D投入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林渝晟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517-520
本文基于合作博弈思想,建立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研究了集群中企业个体依据博弈收益的决策行为对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8.
附随扩散模型及其对移动上网用户扩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敬辉  武春友 《管理评论》2006,18(10):18-22,17
各种新技术或产品的扩散往往是相互联系的,附随扩散现象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情况.但是反映这种附随关系的扩散模型却很少被提及。论文在传统Bas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体现产品之间附随扩散关系的附随扩散模型,并以移动用户与移动上网用户的附随扩散关系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结果与传统Bass模型、Logistic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附随扩散模型拟和效果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Bass修正模型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具有不同于一般技术创新扩散的多个特征,无法采用现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在对技术创新扩散过程Bass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运用Bass模型研究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存在的不足,据此拓展、建立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Bass修正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Bass修正模型更合理、有效,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研究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广告媒介下两种产品竞争与扩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基于巴斯模型在非垄断情形所遇到的产品扩散问题,提出了在广告媒介下两种产品的竞争与扩散模型,并对不同情况下产品竞争扩散过程进行了经济分析,推广了单产品巴斯扩散模型.为模拟和预测动态市场结构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游静  刘伟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1):142-146
针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知识域动态变动性对知识扩散有效性的影响,构建知识域变动形态模型,对模型进行演算得到知识域变动影响下,扩散路径中相关知识域的实际变化形态,从而提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环境下适应知识域动态变动特征的知识扩散路径的时间序列优化策略,以帮助企业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识别知识域变动形态、合理配置项目资源。最后介绍优化策略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2.
把握技术扩散的机理和主要特征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管理优化的基础。本文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经济、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根据投资者状态变化,将技术扩散过程划分为技术获悉、效益计算和技术认可三个阶段,构建了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即潜在投资者转变为最终投资者)过程的数理模型。探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的速度有限性、政策效率递减性以及区域差异性三个关键特征,结合算例验证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扩散的不同驱动力,从而为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机理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和活动进行分析,揭示了企业集群在保持创新扩散持续性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利用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搭建起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框架,借鉴"锦标机制"方法构建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模型并对其加以分析,得出相关激励制度为企业集群整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企业集群的隐性知识转移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集群已成为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集群的关键是要实现知识的转移,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本文提出了基于企业集群的知识转移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中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之间距离的关系,探讨了互补性知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知识通过网络可以加快扩散.作者基于NW小世界网络视角,构建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模型,揭示联盟的知识扩散特性,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发现,减小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增大网络的集聚系数和提高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频率是促进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提高创新效率、加快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设计与运作多个创新项目或替代方案(创新项目群)是现代企业的主流创新模式.本文运用系统论思想和GERT网络理论,通过对这一企业技术创新主流模式的剖析,揭示了该模式中各项目之间的组合规律,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的串联、并联和混联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的风险与周期评估的组合GERT网络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学习者、传播者和免疫者三类传播主体,且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复杂网络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从而计算出隐性知识在企业传播开来的传播率阈值λc,当隐性知识传播率λ>λc时,考察的隐性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传播开来,否则考察的隐性知识将在企业内部逐渐消失;最后,应用Matlab对模型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受到遗忘因素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网络结构确定的情况下,遗忘率越大,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越缓慢,甚至逐渐消失。为了提高隐性知识传播效果,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干预培训,降低遗忘机制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组织网络隐性知识扩散及学习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主要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存在,隐性知识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隐性知识为组织个体所拥有,这种私有性的特征使其在组织内部的扩散需要通过组织个体之间的交互才能完成.组织网络连接强度对扩散具有影响,可利用具有边权重的组织网络研究隐性知识的扩散行为.在分析隐性知识和相关扩散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和小世界网络模型,建立组织网络上的知识扩散模型.根据认识论的观点,提出个体3种知识学习策略,结合知识扩散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关系和知识差别的知识学习策略最有效,不考虑连接强度下的各种策略都具有较快的知识学习速率,并且连接强度对组织内隐性知识扩散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煜华  高杨 《管理学报》2011,8(6):925-928,948
运用Logistic函数构建了创新产品扩散叠加模型及相互共生模型,以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互补关系创新产品的扩散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点稳定性分析法,计算了在时间变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创新产品扩散叠加的演化趋势和扩散叠加模型的平衡点,并对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