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医疗事务的无因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务的无因管理是医师自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种法律事实。成立医疗事务无因管理应具备三个要件 ,即管理他人医疗上的事务、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管理人有管理意思。在医疗事务无因管理关系中 ,医师或医院应履行适当管理义务、通知义务和继续管理义务 ,患者应履行偿还费用义务、清偿债务义务和赔偿损害义务。经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亲属或关系人对医疗事务无因管理的承认 ,医疗关系回复到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章莉 《理论界》2008,(12):90-91
无因管理及见义勇为有助于发扬人类的互助精神。但是我国现行的无因管理制度过于粗放,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也屡屡得不到保障。应当健全无因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见义勇为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对无因管理的识别及其法律后果进行探讨,应在吸收传统民法债权理论的基础上,对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进行界定:管理人没有法律规定的或是合同约定的义务,管理人的管理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有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服务的行为,管理人须支出必要费用。规范无因管理的法律后果应是:产生本人对管理人的义务与责任以及产生管理人对本人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普遍的观点认为国家补偿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特别损失,国家给予的补偿。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类国家补偿即公法上的无因管理引起的国家补偿:公民在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失而支付了费用或受到了损害,国家作为受益人应给予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宁立成 《江汉论坛》2003,(1):112-114
普遍的观点认为国家补偿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特别损失,国家给予的补偿.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类国家补偿即公法上的无因管理引起的国家补偿公民在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失而支付了费用或受到了损害,国家作为受益人应给予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义务与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无因管理立法方面存在不足。借鉴目前世界上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在此方面的立法 ,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 ,应汲取国外的立法经验 ,对管理人的通知、管理、报告、损害赔偿等义务加以周全地规定。对于管理人的权利 ,我国现行法律上有规定 ,但在对损失赔偿、负担债务偿还请求权方面的规定还有欠缺 ,需在制定民法典时完善  相似文献   

7.
汪洋 《学术月刊》2020,(11):108-120
《民法典》无因管理在外部体系层面,作为法定之债统合为准合同并放置于合同编末尾;涵盖符合本人意思或维护公序良俗的正当无因管理、不当无因管理以及紧急救助的特殊无因管理三种子类型,通过适用委托合同规定弥补规范供给的不足。在内部体系层面,旨在平衡"个人私域不受他人侵犯"与"鼓励社会互帮互助"两种价值理念。对于介入他人私域的行为,基于贯彻意思自治、维护公序良俗、弘扬见义勇为三层价值维度赋予合法性与正当性评判,并体现在各方权利义务的具体安排之中。对本人负担的费用偿还、债务偿付以及适当补偿损失的义务以及管理人负担的管理过程中的合理注意、继续管理与通知义务以及管理结束后的报告义务和移交义务都进行了周延规定,是对原本残缺不全的无因管理制度的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8.
李滇 《东岳论丛》2003,24(6):126-127
无因管理是民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与社会观念、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因而笔者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阐述了其应有的价值,以期唤起人们对它的重视。并且给出了对无因管理之债的救济方法,希望在对无因管理人的利益保护上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模因地图(MM)是模因论发展中的一个新领域,目前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由O’Reilly在2000年提出的,相当于直观的商业模型图,已经在营销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二是2009年澳大利亚学者John Paull提出的"8"字形的地图模型,它可以在视觉上展示模因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传播和扩散的,具有较好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同时,Paull提出了模因地图法,为模因学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法律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与基石;然而,易变的社会情势常常置规范与现实于冲突状态并诱发相关情势的适法性危机,面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与社会变革,如何真正实现法律至上?在坚持法的权威性与法的稳定性的同时,如何坚持法的现实性与进步性?如何在现实的法律适应性与法律的社会适应性之间架起一个支点以谋求两者的协调与共进?问题的求解既是个理性的价值选择过程,又不可能超然于现实的利益衡量因素之外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其行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探讨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至今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中的违法现象却有蔓延的趋势,如果对之不加以注意和克服,势必后患无穷。文章探讨了村民自治中违法的界限,指出违法现象的特点,剖析违法现象严重的成因,并提出克服违法现象的设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民事诉讼中,取证的手段合法性与证据的可采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取证手段的不合法或者不恰当会影响到证据的采用。民事诉讼中取证活动缺少像刑事诉讼那样的严格要求和程序保证,在现实中表现也比较复杂。因此,在考虑取证手段与证据可采性关系时,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14.
任伊珊  崔析宗 《兰州学刊》2007,(7):104-105,60
由于立法的不明确,父母对非婚生子女的养育义务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在现实生活中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相关的纠纷在不断增多,这已影响了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健全和完善相关立法的重要意义就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校园的文化适应已成为新的课题。本文从文化适应的内涵谈起,阐释了大学校园的各种文化适应,并提出了促进校园文化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早年在构建他的"革命学"时期,就自觉地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养分。晚年的孙中山,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潮,大张旗鼓地改造和利用儒家思想,试图在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之间寻求其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教育改革所引起的高校竞争 ,提出以差异化的理念塑造学校形象的观点。在充分论述理念、理念结构和设计理念的原则的前提下 ,提出校园文化理念系统的结构 ,并对理念内涵作出了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8.
忠德论     
王泽应 《河北学刊》2012,32(1):20-23
“忠”是中国古代伦理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儒家最为推崇的道德范畴之一,既具有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意义,又具有个人品德与美德伦理的意义.其基本内容与要求是做人做事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虚假和患得患失.“忠”在中国古代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君上或主人的忠,另一种是对于国家、社稷和人民的忠,可以分别称之为私忠和公忠.在明清之际及近现代时期,思想家们对私忠作了较多的批判,而对公忠则作了较为深入的阐发与弘扬.  相似文献   

19.
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正龙 《人文杂志》2007,(3):112-116
反讽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之一。新批评将反讽视为语言中的对比与矛盾,因此语义悖论及字面意义与语境意义的差异是其关注的核心。新批评之后,人们更多地从符号学与叙事学角度看待反讽,注意到反讽与语言多重编码、叙事分层的关系。本文认为,从叙述的表层看,反讽是隐含的作者对表层意义的取消而形成的不可靠的叙述。而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反讽实际上与主体的某种优越感、对真相的洞察联系在一起,而在叙述过程中自我又采取隐身的方式保持某种超然,使表层意义导向不能作为解释依据。因此,反讽需要双重或多重释义。  相似文献   

20.
论师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人类精神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通过人们的内心感受与社会舆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起着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所不能起的作用.所以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非常重视道德建设.师德是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行为、品德规范.它通过善良与丑恶,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观念,约束教师行为,调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