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的一点认识廖邦阳,刘师宏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散文作家犹若群星闪烁,其中最为耀眼夺目者,莫过于“唐宋八大家”,而以其甘美浓醇的山水游记独标一格,饮誉华夏的,恐怕又非柳宗元莫属了。关于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历来著述颇多,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2.
自怜幽独,是植根于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的古代文人心态的特殊写照,是他们主体心灵的自我冲撞;也是文人们独立自美与独穷自悲的统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倾听到古代文人的心灵呻吟,品味出其中的感伤情词。但在古典散文的发展历程中,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才第一次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幽独情怀。本文通过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具体分析,描述了作者面对永州山水时的复杂心态。道之不行乃寄意山水,传统的纪游在柳宗元笔下成了作者心境的象征。山水游记也自此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因而柳宗元的散文也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完整的游记散文的独立出现则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一项成果。柳宗元可推为游记散文之祖。他在被贬到永州谪居期间,面对当地的自然山水,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运用其生动秀丽的文笔写出了游记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永州八记》。正式奠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历来为人称道。《始得西山要游记》是“永州人记”的第一篇,是真正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使人百读不厌。一、修辞适应题旨柳宗元创作的游记散文与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先“永贞革新”失败后,因王叔文事件,柳宗元被朝廷贬到荒远的永州作司马。名义上是小官,但实际上如同流放的政治犯,因而』已清十分痛苦。于是常与友人游山玩水,探奇寻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精神解脱。所以,柳宗元的游记散文不是纯客观地描摩山水,而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文章的修辞要为这样的宗旨服务。柳宗元创作《始得西山宴游记》的…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永州八记的代表性文章,《小石潭记》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柳宗元以虚静之心体察自然万物,创作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作品。从审美意蕴这个角度对这篇游记做出探析,利于深入揭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摹山绘水,寄情托思,最富诗情画意,代表着唐代散文的最新成就。北宋孔武仲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本文试图从绘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文学创作规律,及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中国游记散文的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继唐代柳宗元的再现型游记和北宋苏轼的表现型游记之后,南宋的陆游又创造出带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的长篇日记体游记——《入蜀记》。如果说柳宗元的游记向幽静的自然山水倾斜,苏轼的游记向丰富的内心世界倾斜,那么陆游的游记则明显地向文化认同意识呈现倾斜。他的游记是那样沉静,既没有柳宗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与袁宏道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和袁宏道作为不同时代山水游记作家之代表,其游记散文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拟从抒情方式、写作笔法、修辞手段三方面着手,对两者进行比较,力求发掘出其不同特色之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国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写下的“永州八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游记文体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在结构方面,以大结构套小结构,小结构衬映大结构,大小结构互耀其华的复式结构模式,创造了游记散文的结构之关。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永州山水文本内涵一个“发现—改造—提升”的模式 ,彰显了自然美 ,使其价值向人充分展开。以审美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美是永州文本为中国文学提供的新内容。文本中表现的自然美有形象美、幽静美、品格美和生命力之美。柳宗元的美学观具有辩证性和深刻性。他的山水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领域,作品中充满了他对"不遇之景"的热爱和对自己仕途上不幸遭遇的感受,张扬着决不气馁、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些特点和柳宗元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身为思想家的他以儒家思想作为理想的标准,又吸收百家思想革新儒学,在借助佛道的虚静避世排遣心中的苦闷后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力量投入到对现实的关注中。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本质使得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了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审美精神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具有进退失据,沉陷自然与人事的纠葛;感悟自然,归隐安闲宁静的憩园;拥抱山水,融入自然的理想王国三种形态.与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相比,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体现出寄寓自然的主体性、寄情自然的社会性和寄迹自然的自由性等突出特征."士"的传统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担当,顺适自然的隐逸文化与普世价值关怀的向度,对古典游记本体论的潜在认同与对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偏爱接受,是形成其超越性特征的源流.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具有深广的意蕴:既再现了美丽的自然山水,又借山水感慨身世遭遇,展示高洁的人格品质,同时还揭示出深邃的哲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进程 ,探讨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产生的特定环境及其寄情于物的象征意义 ,特别指出其以“文有诗情”的手法开拓山水游记的意境 ,使之具有独特文体内涵 ,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摹山绘水,寄情托思,最富诗情画意,代表着唐代散文的最新成就.北宋孔武仲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本文试图从绘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柳宗山水游记的文学创作规律,及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它揭示了主体在山水之美的发现、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山水美在有"奇味",则凸显了审美客体的价值,比较辩证地阐述了主客体各自的重要性,而柳宗元对审美愉悦耳目——心——神的多层次发掘,与现代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贬谪生活,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如果就数量而论,其在中国古典山水游记中仅为凤毛麟角,然而其内容的博大深邃、表现方式的精湛独到,恐怕却又为历代山水游记作家们望尘莫及.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宜人的山川风物,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纵情挥洒笔墨的广阔天地,无数作家勤耕不辍、流连忘返,使得山水游记大放异彩.然而一般来说,山水游记在不同作家笔下,因时空的变化,作家自身际遇的差异,其内蕴与外现的角度尽管不一,但侧重客观再现景物,继之而抒情却是显而易见的,它几乎成为固定的模式而为历代山水游记作家们所效仿.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对此的借鉴自然不可否认,但标志一个作家的成功却不仅仅是对文学传统精华的继承,发展创新才是艺术生命力的精髓所在.这种发展创新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即表现为在精神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中再现山川风物、真情、人格.仅此可以说是其之所以被誉为“游记之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元结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其山水游记不仅情景交融,成为后世游记的典范,并且还渗透了作家的心志和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呈现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其中主要表现为:其一、儒家思想在游记中反映极为浓郁;其二、道、佛文化在二者游记中的表现各有侧重;其三、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成为总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禅宗美学是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以中唐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散文、诗的创作,正是禅宗美学影响于文人创作的产物.禅的定慧双修确立了柳宗元山水散文、诗的禅悦境界,突出了柳宗元啸傲山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