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劳动关系宏观层面调整标准过高,中观层面调整机制过虚和微观层面调整机制过死,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保持政府对劳动关系的适度干预、加快改革和培育社会力量、形成集体协商的有效机制、放松对微观劳动关系的管制、契约自由,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蔡欣欣 《河北学刊》2014,(2):200-202
河北省民办高校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不够规范、对劳动报酬满意率偏低、执行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制度的状况不佳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本文从教职员工、学校、政府三方面提出构建和谐民办高校劳动法律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总的政治形式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包括政治制度、党派关系、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产业关系政策等。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吕琳  袁首骥 《理论界》2005,(1):92-93
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呈迅速发展趋势,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存在明显不适应灵活就业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应对其作出修改和调整,并尽快制定灵活就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本文重点研究灵活就业中非全日制用工、保险推销员、出租车司机、劳动派遣和家内劳动特殊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个由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构成的关系。符合法定模式建立的标准劳动关系,表现为单一的合同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定模式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事实劳动关系、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双(多)重劳动关系等。从体系化视角研究劳动法律关系,不仅可以展示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劳动法律关系再定义,而且还可以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以实现劳动法"广覆盖、低保障、严执法"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诸手段中,法律无疑是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但也仅仅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手段或方式之一。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在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婚姻家庭关系时,应当在适度介入、私法调整、尊重当事人意志以及向弱者适度倾斜等原则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8.
与劳动派遣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快速发展相比,劳动派遣的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对劳动派遣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弥补我国劳动派遣理论研究之不足,进而为我国劳动派遣立法给予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劳资两利"思想使劳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关系呈现出单一、固定的行政化态势.进入转型期后,在经济体制转型、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保险福利制度改革等推动力的作用下,我国的劳动关系朝着类型多样化与复杂化、主体利益明晰化与差别化、运行方式契约化与自主化的方向变迁.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反思,劳动关系双方必须相互为本才能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职业安定性保护法律制度仅为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提供了稳定性保障,其制度目标在于消除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雇主机会主义行为所可能导致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但置于传统工资劳动基础之上的职业安定性制度保护之外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标准与非标准二元劳动关系结构中就业者不同的风险地位。标准劳动关系的职业安定性保护制度如何在发挥实效的同时避免雇主的对策行为,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职业安定性如何保护成为了当前劳动关系规制中需要同时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黑启明 《兰州学刊》2006,1(8):176-178
影响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是一种最基础的社会关系。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以及影响财富分配的社会政策的改变,都会通过失业率、工资水平及就业结构影响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市场、技术、就业结构等经济变量。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往往需要引入这些经济环境的各种变量。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和谐的目标指引下,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学理分析与政策探讨应关注冲突视角之外的和谐视角,即着重揭示劳动关系矛盾的政治社会影响,从冲突应对层面提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策略和行动。当然,鉴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我们也应从多个层面探寻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路径与机制:实施制度重构,拓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化机制;开展组织重建,积聚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化力量;实行文化重塑,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文化内聚力;推行能力重组,培育和谐劳动关系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政府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工程的措施之一。《劳动合同法》对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进行了强化,尤其是凸显了政府运用法律去开展社会工程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政府从以往对劳动关系变化的单纯应对,发展为对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导向。  相似文献   

14.
船员外派作为劳务派遣的一种,所涉及的三方关系不同于传统劳动关系的典型样态。在判定船员外派中的劳动关系基础上,明确船员外派法律关系的构成,船员服务机构与境外雇主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双方雇主责任的承担,而当双方未就责任的分配作出约定时,双方应当共同承担责任,按照船员外派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合理分配责任。  相似文献   

15.
刘广登 《青海社会科学》2003,(5):99-102,110
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 ,它意味着国家权力纵向触角向上移动即国家权力不再像“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那样延伸到生产大队、小队直至农民的日常生活。国家的农村基层政权定位于乡 (镇 ) ,在乡以下则实行村民自治 ,由农村居民依法自主处理社会基层事务 ,由此形成的格局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分权趋势。从应然的角度讲 ,它有利于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 ,既能实现国家的有效管理 ,又不至于压抑社会的自主性和活力 ,能够适应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就其现实性而言 ,村民自治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金融调控关系中,无论是受控主体还是调控主体,仅凭各主体的内在良心去调适自身的行为,都可能偏离调控目标。金融调控法律制度是调整金融调控关系的正式制度安排,其构设需紧扣相关主体的行为规范。经济伦理是指经济行为符合一定规范、标准和原则的价值取向;政治伦理则作为政府职员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的完善可秉承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保险代理人是保险公司据以展业的重要手段.理论上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仅存在一种代理的关系;但在实务中,保险公司通常利用自己的内部规章对代理人展业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约束,对于这种约束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从而适用劳动法的调整,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要在正确区分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不同层面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决定引用劳动法或民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文化因素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着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公平程度、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和社会文化状况.广泛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实质上会形成对工作以及对从属性、依赖性和其他可变因素的关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金融调控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调控职能、方式和效力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已基本建立,但金融调控的法律机制尚不完善,从而导致金融规范缺乏连贯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影响调控的效能。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坚持运用法律手段,完善法律对金融调控职能内涵及实现途径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