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张永庆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13-16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是上海市在实践科教兴市主战略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适合科教发达的特大和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城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有效地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布局、社会功能拓展的有机融合,为科教兴市、增强城区自主创新活力开辟了新的道路,适时对其进行理论总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欧阳紫秋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200-200,242
高校与地方、与企业三者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大格局,成为三方联动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三者间得关系,并对如何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实现校地、校企合作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4.
"三区联动"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园区与城区的创新资源,建立起以创新创业为基础、以知识与价值创造为纽带、以知识产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动体系,是产城融合发展、城市转型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新的城市转型发展模式依赖于市场的利益驱动机制、政府的引导保障机制、中介的支持服务机制以及人才支持与文化引领机制。这种产城融合的新形态在中国形成了三种实践模式:校区驱动型"三区联动"、园区驱动型"三区联动"和城区驱动型"三区联动"。在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式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城市社区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有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姚梅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是高校专业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这也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虞晨洁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110-115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在认真总结我国校企合作运行现状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如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思考,并以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作出了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79-180
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根同源,教学对象虽有不同,但可以相互补充、互为环境。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发展,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既推动了社区教育发展,也拓宽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领域。高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共建可以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搭建完善居民学习平台、开辟学习直通车等三个方面着手。高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区与学校互利双赢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学生生活园区规模的扩大,园区与周边居民社区的联系不断加强,高校学生作为普通居民的身份正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体现。而且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社会化、生活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融入社会的迫切性进一步扩大,居民社区利用高校学生资源提高所在辖区整体居民素质的需求进一步显现。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与周边居民社区各自的区位优势,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联动发展的良好互动共建氛围,探索性地建立一种双赢、互补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与居民社区的联动发展机制与体制。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一个地区统筹的能力取决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统筹发展战略上,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互补、优惠共享”的要求,以新港开发区为龙头、仙林大学城为依托、栖霞为广阔腹地,实施三区联动,加快推动整个栖霞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王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181-183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高校可借助企业资源和优势,从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信息与实践平台建设着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社联动”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机制,在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呈现出了一定的治理效能。文章以疫情时期我国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多个实践社区管理的“三社联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社工助推型”“政府主导型”“数字嵌入型”模式从稳健性、冗余性、连通性三个基本韧性属性进行案例分析和描述性解读,探讨得出三种模式均存在着韧性缺失困境,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即完善属地责任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视数字技术运用与应急管理培训、促进多元主体协商共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提出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认为: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不能很好地对接、企业融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符合岗位职能的需求,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就业能力不强。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市场调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共同建设仿真和真实的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这些都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左辉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38-140
随着江西农业大学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软件类人才,形成"3+1"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几年积极探索和创新,基本上形成一种具有专业优势和特色的"3+1"校企合作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特点:三年分层培养,打造船舶人才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中职示范学校和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开设众多紧缺型专业,并结合独创的“一年成型、两年成人、三年成才”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使学生每年的就业率稳步攀升,在同类学校中始终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解决社区建设的难点作为突破口,不断消除社区建设的薄弱点,并在解决社区建设难点问题中实现社区建设的创新?目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如何切实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二是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谐社区建设支持体系?三是如何建立和谐社区的长远发展机制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陈永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
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非常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大学毕业生只有找出问题,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克服错误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新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如应对,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下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需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制度保障做出努力,力争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