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是对马克思建党学说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开辟了道路;"七一"讲话中的一个重大创新和重要突破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王志刚  吴建国 《兰州学刊》2005,(3):27-28,4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必须不断拓展党的社会基础;必须加强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主体修养.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群众基础。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  相似文献   

4.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  相似文献   

6.
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 ,是党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 ;全党要正确认识两个基础问题 ,特别要正确认识党的先锋队性质与党员成分的关系、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与党的基础的广泛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加强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基础拓展的三个理论问题。一是党的社会基础拓展的内涵和外延问题。本文在界定党的社会基础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党的社会基础拓展的两种形式:质方面的拓展和量方面的拓展。党的社会基础量方面的拓展主要表现在:党的社会基础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党的社会基础质方面的拓展主要表现在:党的社会基础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群众对党认同度的提高。二是党的社会基础拓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问题。三是党的社会基础拓展的影响因素问题。同时,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党的社会基础拓展的"四个层面因素",即党的执政绩效层面因素、党的意识形态与政策层面因素、党的组织与干部层面因素以及党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强调“要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特别是论述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一、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与党的先进性的关系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先进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党,才可能成为先进的政党。我们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是…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明确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如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来自工人、农民、知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第一要务”发展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第一要务"发展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观.其主要思想内涵是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既是党执政的核心内容,又是党执政的基础;作为"第一要务"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紧抓"第一要务",不断开拓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论 ,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包含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保证党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合法性本质上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现代化变迁和政党转型,要求我党必须及时地、合乎逻辑地回应现代社会关于"合法性"的追问,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实施新一轮合法性资源的调整与重构工程,不断巩固和加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张恺 《南方论刊》2014,(3):9-11
执政社会资源是党在执政活动中可资利用的社会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群众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进入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的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阶层利益矛盾加剧。这些因素都在侵蚀着党执政的社会资源。维护和扩充党执政社会资源的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力维护和扩充党的群众资源;二是健全社会利益分配、平衡和补偿机制,协调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形成和谐有序、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金建萍 《兰州学刊》2006,9(1):113-11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元的、复杂的、分裂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成高度整合的、同质性强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变成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意味着党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整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不断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但是,我们党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成员的动力机制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特别是把知识分子从党的阶级基础中排除了出去,损害和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留下了历史性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政治前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内在基础和动力源泉.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当代中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社会民众的民主诉求和党内的民主诉求都将不断生成和增长,适时地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开发党内民主资源,激活党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疑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京希 《学术界》2013,(1):13-22,282
什么样的党社关系,才是保持政党和社会双方关系动态平衡、合乎政治生态要求的理想关系,才能提升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从而更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中国执政党的党社关系史予以梳理和检讨,汲取其经验教训,进而展望未来党社关系新局,对于化解这些命题,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社关系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从"革命党"向"建设党"变轨的夭折,重回"革命党",重回"建设党"等三次历史性转折。在当下"社会自我觉醒"的公民社会背景下,围绕社会公平重建党社关系,整固社会基础,在社会公平中寻求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正当性,实现执政党由"建设党"向"公平党"的变轨,解除执政党所面临的公平性危机,将成为执政党未来一个时期不可回避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