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要以人为本,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如何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人在讲评一道练习题时,有着深刻的体会,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墨经》中没有应用对象语言来表示的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 ,而只有应用典型的具体推理来体现的推理方式 ,但《墨经》中却有不少应用元语言来表述的逻辑规律 ,虽然这些是不够精确的 ,但表明《墨经》中的逻辑已经开始进入形式逻辑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抗战大后方歌谣作为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区域性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文学版图中可视作是全国抗战歌谣的主体.战时,大后方的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登载了大量的歌谣.歌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在继“五四”歌谣研究会征集活动后又迎来了一次活跃的历史时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登载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适时地反映了战争的时代性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性、鼓动性、节奏性等语言特征.可以说,作为民间文艺一脉的战时歌谣在抗战时代语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认为《变形记》表现了人类的异化,但其实《变形记》还暗含有一种更深的意蕴:人类需要语言来相互沟通,而已经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却失落了人类的语言,无法与他人沟通,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因此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实际上还表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性和哲理意味的主题:语言的焦虑。而主人公异化为甲虫则使得读者能够转换一种新的体验角度,从而更真切地体会那种语言的焦虑及其折射出的人类的沟通困境。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经历了初中,来到高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好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呢?显然不是的。  相似文献   

8.
毛正天、谢德敏新著《儒林外史赏论》(武汉出版社2010年8月版)是对《儒林外史》的全新解构,全书语言生动,一洗学术论述的晦涩艰深,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儒家精神,从人物的心理层面鞭辟人里地剖析了知识分子在科举狭路上的憋屈人生,并对现实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严肃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史记>遵循人性逻辑来表现历史人物,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并对人物心理进行传神写照,肯定人的反螫本性和自由天性,进一步对"人性恶"表现出了独到的理解.司马迁以其特有的人文情怀对历史中的"人"、"人"之为人的多维特性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从而将史学从此前的多观照政教性转变到兼重人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近些来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已见硕果,特别是经济法制建设已经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高,涉外法领域涌出现许多新问题,亟须加以研究和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由余劲松教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新探》一书对涉外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填补了该领域的若干空白,堪称近年来涉外经济法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涉外经济法研究”的最终课题成果。作为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国际法研究丛书”之一,该专著的特色之处体现于: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的敬谦称谓儒雅繁富,系统完备.<儒林外史>中的敬谦称谓系统有两个层面的子系统:语汇层面上的传承而来的定型化了的语言类称谓性敬谦辞系统和语用层面上的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的语用类敬谦称谓方式系统,每一子系统下又有各自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五经皆文"是刘勰在<宗经>篇里集中提出并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刘勰为"文"之"宗经"寻找到的理论根据,而且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等部分的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本文对此作了具体清理,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命题据以产生的理论背景与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鲍威尔提出的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方案截然不同,根源在于他们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鲍威尔认为实现政治解放就实现了人的解放。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完全的解放,政治解放虽然使国家摆脱了宗教控制,但它无法解决人在市民社会生活中的异化问题。所以,马克思批判政治解放和完成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并进一步批判市民社会,指出解答犹太人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无产阶级消除市民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精神。《论犹太人问题》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合度后,发现三个译本的语内显化倾向不明显。此外,分析结果并未完全支持简化与范化假说。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汉英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诗歌源语特征等言内因素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特征、译者的政治伦理观点等言外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语言与文学研究诸问题》是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后期的一份理论纲领。从现代斯拉夫文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份纲领的意义在于它召唤出布拉格语言学小组提纲,推动了早期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思想的产生;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内部走势来看,这份纲领是"新奥波雅兹"的复兴宣言,代表了其暗潮涌动的新型形式论方法,预示文学史研究将成为新导向。细察这份纲领的主要思想,其理论架构正是基于蒂尼亚诺夫的"文学演变"思想和"言语取向"理论。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是<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5年来共有140余篇文章就<马氏文通>的历史贡献、<马氏文通>的语言观和语法思想、<马氏文通>的词类研究、<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马氏文通>的研究方法、<马氏文通>的作者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