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南京市区县级机关车改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南京市于2005年4月底完成全市92个镇及涉农街道公车改革后,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继续在全市推进公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那么,如何看待南京的车改?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12,(8):58-62
核心提示:近日,温州继续推进公车改革。在国企公车改革完毕之后,温州准备拍卖除省管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以外的所有公务车辆,用补贴和租车的方式,解决公务员的用车需求,改革预计可节省支出15%左右。温州公车改革的方案,有哪些可取之处,能否给中国公车整体的改革带来有益启发?能否让长期以来饱受民众非议的“三公消费”改革早日进入实质领域。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8,(8):90-90
南京公安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在公安改革发展成效方面,突出体现在“五个全国领先”和“三个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4.
王石川 《21世纪》2013,(11):55-55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提交《关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推进公车改革”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三次重大突破。“村民变股民”,这项改革将打破长久以来“人人拥有”却“人人空有”的局面,拆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还利于农民,还权于农民。南京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从试点到初步推进,南京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经初显效果,然而在改革的初级阶段,也遭遇到各种问题等待今后去化解。  相似文献   

6.
经过17年的探索,公车使用状况仍旧堪忧。十八大以后,国家加强了对公车使用的改革,但是新一轮改革即将面临的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障碍,是造成我国公车改革困境的最大原因所在。当前的"货币化"、"民营化""集中管理"等改革模式启示我们,在当前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下,唯有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才能化解中国积淀多年的公车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沅  南商 《金陵瞭望》2010,(24):23-24
作为南京商场中仅存的唯一一家“国”字头的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南京商厦举起创新的利器,向运营模式要效益,终于成功突围,转型成功,从曾经的传统百货店变身而为现代购物中心。南京商厦用实在的业绩向众人展示了创新的魅力,展示了一个见证奇迹的过程!在南京奋力实现“三个发展”的大背景下,南京商厦勇于突破自我,大胆创新,转型发展的精神和做法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在我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低碳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既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倡导新能源汽车、加强监管等方面的机遇,同时又在公车采购、公车使用管理办法、公车监管时效等方面面临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社会建设给我国公车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俞蓉  伍洋 《金陵瞭望》2008,(13):32-33
近年来,南京基层党建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民情流水线”模式、区域党建工作“3·3”制模式、“党代表常任制”模式、“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各区县在基层的党建模式建设上不断探索、创新,开启了南京党建的一个全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0,(14):13-13
4月1日,市政府机构改革后,新上任的“一把手”,作为南京城的建设者,他们共同的目标肯定是“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坚持团结奋进,始终坚持勤政廉政。鼓励老百姓创业,不断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舒适感、安全感,让南京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安康”。而在各个岗位上的他们,面对履新,他们还有自己独特的心声,那就是通过此次机构改革的突破口,交出一份让南京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1.
公车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困扰多年且改革成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当前,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过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以及超编制超标准配车现象日益严重,这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车制度改革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把公车改革纳入到法律的框架之内,构建公车改革相关的法律制度俨然成为改革工作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陆文军  宗巍 《21世纪》2013,(11):50-52
“公车腐败”是官方形象的污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乖13公共管理的难点。从遮遮掩掩,到接受网民监督,再到主动曝光,国内公车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公车腐败”乱象作为当前干音叼=良作风集中体现的—个“病灶”,加大整治根除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的公车存量达到几百万辆,多得谁也说不清。中央从2011年4月起专项治理,全国已处理违规车辆近20万辆。这些数字说明,如果不从根子E最大限度减少公车,甚至取消公车,目前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覆盖庞大的公车数量,而且加挂公牌和加装GPS都是需要投)、新的成本的,只有在大幅精简公车数量后,这种湖南省岳阳市开始在公务车内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实行“贴身监控”公车。据了解,安装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公车一旦停放在禁停地点,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信号则会即时传输回监控平台,监控系统可对违规使用的公车远程断油断电。“公车腐败”要不要治不是问题,屡治不愈甚至愈治愈烈才是问题。岳阳市的做法再次从正面佐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科技治理“公车腐败”的手段相当多,公车治腐不缺技术,只缺动真碰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5,(1):38-38
南钢始建于1958年,1996年7月,南京钢铁厂改制为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以其为核心组建南京钢铁集团,2000年9月,“南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3年,南钢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实施了“三联动”改制,并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合资成立“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2003年,南钢集团全年产钢329.8万吨,生铁210.8万吨,钢材415.5万吨。  相似文献   

14.
陈如 《金陵瞭望》2008,(22):88-89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多项重大发展战略,其中“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等五大发展战略,深刻地影响了全市人民的生活。而推动这些发展战略走向深入,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创新南京”战略,则将在更高层次与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影响南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黄鸿翔、全国人大代表郭永运在“两会”期间呼吁: “公车改革切勿导致新一轮腐败。”他们指出:公车改革改了好几年,群众意见不但没有减少,许多地方反而更加强烈。原因在于各地的公车改革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16.
青奥VS南京     
南京的青奥,—定要有南京味。就像相声用南京话一讲,就成为南京“白局”一样,青奥会落地南京,怎么着也得沾上点南京的感觉吧。不过,一个是千年古城,一个是时新赛事,南京和青奥怎么融合、如何嫁接?今天咱们请来各路神仙“白局”一把,韶韶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南京     
《金陵瞭望》2006,(18):6-6
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片断.时而静静流淌、时而波澜壮阔。短暂5年,又是关键的5年。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着“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安定”的奋斗目标.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深入实施“富民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五大中心”战略规划;努力创建“平安南京”、“和谐南京”、“绿色南京”,等等。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城市面貌的新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成效、社会事业和富民优先的新进展.真实记录着南京5年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院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有效办法,以健全公车使用审批机制和完善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为抓手,以“保障检务、便用便管、公私分明、运行公开”为原则,建立健全“教育、审批、监督”三位一体的公车监管模式,使公车使用管理不断有效规范运行,检察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因其图案纹饰多用“云红”,且织造精巧,色彩绚丽,优如天空云霞,故称“云锦”。南京云锦发端于南朝,形成于元朝,明清时最盛。自元至明清,历代封建政权都在南京设立官办铁道机构,织制大量龙衣蟒袍,花素锻匹,专供皇室享用或赏赐巨僚,或赠送外宾。《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父亲都担任过江宁织造大臣。云锦品种很多,以妆花为最上乘品,图案取材亦十分丰富,显示了南京丝织艺人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技巧。南京云锦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6,(18):28-29
从2003年起,南京电信以“三大工程”,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中国电信业转型,建设和谐企业的战略目标。“改革年”——主要解决长期以来企业机制、体制上的难题、攻坚克难,企业体制得到了初步理顺,基本实现了“六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