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加强基层统计基础,是各级统计部门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和积极探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自2006年以来宁波市统计系统按照“以县级为重点、以行政为主体、以事业为支撑、以社会中介为补充”的总体思路,对县域统计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作为其中之一的鄞州区,则侧重在“培植统计社会中介组织、补充基层统计力量”问题上进行积极的尝试,经过一年多来的摸索,今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的稳定、和谐的社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老百姓,和谐社会都是他们最美好的心愿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消瘦,纯朴的冯宗喜同志,1981年从事统计工作至今.以“韧劲.钻劲和傻劲”这三股劲在清苦的数海中拼搏了20多年,尽管现任总统计师、副局长,但凭着对统计工作的热爱和对统计事业的执着追求.仍然以这“三股劲”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默默无闻的基层统计道路上。  相似文献   

4.
刘玉玺 《山东统计》2007,(4):19-19,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其中“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计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分析部门.要把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服务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为“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统计科学与实践》2007,(2):43-43,46
科技统计是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在倡导技术创新的今天,“科技兴企”、“科技兴市”乃至“科技兴国”已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进入WTO之后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求生存,但谋求发展才是我们企业永久不懈的追求。据此我们集团公司和企业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科技创新,对科技统计工作给以关注和指导,使我公司的科技统计工作较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山东统计》2005,(6):23-24
为进一步发挥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市北区统计局采取了三项新举措.开展了统计文化月、统计服务月、制度推进月活动。“三个月”活动.创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统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誉无价     
信誉无价。对统计工作和统计部门来说,“售誉”两个字更像生命一佯重要。 邱晓华同志提出“内创和谐,外树售誉,优质服务”。三句话,十二个字,概括了中国政府统计系统当前工作的基调和主旋律。其中,一、三两句话主要取决于统计系统自身的努力,而第二句话则既靠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各观环境的改善,因为统计的唐誉是和全社会的启誉、启用、售任程度紧密相连的。当然,如果每个行业、部门乃至每个社会成员郡从自身努力,“外树唐誉”就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工作目标,而是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写照了。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经济》2005,(4):1-1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统计工作中也必须充分体现。各地统计机构应当把内创和谐作为营造统计工作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抓好。要形成和谐的氛围,就必须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统计事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统计人、依靠统计人、凝聚统计人、了解统计人、关心统计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滨州市城调队坚持“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牢固树立“统计报国”理念,强化基础,带好队伍,努力提升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结合统计工作实际,集中大家的智慧,经过反复讨论、筛选、提炼,提出了“团结向上、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严勤高效、优质服务、争创一流”的部门精神。即团结足发展统计事业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统计事业的动力,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生命,高效是统计工作的关键,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一流是统计工作的口标。近年来,统计部门精神已成为全局干部职工超越自我、奋发向上、追求卓越、创新攀登的精神理念和行动指南,成为一种凝聚力、一种向心力、一种动力、一种人人为之追求的价值体系,它引导干部职工团结、奋发、向上。靠这种精神大家做报表、  相似文献   

11.
李启全 《青海统计》2007,(11):31-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构建“和谐统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营造和谐的统计文化。通过深化统计文化建设,打造“诚信统计”品牌,努力形成统计人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和共同追求,是奠定和谐统计的精神支柱;通过深化统计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团结的统计队伍,是统计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一要针对统计工作任务重、人手少等特点,努力构…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实现对全社会统计信息的长效管理监督,必须树立大统计理念,全面推行统计综合执法,执法范围涵盖基层调查单位的所有行业统计报表,以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执法水平,切实构建“和谐统计”。本文对统计综合执法的必要性、法理依据,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强统计综合执法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管理体制不顺,抗干扰能力差,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由于统计部门在行政上是“块块”管理,由地方政府领导,统计部门领导的任免、升降由地方政府决定。统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生活福利、普查调查经费等也由地方解决,而在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由上级统计部门布置安排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因而统计部门肩负着既要完成国家、自治区统计报表、统计调查任务,又要做好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统计服务工作。现阶段随着对统计数据使用、发布、管理的规范化,使得各种考核使用统计部门数据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有些考核就是用数字来排队,统计数据就是一个地方领导政绩的集中体现,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地方领导和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的可能。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在上级目标考核的巨大压力下,为了“获奖”、“达标”追求政绩,或明或暗地授意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在数据上弄虚作假。一旦数据上不去,排名靠后,往往“板子”打在统计部门的身上,甚至拿统计部门领导开刀,统计部门深受“夹板气”之苦。  相似文献   

14.
长寿是人类的追求目标和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长寿,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追求目标和不懈探索的课题,也是推进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生物学、医药学、遗传学、保健学、生命统计学等学科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过去,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上难逢百岁人”。这表明,在人类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在好花红的故乡贵州惠水,有一位痴心不改、无怨无悔、27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统计岗位上的“老黄牛”——陈仕翔。陈仕翔自1982年调到惠水县统计局工作至今,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但他凭着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和对党的统计事业的执着追求,带领一班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在统计的大舞台上,在数字的海洋中谱写出一曲曲华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统计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诚信服务,文明和谐,民主进步”24字要求.围绕“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目标,保持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坚持人才建设的战略性,重视反腐倡廉的长久性,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把全省各级统计机关建设成为正规机关、文明机关、和谐机关、高效机关和名牌机关,提高统计声誉,为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统计人来说,统计就是生活,统计就是人生。在成都市温江区统计局这个集体中,大家团结一致,充满朝气和活力,以“活泼严谨,廉洁勤政”的作风理念,不断取得各项工作新突破,谱写出新时期统计人团结和谐、勤政为民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中心,深化统计改革,强化统计管理,加强统计各项建设,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天津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贤新 《浙江统计》2002,(10):35-36
一、正本清源话“源头”统计部门有句行话,叫做“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从而在工作中强调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等等。笔者以为,这是对“源头”理解上的偏差。统计上的“源头”指什么?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统计法基础知识》(叶长林编著)教材上明确阐述“企业事业统计组织是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的基层统计单位,是我国统计信息的主要源头。”这就是说“源头”指的是统计组织,是统计组织中的统计人员。因此,我们在强调“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时,应把着力点放在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统计网络的…  相似文献   

20.
一、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增强做好投资建设统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总结党的“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基本经验。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