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山东省经济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长期存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说法,但人们对其确切内涵及各自所包括的范围并不明确。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我们对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做出了明确界定,以此为基础对我省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定量测度,并从体制和政策角度对差距形成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作者对地区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 ,虽然从静态上来看我国东西方向上的差距远远大于南北之间的差距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主要变动方向由高纬度指向低纬度 ,表明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上。其成因主要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发育和成熟程度等方面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北方。为了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区域政策 ,更主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 ,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刘云中、何建武撰文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的越势性转变,既有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也有政策干预的效果。这一转变可能会对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对于东部地区,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需要加快产业转型,通过体制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经济活力;而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伴随着经济较快增长以及经济总量的上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部分资源导向型产业的发展,将会增加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表现形式、根源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非平衡发展,是世界范围内从古至今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表明,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是一个极为普遍的客观经济现象和规律.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虽然是由聚集经济引起的,但是,其根源在于某一地区因非移动性要素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而导致该地区聚集经济的形成,并通过其自我增强的初始循环和累积循环过程,使该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地高于其他地区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为平衡区域发展,理论界提出了"产业西移"与"人口东迁"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政策思路。"产业西移"与"人口东迁"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政策取向和实现机制,面临不同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冲突。相比较而言,"产业西移"思路的现实主义成分更多一些,"人口东迁"思路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一些。基于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需要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人口东迁"为主、"产业西移"为辅的平衡区域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浙江区域发展的新均衡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格局是一个长期客现存在,与此同时,浙江区域社会发展则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较好状况.基于上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根据浙江省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本文提出区域发展的新均衡战略,即始终坚持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战略,积极推进区域社会均衡发展战略,从而加快实现全省整体协调快速发展.贯彻落实新均衡战略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快浙江山区和边远县市发展,本文尝试性提出跨越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同步现代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区域政策的核心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回顾和评述区域经济差距发展态势、区域政策实施效果、区域经济差距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认为:区域政策促使区域经济差距呈现收敛的态势,但这种态势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其推动区域经济缩小的作用仍有待检验。从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机理看,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制度制约下的劳动力流动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劳动力的完全自由流动是未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区域政策能否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本质原因是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发展扩大下,引进为主的科技进步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决定的投资分布。我国主要依靠引进技术而不是自我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科技进步,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素——资本的不均衡流动从而通过分配、消费的影响形成我国的产业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从而城乡居民、不同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随之拉大。并据1978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其进行了验证。在这种情况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缓解的话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缓解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抑制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的理论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发散理论对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家设想的那样收敛;缪尔达尔等人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解释在我国得到证实;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几乎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政府目前推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劳动力和资本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流动使东部地区的二元产业结构得以维系,这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产业的梯度转移,不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与内部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苏  张晓 《东岳论丛》2006,27(4):70-75
区域经济差距现象是一个二元经济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理论界较为重视中国国家或省域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研究。采用泰尔指数法,分解和对比Theil-T和Theil-L指数,可以对山东省的经济差距状况进行区域分解,探讨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构成变化,精确描述区域内部差距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较具激情色彩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浪潮中 ,审慎地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必要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复杂的 ,绝非单纯一个方面的原因可以形成目前如此之大的区域发展差距。本文认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主要是基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渐进式改革政策取向所衍生出来的区域之间在制度创新、市场机制、知识与思想观念累积效应上的巨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村区域经济间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西省各区域经济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致使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导致区域经济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在自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农村工业化进程各个方面。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省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域发展政策中,不同的政策都会影响要素在区际间流动的方向,也会形成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无一不强调集聚与分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和地区实践看,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进而带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巨大的影响.要缩小区域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以缓解仅仅由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不平衡发展与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不平衡发展出发,讨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模式.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并且要综合考虑农村信用社现状及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东中西部农村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必须选择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标。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的区域经济在原先不平衡的基础上呈拉大趋势。本文在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 ,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 ,分析其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程必定 《江淮论坛》2021,(6):14-19,61
研究发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区域经济差距出现的一个新特征是,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范围内逐渐缩小,但在局部地区却有扩大之势,出现了新的区域分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是缩小中国区域差距的空间模式,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分化新问题,要以新的发展理念认识和构建这三种空间模式,不断缩小我国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