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阿关系有史以来从未中断,一直很融洽,未曾发生过任何矛盾和分歧。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来到中国,以宽容的宗教和公平的贸易体现了友善和互利的精神,与中国人融为一家,并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而一句“求知不怕远在中国”的阿拉伯格言则表明了中国是文明的国度,知识的宝库。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埃及总统纳赛尔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之间的会晤又揭开了中阿关系的新篇章,从此中国与阿拉伯各国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阿建交的联合声明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双方关系均建立在和平共处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基础之上。此后中国历届政府也一贯坚持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访问开罗期间所宣布的处理中阿关系的五项原则,即:1.中国支持阿拉伯各国为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2.中国支持阿拉伯各国奉行的中立不结盟政策;3.中国支持阿拉伯人民为赢得统一而选择的道路;4.中国支持阿拉伯各国以和平方式消除分歧,不干涉阿拉伯内部的争端;5.中国尊重阿拉伯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其内政。 对于阿拉伯各国的解放事业,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采取了积极的立场,并竭尽全力地支持阿拉伯的民族独立,树立了世界各国人民精诚合作的光辉典范。1956年10月三国入侵埃及时,中国宣布,数千名志愿者随时准备奔赴埃及抗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天,哈里发曼苏尔对他的侍从法陶勒·本·拉比阿说:“拉比阿,这世界的人要是不会死,那该多好啊!”法陶勒答道:“信士们的长官啊,正因为人会死这世界才美呢!”哈里发感到惊奇:“拉比阿,你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2004年建立的“中阿合作论坛”顺应了中阿人民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关系的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中阿关系的历久弥坚和中阿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利益,使中阿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全面发展中阿关系和深化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将提升中阿合作的层级、扩充合作机制和平台、增强彼此战略互信,还会极大丰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走上发展快车道。它同时意味着中阿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紧密。首届中阿峰会从四大方面和“八大共同行动”明确了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其中,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阿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相知相交,中阿友好合作源远流长。作为战后国际关系史重要里程碑的万隆会议,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直接接触,为中埃关系实现突破性进展并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第一波建交高潮奠定了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万隆精神下的中阿友好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近十年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2020年,中阿双方在抗疫合作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谱写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成为双方在新时代对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7.
王猛  王博超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1):25-49+158-159
在2001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边货物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结构稳定,沙特和阿联酋等重点市场持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能源联系始终是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的主轴,中国即将到来的能源消费峰值可能削弱中阿经贸的增长推力,但基于巨量油气进口的能源联系对中阿经贸合作的推动作用还将持续。除了阿联酋、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以外,中国对阿拉伯产油国都持有巨额逆差,对非产油国持有巨额顺差。中阿经贸合作整体平衡与个体失衡的背后是中国商贸产品的较短产业链和较低附加值。基础设施建设和相互直接投资是中阿经贸“1+2+3”合作格局的两翼,前者发展相对较快,后者则一直在低位徘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中阿在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等高新领域的合作,建立中阿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中阿人民相隔千山万水,但中阿人民的友好关系却源远流长。这两个民族历史上都曾为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现在又同属第三世界,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中阿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正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阿拉伯人经常提到的关于中国的名言,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所说的千古流传的佳句:“要探求知识,哪怕它远在中国。”阿拉伯人一直把这句话视作“圣训”。我曾到过阿  相似文献   

9.
中阿关系是中国重要对外关系之一,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前,中国就同该地区有友好往来。20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发展。始终贯穿中阿关系的关键词是:友好、合作;贯穿中阿关系的精神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阿关系近50年来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本文通过笔者与多位阿拉伯国家驻华大使、“论坛”相关人士、中国学者间的直接对话,以及对“论坛”文献资料和数据的分析研究,回顾了“论坛”自2004年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考察了“论坛”的成立对中阿关系的构建、发展、深化互信的影响,评估了“论坛”机制的成效。本文对“论坛”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中阿双方都应将中阿合作论坛当作引领中阿全面伙伴关系的重要机制和战略举措,借助这一机制和平台,全面贯彻、落实并推进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阿关系是中国重要对外关系之一,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前,中国就同该地区有友好往来。20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发展。始终贯穿中阿关系的关键词是:友好、合作;贯穿中阿关系的精神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2.
略析中阿油气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天然气合作具有厚实的发展基础和突出的经济互补性,其在世纪之交已迈开成功步伐,形成平等互利、双向投资、形式多样的良好态势.这种互利合作建立在互有需求的共同利益基础上,在新世纪“中阿合作论坛”成立等因素的推动下,战略意义深远,发展前景广阔.本文还就深化中阿油气合作提出若干建言.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相隔千山万水,但相互间的通商却很久远.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就是中阿人民友好关系与经济联系的有力证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平等互利原则,逐步发展了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1955年的万隆会议后,我国扩大了在亚非地区的影响,有力推动了我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等是首批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与我国签订贸易合作协议的阿拉伯国家.70年代末,除少数海湾国家外,我国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全面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80年代后,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关系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同海湾国家的贸易,由于双边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而突飞猛进,贸易额均超过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同所有的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阿两个伟大文明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阿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直保持着极其广泛的友好合作.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实现发展目标上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阿合作的基础在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政策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沙特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在其整个对外政策中又占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沙特建国60余年来与西欧和苏联的关系作一简略分析.1926年,沙特家族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本·沙特被拥戴为“汉志、内志及归属地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而从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开启外交关系开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便患难与共半个多世纪.2004年,中阿论坛建立以来,中阿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步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因此无论从全球还是地区来看,中阿关系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着手,通过对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对中阿经贸关系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建立的"中阿合作论坛"顺应了中阿人民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关系的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中阿关系的历久弥坚和中阿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利益,使中阿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全面发展中阿关系和深化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与相互合作源远流长,基础深厚。长期以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合作的主旋律。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秉承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强化政治互信,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投资贸易、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和平与安全各领域合作中不断取得丰富成果和显著成就。2022年将要举办的中阿峰会,必将进一步加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阿全面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中阿合作,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治理与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