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颂扬人的高贵,反对神学对人的蔑视;提倡人的现实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推崇理性与科学,反对盲目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幸福概念、幸福价值和幸福本性中可知:幸福,就其形式、样态来说,它是主观的,是主观的心理体验;就其内容、内在本性来说,它是重大需求的满足,是存在发展的完满,因而是客观的,具有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本性。所以,幸福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是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虚幻幸福与真实幸福的统一物。  相似文献   

3.
宗教包含信仰、皈依、体验和实践等方面,主要探讨世界的起源和目的、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等问题,涉及人与超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而道德是调节群体中的个人行为,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维持的方式。但宗教和道德并非毫不相干,它们之间有相互交织的部分。宗教和道德有三个不同结构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神与人之间神本性的伦理关系,第二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人本性的伦理关系,第三层次是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性的伦理关系。这三者之间的主次关系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提高而变化,在古代人类自我意识较薄弱的时代,神本性的伦理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人类自我意识较…  相似文献   

4.
"人是什么"是康德纯粹哲学之终极关切。尽管康德用哲学人类学来回答这一深刻命题,然而事实上,其宗教哲学专著《纯粹理性界线内的宗教》已经开始了对人性的研究,这体现了康德对"神-人"关系中,人的地位与尊严的强烈关切和深刻反思。康德认为,人之本性为自由。在自由的人性中,存在着向善的禀性和向恶的倾向两个维度。人性之根本使命是发动心灵的本体革命,做使自己配享幸福的德性之事。  相似文献   

5.
类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和类存在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理论,是一种新的哲学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展现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对人的这一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揭示与把握只能由辩证思维方式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类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和类存在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理论,是一种新的哲学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展现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对人的这一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揭示与把握只能由辩证思维方式来承担.  相似文献   

7.
高明 《东方论坛》2011,(3):42-47
对康德而言,道德与宗教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道德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宗教哲学问题。至善是联结道德与宗教的桥梁,至善不蔑视幸福,但在至善中,配享幸福的德性具有优先性;而德性只有在预设自由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因此,在本质上则是自由具有优先性。自由作为康德之道德与宗教的最高精神,实则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伦理学中,自律伦理学取代了他律伦理学;在宗教哲学中,一种理性的、给予人自由和尊严的道德宗教取代了传统启示的宗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人的价值"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代高濂的《玉簪记》和清代佚名的《桃花庵鼓词》同为道姑入庵出庵故事.由于两者产生的朝代不一样,相同的是两者均肯定女性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宗教清规戒律,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不同点在于《玉簪记》没有走出媒妁之言封建婚姻规范的约束,《桃花庵鼓词》则大胆冲破宗教清规戒律,封建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4.
在基督教中,爱作为精神和理性的本体,是认识和行动的基础,是获得救赎和幸福的根本力量.在基督教伦理中,爱是首要的德行,它体现了基督教伦理与其它宗教伦理的共通和分野.爱是联结神和人的关系纽带.爱不仅是神、也是人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宗教批判,其本质是不断地使人摆脱各种非人性的奴役或压迫,不断地使人的自身价值和主体地位在现世生活中得到认可和确证,从而不断地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同时,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其他批判理论的前提。在宗教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观点,但始终都是围绕"人的本质"这一中心进行阐述,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这些观点,对当今我们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或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超越了康德从人的动物性与道德性的区分中论证人是目的的抽象思路,着重从人与劳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标。人的最高幸福,也不是超越感性欲望而趋向宗教境界(至善),而是享受生命自由表现的审美意蕴。鉴于幸福的全面性,我国社会应努力建构和营造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生活方式的美学。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 ,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是在批判宗教、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分析自然宗教和基督教 ,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同时他认为宗教和封建专制是当时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 ,而封建神学又是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本文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三个方面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出发,即从人的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生产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成为合理理解现实的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基础。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而人的本性在马克思那里展现为三重生命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人的本性的需要,实质上是主体人的内在价值的尺度,这通过人的经验事实可以得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共产主义观,存在着“科学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注重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维度,而忽视了信仰的维度.文章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梳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中历经宗教、政治、经济“三大批判”的逻辑进程,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以人的自由为核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再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理解出发,阐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的辩证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信仰维度根源于其内在的辩证本性:作为信仰源于其“超越性”维度;作为科学信仰源于它深厚的“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20.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利己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所导致的 ,因此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解决人的利己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利己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又是人的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解决环境危机必须改变人的利己的本性 ,而人的本性又是可以改变的 ,只有提高人的素质 ,才能改变人的利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