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增新在甘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在甘肃朱允兴,刘喜堂督新之前的杨增新,曾有一段在甘之间历.光绪十四年(1888)杨增新考中举人,次年进京参加会试,殿试,成为进士。同年九月以知县签分甘肃,先后署任中卫县知县、后补渭源县知县等职.后来又在宁夏将军钟泰的全军营务处任职。1696年8...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来,甘肃对联有了长足的发展,长联佳作也时而有之。其中,清代御史,皋兰人吴可读所题甘肃贡院一百九十二字长联尤为人们所称道。 吴可读笔下的甘肃贡院,又名举院。原址在兰州城西北(今兰州市西关什字萃英门)。光绪元年(1875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创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增修。  相似文献   

3.
清德宗载湉(光绪)的宠妃——珍妃,姓他拉氏,满州镶红旗人,生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其父为礼部左侍郎长叙。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她十三岁时,与异母胞姊瑾妃同选入宫。次年,姐妹俩被册封为瑾嫔、珍嫔。二十年(公元1894年),珍嫔晋封珍妃。珍妃年轻美貌,性情活泼,知书达理,聪慧贤德,初入宫时甚得慈禧喜爱。后因她常与德宗帝互换装束,女扮男装,喜欢慈禧所厌恶的摄影照相等新玩艺,加上隆裕皇后嫉妒,常在慈禧面前说她的坏话,遂使她逐渐失去了慈禧的欢心。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德宗帝接受了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主张,颁布改革命令,推行新政。珍妃积极赞助德宗帝变法维新,  相似文献   

4.
偶读《一瞬录》,发现这部著作颇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志怪或集趣的笔记小说,是以记录各地风物为胜,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 作者周际华,字石藩,贵阳人。清嘉庆三年举于乡,六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七年选授遵义府教授,道光二年任辉县知县,后调署陕州知州、高淳知县、兴化知县、泰州知州等职。 《一瞬录》刊于道光十九年,其写作目的据作者序云,“自来骚人墨客癖嗜溪山,寄怀清旷,搜奇揽胜,以自写其讴歌,以自多其闻见,于是有畅游之举。”说明该书系作者为官生涯中亲身所见所闻。其中有些条目,反映作者所到之处,尤其是家乡贵州的农事、物产以及社会状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薛福成论     
薛福成(一八三八——一八九四)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夏,曾国藩北上剿捻时,福成在宝应船中上条陈万余言,颇得曾的赏识,遂被延入幕府。两年后,中江南乡试副榜。光绪元年(一八七五)福成应诏上治平六策、海防十议,要旨为图强御侮。此后,以直隶知州入李鸿章幕。一八七九年,著《筹洋刍议》,提出变法主张,但其说并未摆脱洋务派“中体西用”论的窠臼。一八八四年,授浙江宁绍  相似文献   

6.
胡适(1891~1962年),幼名嗣糜,字适之,号冬友,绩溪县上庄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干上海。其时他的父亲胡传在台湾任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光绪十九年二月随母等人自沪抵台。因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光绪二十一年初母亲带他离台回到绩溪故里。同年八月其父病故厦门,这时胡适还不满4岁,此后便由母亲一手拉扯成人。在家乡厚重的徽州文化浸淫下,11岁时,胡适已能自己看古文。  相似文献   

7.
马仲英之死     
马仲英,原名马步英,甘肃河州人,因耻于马步芳辈为伍,自行更名。他17岁在甘肃河州聚众起事,率众数万打遍青海,河西、宁夏、新疆,所向披靡,除吉鸿昌部外无敢与其争锋者.因有“尕司令”之称。称霸新疆的盛世才在哈密一带与其激战,几被活捉.马仲英攻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因盛世才请了配备着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的苏联红军相助而受挫.撤往南疆后,他拒绝了参谋长去印度投奔英国的选择,而听从共产党员葛霁云等的劝告,去了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不久即死去。对于马仲英之死,说法不一:一说在支援西班牙内战中死去;一说训练飞机跳伞时不幸身亡;一说在苏联卫国战  相似文献   

8.
赵玉敏 《晋阳学刊》2008,(6):119-119
徐寿朋,字进斋,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本籍浙江绍兴。据《清史稿校注》卷203《部院大臣年表十》光绪二十七年栏记:“徐寿朋,六月癸卯,外务部左侍郎。”“联芳,六月癸卯,外务部右侍郎。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通史"项目资料从书《甘肃省档案馆藏清末新疆档案》(全十二册)2014年5月由凤凰出版社影印出版。由苗普生、赵海林任主编的这套书共收录档案73份,它们是清朝末年办理甘肃新疆粮台、甘肃新饷所和甘肃新疆布政使司布政使留下的账目清册。这批档案涉及的时间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宣统二年(1910),是这些机构办理新疆事务的四柱清(简)册、四柱总册、收款、支款总目,收款、支款报告册,报销清册等,它们反映了清末新疆各地在设立义学、洋学、办理通商事务,点种牛痘,招徕、安置民众,管理驿站、保甲,派发  相似文献   

10.
(一) 马仲英,回族,字子才,经名索非由,原名马步英,甘肃导河县(即河州,今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牟尼沟(今属临夏县)人。祖父马海渊,与青海军阀马步芳的祖父马海晏是胞兄弟。父名马宝,任宁海军骑兵十一营营长,马仲英任副营长,代理营长职务。因与堂兄马步芳存在着矛盾,故将其名由马步英改为马仲英,表示与马步芳家族决绝之意。马仲英因不满国民军在甘肃的统洽,趁家乡人民反抗河州镇守使赵席聘(国民军第十七师师长)之机,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在西宁联络马腾、马仪、马虎山、马古力拜、马七二、马丹巴六名宁海军下级官佐,秘密驰回河州“揭竿起义”,打起了反对国民军的大旗。马仲英自任自立队——“黑虎吸冯军”司令,率部攻打河州,与国民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先后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县人,出身于中小官僚地主家庭;同治二年(1863)进士及第后,任职北京,并曾出任湖北、四川学政;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909),历任山西巡撫、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署理)、军机大臣等职,以任湖广总督的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松年、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锒蓝旗人。姓鄂觉特氏,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六月廿九日(见《奉直同乡齿录》)。其祖上系驻防天津的八旗四翼蒙古人。幼年入八旗“官塾”读书,在三十二岁那年才正式拜当时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他是否应过举,抑或是“捐纳”得官,现不可考。据《榆园画志》中说他“曾官汶上知县”,《八旗画征录》则说他“官游山左,曾任范县知县”,而《奉直同乡齿录》说他“清光绪间以知县来山东候补,曾睾单县”。《八旗画征录》又说他“不阿权贵,不久罢官,流寓济南,以书画自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殁于济南,享年七十岁(《奉直同乡齿录》作享年七十五岁,恐误)。六十一岁(光绪丁酉年即公元1897年)脱稿所著《颐园论画》一书,多甘苦有得之言。  相似文献   

13.
宋辽金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是路、州(府)、县三级制。 北宋,甘肃境设三路、二十四州(府、军)、五十一县。(监、尉司)路置转运使,总民兵之事,州的县官称某某知事(简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县除首都所治为赤县,首都之旁的县为畿县外,以户口多少和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志把县分为五等: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下。 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辖甘肃境的庆阳府、环州、宁州。庆阳府(宋徽宗宣和七年即公元一一一九年改庆州为府),统三县:安化(今庆阳县)、合水(宋神宗熙宁四年即一○七一年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今合水县)、彭原(原属宁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一○七○年划归庆阳府,今宁县)。环州,(宋太宗淳化五年即公元九九四年改通远军为州),领通远(今环县)一县。宁州,统三县:定安(今宁县)、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真宁(今正宁县)。  相似文献   

14.
中法战争中,时任广西按察使,护理巡抚的李秉衡亦是一重要人物。然而,以往的史学论著对这个人物却是很少叙及,偶尔提到也是语焉不详,且评价不足。本文试图评述这一人物,以求教于大家。李秉衡(1830年——1900年),字鉴堂,奉天海城人(一说为庄河县人)。他起官县丞,历任知县、知州、知府,一贯以廉公任事而蜚声政坛,有北直第一廉吏的美称。中法战争开始  相似文献   

15.
胡釴,字鼎臣,号静庵,原籍甘肃漳县,其始祖胡钧时,迁至秦安。是清代誉满关陇的诗人。他的生卒年,现有两处记载佐证:一是他的同年挚友、陕西诗人杨鸾在胡釴殁后应其子请求所撰的《胡静庵墓志铭》(李植斋《关中两朝文钞》卷二十)云:胡釴生于康熙48年9月8日,卒于乾隆36年5月28日(1709—1771),殁时年62岁;另一是乾隆54年,即将离任的秦安知县董秉纯为胡代诗集所写的序(《静庵诗钞》卷首,光绪  相似文献   

16.
赵涛 《晋阳学刊》2012,(5):142-143
《晋阳学刊》所载赵玉敏《清徐寿朋卒年及其遗缺补授情形疏正》一文,对《清史稿校注》部院大臣表中外务部官员徐寿朋卒日、那桐继任左侍郎、联芳署任右侍郎左侍郎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订,澄清了一些史实,但对联芳署任外务部右侍郎问题的论述有误。文章认为,"自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九日起,联芳实际上一直都以候补三四品京官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相似文献   

17.
董必武年谱     
一八八六年(光绪十二年丙戌) 三月五日(农历正月三十日)董必武同志诞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董家大湾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原名董贤琮,号壁五(因人们多写成必武,遂习用之),学名用威。兄弟行三。当时全家有近三十口人,靠必武的父亲董基文(号采臣)、四叔董基明(号  相似文献   

18.
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兰州学刊》2000,(1):61-63
姚莹(1785年~1852年),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姚莹一生为官四十余年,初任平和、龙溪知县,后调台湾署海防,噶玛兰同知,累迁两淮监掣同知、护盐运使。道光十八年,擢台湾兵备道。道光二十一年秋,与台湾总兵达洪阿一起抵抗英军的侵犯,取得了很大胜利。鸦片战争议和成,姚莹被总督怡良诬以妄杀敌俘,逮问。后以同知直隶州发往四川效用。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命参大学士赛尚阿军事,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一、“喋血饮恨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使风雨飘摇的中…  相似文献   

19.
《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刊登薛正昌题为《中日甲午之战与河湟起义问的董福祥》的文章,认为董福祥与西北马家军阀集团的孕育与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1876(光绪二年)率郭随左宗棠入新疆,戍边十余年,曾任阿克苏镇总兵、喀什噶尔提督(乌鲁木齐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奉召进京参加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翌年春,甘肃爆发河湟回民起义,他奉旨前往镇压。其时,他用“以回制回”等策略,取得了镇压的成功,同时也为西北马家军阀集团  相似文献   

20.
清季抗击列强侵略,功绩卓著者,陇右人中首推董福祥。他字星五,清末甘肃固原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年间,他崭露头角于陕甘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斗争中,继而率众投清,随左宗棠西征新疆,以五品军功累官至阿克苏总兵、喀什噶尔提督、甘肃提督。八国联军之役,他统帅甘籍士兵组成武卫后军防卫北京。《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清政府褫职归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老死乡里。本文拟述评其生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