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一个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技术进步因素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并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程度。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还很低,与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相比,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小;自主创新能力在各省份之间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为东部领先、中部居中、西部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解释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借助新近兴起的技术前沿距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存在着巨大差异,分别处在与技术前沿距离远近不同的位置上。虽然各地区企业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但是技术前沿企业并没有对其他地区落后企业的技术升级产生地区间技术溢出效应。引入企业自身技术努力和对外贸易因素的实证检验表明,自主研发和对外贸易有助于企业技术升级,而且自主研发与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要比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意味着自主研发与创新才是企业技术升级的最大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技术引进对落后企业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暗示着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与可持续性取决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我国相对较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意味着未来30-40年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和资本要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说明未来技术进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增强政府在关键领域的治理能力,提高经济整体效率。这些因素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基本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利用后发优势可以缩短增长方式转变的时间,但无法实现跨越式的转变。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因而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国内研发与国外研发技术外溢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的基本结论是: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然而贸易开放度、技术水平差距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利用1996—2002年间我国30个省市的经济数据,考察了分别以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衡量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这两类传递渠道的技术外溢效果,并就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R&D投入对TFP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R&D活动的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1991-200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存量每提高1%,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3%左右,而且R&D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般滞后2-3年。可见,加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我国的TFP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科技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进步和区域创新能力在内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速度、结构和效率的综合提高过程,尤其是在技术引进不能调整产业技术结构的情况下,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阶段,以技术进步改变增长方式。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少、环境污染低、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并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才能彻底告别粗放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不同产业比例结构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通过2001~2010年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分析资本和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惯性作用表现出动态效应,固定资产投入的实物资本和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主要由工业推动,东部发达地区投资研发的大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当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阶段后,研发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研发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初始期,大力发展研发产业可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在全球研发网络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研发产业必须做大做强才能成为研发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才能通过研发网络获取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或开拓更大市场空间。为此,我国研发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集中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的路径,推进研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是国际投资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我国已成为世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不仅是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证检验问题。为此 ,本文在对变量进行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 ,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 ,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扩散已成为影响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蓝黄两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及进口贸易等技术扩散路径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关系及影响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溢出的国外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蓝两区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理解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在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解释,即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溢出的技术,可以把原本属于跨国企业的技术性收益转移给东道国企业,促进东道主国的经济增长。然后,基于以上理论解释,结合中国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两个结论:人力资本和研发水平指标可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溢出的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指标和代表研发水平的研发经费支出指标,对溢出技术的吸收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VAR模型探索了我国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结构独立于贸易水平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效应。在长期,HO变量、产品内贸易指数IIT和出口产品集中度H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而总产出是SW指标长期原因。从短期看,出口产品集中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其他贸易指标在短期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并没有构成任何贸易指标的短期Granger原因,说明经济增长是从长期来影响贸易结构的变动。文章还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对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1-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内向型FDI、自主R&D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发现,由于“竞争效应”和“技术差距”的存在,内向型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为负的影响;我国自主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我国的R&D产出弹性与美国、法国的R&D产出弹性相当,高于英国、日本和德国的R&D产出弹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内向型FDI与自主R&D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长期依赖外贸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面临较为严峻的冲击,外贸出口减少、市场供给过剩、消费能力不足、物价持续下跌等通货紧缩风险凸现。要克服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困难、产能过剩等不利的局面,必须灵活机动的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依靠发展内需、走自主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以河南省作为区域研究对象,以1991-2010年为时间段,通过建立VAR模型,对河南省地区TFP增长率代表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多层次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创新人力资本和创新制度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创新制度能力对提升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效果显著;在长期,提高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和创新人力资本对提升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科技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转型升级需要强化科技支撑。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创新能力较低,旅游业科技应用与研发水平不高,旅游科技发展亟需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应以技术引进为基础,以技术扩散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辅助,重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大力推进模仿创新,积极培育自主创新。现阶段应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科技、教育、研发机构、行业协会形成合力,发展技术市场和中介组织,培育旅游科技应用与创新示范企业,推进智慧景区、智能酒店、数字化旅游城市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9.
陈恩  于绯 《江淮论坛》2013,(2):15-23
本文对FDI与劳动力流动的互动关系及其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首次提出研究FDI与劳动力流动的三次浪潮,发现我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FDI技术转移产生和实现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FDI分布与劳动力空间流动的趋势基本一致,FDI带来的就业创造、挤出效应导致我国就业量的变动,并且FDI对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积累从互补作用逐渐转变为替代作用,由此得出FDI与我国劳动力流动具有协同关系。进而在协同关系之上讨论了FDI与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论和不确定论,对区域经济差距带来的扩大论和不确定论。反思现有研究成果指出从高、低技术含量FDI和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替代、互补关系入手来探索它们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机理,将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最后提出我国要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消除低技术含量FDI对高技能劳动力流入的替代,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区域长期增长的政策建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匮乏,国际竞争优势的升级、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容乐观。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的研发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中国1985—2004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国内自主研发的投入,但国外研发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度也不容忽视;三大国际技术扩散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每条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对不同层次自主创新的贡献度也显著不同;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降低了国内研发投入和FDI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贡献度,却提升了进口和国外专利申请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