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记》悲剧人物结局的美感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史记》悲剧人物的最后时刻 ,发掘悲剧人物身上潜藏的价值因素 ,分析三类悲剧人物结局并得出三类美感形态 :悲壮、悲慨、悲惜  相似文献   

2.
《史记》、《汉书》对人物个性与命运逻辑的表述迥然有别。《史记》记述人物以天性为主,《汉书》则以德行为主;《史记》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汉书》则认为德行决定命运。这主要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在历史观、写作宗旨上的差异,以及两书反映的史实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陈虎 《晋阳学刊》2002,(3):76-78
《诗经》对司马迁撰述《史记》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他在追述商周的历史时,大都是以《诗经》中的相关诗篇为基础,以其他的文献材料相补充,加以改编、综合、归纳而成。于是《诗经》中所表露出来的一些历史意识,对司马迁的《史记》就必然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诗经》中的一些是非标准也就成了他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具有明确的文学意识 ,包括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功用和文学创作等 ;《史记》以多种艺术技巧成功地刻画出众多历史人物形象 ,创为中国传记文学最早和最杰出的楷模 ;司马迁的审美情趣在于崇尚阳刚、悲壮、朴拙和含蓄 ,其生命意识由儒、道人生哲学互斥互补而形成 ;《史记》的悲剧精神 ,表现为抗争的目的性、坚韧性、超越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吕特 《云梦学刊》2004,25(5):8-10
《离骚》与《史记》的内在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烈的抒情特征,一是尚“奇”的审美追求。形成这种内在精神一致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司马迁与屈原都具有“发愤著书”这一共同的创作动因,另一方面是司马迁深受楚文化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葛聪颖 《理论界》2007,(6):223-224
作为一部历史叙事散文著作,《左传》有着与虚构叙事文学作品不同的叙述特点,就其对女性人物的叙述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以事带人,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进行叙述;第二,定论视角,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解释的动因环节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7.
《史记》传记文学写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实录”精神 ,为确保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确定并遵循四项写作原则 :一是忠实于“六艺” ,不随意杜撰 ;二是忠实于古籍 ,不偏离古文 ;三是对怪诞不经之语舍而不取 ;四是搜集逸闻轶事 ,纠正谬误。从这一点上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8.
保定学院刘玲娣教授的《(史记)中的河北人物研究》,是一部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将地方志、考古资料、历史地理等文献史料与史籍相结合,较为系统地研究《史记》中河北人物的专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读后感觉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研究角度新颖,二是研究方法较为独特。在浩如烟海的《史记》研究专著中,称得上是后出转新的著述。  相似文献   

9.
牛巧红 《殷都学刊》2020,(3):121-124
我国著名《史记》研究学家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笺证》是当代《史记》研究力作,也是目前最便于阅读的《史记》评注本。《史记笺证》引征宏博,对于"《史记》三家注"多有取资,其中对于《史记索隐》尤为倚重,在注《史记》的过程中或直接引《索隐》为注,或将《索隐》注文择为一说,或引《索隐》注文为证,在内容上对《索隐》有多方面的接受。但对于《索隐》注释不确之处,也予以必要的指明和纠正,体现了一定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春秋战国士林探讨统一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而记录这一统一 过程,形成与积淀民族精神的正是《史记》这一不朽的文化巨著。因此,《史记》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通过记 述中华民族近三千年的历史,对此前的民族精神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最圆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在 实践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那种特有的刚健奋发、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历史原型的产生是由史书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神话原型的效力。《史记》战争人物系列中分别形成了帝王、军师、战将等历史原型。只有经过时间筛选出的历史典型,才会成为历史原型。历史原型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并对后世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具有规范作用。原型的美学冲击力是巨大的,我们能从历史原型身上触摸到民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12.
生态意识观照下的女性叙事——沈从文小说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合理健康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任刚 《宁夏社会科学》2008,372(3):155-158
非文字材料对文字材料的印证、补充、修正,是《史记》取材中常见的现象。本文从《史记》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传记入手,对这种现象作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可知:非文字材料对《史记》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认识的深化、全传的结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作了一系列主题集中、结构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传记悲剧.并深入挖掘了<史记>人物传记悲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及矛盾冲突的性质.司马迁对上述悲剧人物的推崇,反映了他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史记>人物传记悲剧中表现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塑造出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史记》内含着深厚的悲剧意蕴,它凸显了人的独立意志、存在价值和张扬主体的悲剧精神;表现了彻悟历史、人生和无法超越的悲剧意识;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文化根源,宣告了历史的困惑和文化的悲哀。深邃的悲剧意蕴是《史记》作为史学和文学巨著魅力永恒不可复写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海狼》的女性人物与杰克·伦敦的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杰克·伦敦长篇小说<海浪>中唯一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作家的人物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故事发展中逐渐被自己修正改变,最终将一个希望歌颂的"新女性"形象送进了传统社会角色的老套中.文章将小说置入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历史语境中,讨论这种意图与结果的不一致性所反映的当时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中引入人物自创诗歌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这些所谓人物自创的诗歌在<史记>叙事和刻画人物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以窥见到司马迁引诗入史的动机及其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把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感的精神指向贯注在作品《玉米》之中,用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历史图景中女人的生存艰难和命运悲剧,塑造了性格迥异的王家三姐妹形象。  相似文献   

20.
《史记》所记人物中,弱者哭,强者也哭,失败者哭,胜利者也哭。通过对种种人物哭相的分析,使读者对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了解更为全面、深刻、对《史记》的写人艺术成就有个更为深切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