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大鹏 《理论界》2012,(8):102-103
贝克特是爱尔兰剧作家和小说家,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之一《终局》完美表现出荒诞派戏剧的典型特征,在主题呈现、语言技巧和时空概念等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该剧也使剧作家贝克特的戏剧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为西方现代戏剧的演进留下一个宝贵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戏剧对传统的反叛突出体现在对语言的贬低上,在此通过多贝克特、尤涅斯库、品特和阿尔比等荒诞戏剧语言特点的分析,指出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的语言已经解体。荒诞派戏剧中的荒诞语言反映了现代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的非理性化与现实的荒诞性具有同一性。荒诞派戏剧的荒诞语言既体现了语言交际功能的无力,又表现了现实世界荒诞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李嘉宝 《江汉论坛》2002,18(9):86-88
文章通过对贝克特四大荒诞戏剧人物处境分析,指出了贝克特荒诞人物所表现出的艺术思想,阐明了贝克特因在世界观和艺术观上受叔本华和笛卡儿理论的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与荒诞哲学背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理想化是贯穿西方艺术与美学历史的重要观念。理想化首先作为一种艺术方法,经历了从被否定到被肯定再到曲折演变的复杂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美学观念和追求,理想化是自希腊时代以来西方艺术与美学历史保持自身的独特内在联系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也是标志西方艺术特色与美学特色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5.
《老子》一书虽不是美学专著,但整个体系渗透有美学精神。老子虽然否定审美,但仍然有自己的美学观点,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老子的美学观不是从艺术的论评而是从人生观、宇宙观的阐述中表现出来的。他的人生观、宇宙观如果从美学角度考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种美学观。  相似文献   

6.
于茀 《北方论丛》2010,(4):41-43
在西方美学史上,继柏拉图的艺术否定论之后,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又是一桩令人费解的公案.一般认为,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是黑格尔体系的结果.但是,事实上,在黑格尔<美学>中,还指出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现实原因,那就是"偏重理智"的时代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里,文学艺术也沾染上"抽象思考"的风气,文学艺术与科学争夺同一块领地,是文学艺术衰退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T.W.Adorno)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美学家。他的思想颇为复杂,除了其较高的艺术修养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外,其一生丰富的经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阿多诺的著述颇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方面,其对现代艺术的分析,在西方文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作为否定的艺术阿多诺的美学观,艺术观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密切,他强调绝对的否定性,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批判的反思”。他企图利用艺术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这种美学思想所透露出来的社会批判意识正是以他的“否定辩证法”为哲学和逻辑基础的。这种辩证法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喜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基本范畴,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喜剧”,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喜剧”是指戏剧中的喜剧、带有喜剧性的小说、诗歌、笑话、幽默故事以及曲艺、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作为美学基本范畴之一的“喜剧”。  相似文献   

9.
自主性的艺术是一个超脱了现实又否定了现实的审美乌托邦。从深层结构上看它植根于永恒的人类本性之中,从表层结构上看它有赖于“美学形式”的建构。对于重内容轻形式、以题材的革命性代替艺术质量的“正统”的尤其是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崇拜形式贬抑内容、企图割裂艺术与现实联系的形式主义美学,马尔库塞的“美学形式”论分别起了补偏与救弊之作用。“美学形式”论对艺术与革命、内容与形式、风格化、陌生化等理论关系和问题作了符合艺术特性且比较辩证的阐明,同时此论也包含了不少矛盾与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伯男 《社会科学》2012,(1):185-192
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古典时代,丑被看成是对美的否定,是美学对现实的逆向评价。"未经理想化的丑",不能在艺术或审美领域里"单独存在"。当人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人生时,对美学领域里出现的问题进行逆向思维,从"审丑"的价值与意义上来审视文学、戏剧,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现象时,其在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独特之处,便一一显现出来。真正的艺术"审丑",是深层次地发掘貌似"丑陋"或"丑恶"现象背后的内在缘由,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是刨开"坏种们的祖坟",让观众们对之发出会心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有些论者对庄子美学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绝圣弃智,否定艺术,否定人为,万物齐一,物我齐一,美丑不分。这是《庄子》一书的难解性和持论者的片面性造成的。刘纲纪先生曾指出:“庄子的美学同儒家以及其他各家的美学相比,带有很大的独特性。不仅是具体的美学观点不同,他的美学理论结构和表达方式和其他各家也不一样。”(《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本文仅就庄子的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特征作些讨论。综览《庄子》全书,从庄子的情感态度看,他的审美客体可分为世俗的和道家的两大类。对世俗的审美客体,庄子是不感兴趣的,但也没…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戏剧,《等待戈多》的经典化标志着戏剧史意义上的真正革新。它不仅仅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性作品。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还是戏剧语言,乃至主题意蕴都充满了矛盾性、对立性、非逻辑性和不确定性,把文本放在现代性视野进行文化观照和经典重读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发展与道德的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当前社会是不是存在道德衰退的问题上,在我们的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衰退不仅是一个现实,而且是相当严重的,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地解决的时候了;另一种观点则否定道德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7):86-90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的一些美学观点遭到激烈的批判。这些观点包括: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仅是反映论,还要加上历史唯物主义;艺术和科学的区别不仅在反映现实的形式方面,而且在反映现实的内容方面;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反映。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显示了朱光潜某些美学理论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15.
尽管贝克特戏剧与西方神话的生成年代相去甚远,但是通过考察贝克特戏剧中的神话互文本,可以看出贝克特戏剧在生成背景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与西方神话密切相关的"二度叙事性"。贝剧正是通过这种"二度叙事性"表达了对人类怎样走出现代社会之荒诞、争取更高理性的第三空间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艺术大于美学,艺术包含有两极,一是美的,一是丑的。人的情感中有肯定的需求;也有否定的需求。丑,否定性情感期待的符号对象及其对象化特征;美,肯定性情感期待的符号对象及其对象化特征。艺术快感既有对美的肯定,也有对丑的否定,快感不只是美感,还包括由对丑恶的否定而来的快感。这种快感不是由于它变美了,而是由于它使人的否定性情感期待得到了满足。艺术对现实局限的超越是艺术本质的重要特征,这其中情感的否定性是其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哲学家们,在哲学本体论思维逻辑指导下,纷纷提出自己的音乐美学观点,例如,亚里士多德,他本着艺术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探究音乐艺术的情绪模仿,领悟到音乐艺术的精神享受的深刻内涵,肯定了音乐艺术的娱乐功能,其音乐美学思想是对前人的系统而辩证的继承与扬弃。总之,诸古希腊哲学家们都为西方音乐美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儒家典籍(特别是古典的儒家典籍)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关于艺术的思想,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主要是绘画、文学和戏剧)的内容.广泛地说,儒家的艺术观,就是一种艺术的道德论;它的重点,并不在于描述和说明,而在于规范.如果有一套儒家的美学,它大体上亦会是一种规范性的美学.它是要求艺术与道德的结合.艺术的道德功能乃是儒家艺术观点所强调的一重点,而成为一传统.如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孟子说:"与民同乐."荀子说:"乐者,圣人之乐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俗易,故先王导之  相似文献   

19.
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总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的。例如有的文章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发展过程,所以具有一种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粗糙变为完善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有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的存在。” 这一观点似未能正确反映宇宙一切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简单化和片面性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实践美学体系的三重矛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前关于实践美学的讨论中,持批评观点的人士认为实践美学“残留理性主义印记”,过多地强调实践的物质性和群体性,有“决定论”、“现实化”倾向,而不同意这种批评的学者从李泽厚的著作中找出强调感性、心理本体、个体及偶然的言论,否定上述的批评。笔者认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中上述两个方面的言论都能找到,各据一方的相互批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要的是李泽厚美学(及其哲学)的体系。如果不是执著于个别文字,而是从体系上去考察,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李泽厚的美学的确有某种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以下就“工具与心理”、“群体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