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函数与自变元理论是弗雷格逻辑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和基本内容,这种方法揭示了隐藏在句子的表面语法结构下的深层的逻辑结构,它直接为弗雷格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论提供前提和基础。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逻辑分析方法的本质,对于理解现代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根本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层次理论在现代逻辑和科学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解决悖论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弗雷格区分不同语言层次的思想为后来语言层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发。罗素悖论的发现充分说明了语言层次理论在语言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罗素关于引号在区分不同语言层次方面的作用、关于指称词组初现与再现的区别与论述以及关于逻辑类型论的阐述虽然与弗雷格区分不同语言层次的思想同出一辙,但比弗雷格的理论要详尽和深入得多。塔尔斯基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理论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语言层次理论,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各种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显示了语言层次理论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清涛 《理论界》2010,(7):25-27
人本质的探索及其内在矛盾的揭示成为推动马克思学说展开的根本动力,而探索与揭示本身:对解放本质的积极肯定——对异化本质的批判——对现实人本质内在矛盾的揭示构成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本质的否定。在人本质的实现——人解放的现实道路的探索中科学社会主义得以确立,也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充分实践的前提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直接成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试图用语言分析来澄清思想的逻辑结构。在他看来,“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对思想的探讨可以转化为对语言逻辑的分析,因此,他将全部哲学宣称为是一种“语言批判”。然而,语言如何能够表达思想,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思想与语言二者何为根本或者说谁更为重要,对此,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5.
郑智航 《江汉论坛》2015,(3):133-140
鉴于中国实现法律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西方国家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型中国不可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来完成法律现代化。主体性确立时期与主体性重建时期两个阶段在中国以及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合二为一。相应地,中国法律的内在逻辑也要在实现从人治的内在逻辑向主体性支撑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转变的同时,实现从主体性支撑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向主体性重建的现代社会法律内在逻辑转变。这种转变决定了权利话语、法律责任以及纠纷解决机制所应遵循的内在逻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蒋光贵 《南方论刊》2010,(4):4-6,10
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有一个逻辑发展过程,体现出科学的逻辑层次。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又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结果。这几者有内在的逻辑发展关系。从而到理论创新在逻辑上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除了历史的、客观的动因之外,最根本的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其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本质与创造"五大民主"的制度特色的有机统一;坚持基本制度和基本要素的"不变性"与革除体制和制度弊端的"可变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与社会文明观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思想, 正是社会文明观的题中之义和逻辑延伸。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观, 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 它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提供了政治和价值保证, 找到了根本动力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
从交往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是马克思理论逻辑的重要转变,也就是从生产关系再生产入手,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和运行机制的科学解剖,从根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颠倒性的内在根源。但他既不是从外在的人性尺度来痛斥这种物化现实,也没有停留在交换关系物化的层面上,而是将其推进到生产关系的高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出发,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颠倒和物化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奠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之上的批判历史观,单纯地立足于交往关系或主体间性来解释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理性承袭了古代哲学"逻各斯"理性的本质精神,然而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古代哲学"逻各斯"理性主要体现为内在确证、质的规定和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逻辑演绎;而近代科学理性则表现为外在确证、量的规定和以数学语言为载体的逻辑推演。这种差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哲学的主客一致的基础,它不仅导致近代哲学研究从古代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也促使了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兴起,最终引起哲学理性的变化,导致"努斯"理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11.
近来,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已开始向理论深层发展。我认为,认真地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真哲学思路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此,本文仅就毛泽东的哲学认知理论与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辟研究的另一个历史性视角。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在理论结构,这个逻辑框架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从现实历史实际出发的科学的实践性。而在毛泽东的全部哲学中,又尤以他的哲学认识论突出表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通过对毛泽东哲学文本的深入研究,我认为,这种以现实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为哲学基石的理论倾向,实际上贯穿于毛泽东整个哲学思想演进过程。这也正是他哲学认知理论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具有内在的逻辑条件和原因,它是生产逻辑、符号逻辑、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个逻辑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使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具有虚假性特征和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中,语言本身的有限总是令言说陷入窘境.然而从存在、语言与人的本质关联发现,言与意这一对矛盾表象却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存在本身自行显现(澄明)并自行隐匿(遮蔽)的特性,使它在现象上永远呈现出有(在场)与无(不在场)的动态运动,而这种运动本身恰恰又构成了言与意之间的永恒动能和张力.文学话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永远不满足于陈述已"有"的东西,而能够依托于一种"先于逻辑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从"有"入于"无"之际不断创造出新的意义来.同时,文学话语又总是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亦即不断地打破自身的逻辑规定性中,从"无"中生"有".语言本身所构成的牢房,语言逻辑所设定的界限,恰恰只有这种"前逻辑"的诗的语言才能够打破,这就体现为文学话语在"有"(有限之言)与"无"(无限之意)之间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中的心理主义认为逻辑词汇的语义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人类心理的某些特征。本文讨论了心理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反心理主义的基本论证。本文认为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事实上反映了对人类理性和逻辑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从人类理性与逻辑之间关系的角度看,逻辑是理性动物的一种认知构造,而理性动物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动物。逻辑是内在的心理的,而人类心理是内在逻辑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阐发了一种逻辑认知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语用逻辑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用逻辑有别于语言逻辑,前者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语用逻辑是语言运用过程中的逻辑,是逻辑的内在机制支配下的语言语用.当下有关语用逻辑的研究还处于未成熟阶段.有关语用逻辑的研究的基本的理论前提是:"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言语"与"思维"的关系.语用逻辑以"言语"与"逻辑"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语用逻辑在学科归属上是语用与逻辑交叉而成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语用逻辑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国家治理能力,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本质上,党执政能力的提升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在要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二者的内涵虽然指向性不同,但是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具有逻辑契合、交融互补的特征。新时代,以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提升执政本领、筑牢执政基础,以“四力”为抓手增强执政力、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对逻辑(理论)和科学方法论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新的概括,着重说明了逻辑的本质与功能及其与科学方法论的内在关系,同时就科学方法论的分域、分层、分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涉及科学方法论的逻辑与非逻辑、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及其相互关系诸问题,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旨在揭示在当代理论科学中占重要地位的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形态,其内在联系、重要区别以及最新发展趋势,从而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本质和现象是一对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范畴。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清现象之间的内部拥系,是事物内在的稳定性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在外部的表现形态。本质和现象范畴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外部表那形态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因此,这对范畴反映着人们认识事物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 本质和现象之间能否辩证转化?在已出版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文章中,几乎邪避而不谈,有的文章公开否认在客观世界中存在本质和现象,进而否认其间的辩证转化。笔者认为,这样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重工业优先战略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相应的政策体系要求,直接导致了经济管理权力回归中央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加固与最终确立。只要这种战略存在,经济管理体制就只能随着这一战略在具体实施中的缓急程度,而做松紧搭配的调整。实践证明,只停留在表面的修修补补,而不对发展战略进行根本性的修正,不仅使国家丧失了战略转轨带来的真正“赶超”和得益,也使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无法被根本突破。  相似文献   

20.
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但问题是人何以能拥有这样的世界.卡西尔从语言符号功能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一、语言乃是人类建构世界活动的历史经验织成的符号之网,人就生活在这个符号世界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二、语言对世界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为事物命名和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方式实现的.三、人凭借语言的这两种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更能建构起内在的心理世界,"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四、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对世界的建构模塑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是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在根源.认真梳理卡西尔的语言观,对我们深刻认识语言的本质、语言在建构人类世界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语言对民族文化心理及民族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制约等,都是极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