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国特矿运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国的钨、锑、锡、汞等特矿大部销往国外,以换取抗战急需的军需物资。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特矿运输采取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驿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运输路线也经历了一个由东南沿海向西南、西北内陆逐步推移的过程。在对外交通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资源委员会竭力维持和开辟国际通道,为保证特矿运输、维持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湖北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因此,燃料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湖北的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解放以来,湖北煤炭工业发展很快,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年产23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643万吨,国营矿生产能力达115对——570.7万吨。据统计,目前地县以下的地方工业,煤炭自给率达80%,目前湖北已有47个县办了煤矿,这些矿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通过建设煤矿,一矿带多厂,对山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  相似文献   

3.
将要修建的精伊国铁意义深远,关注建设中及运营后的财务问题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该线的运量、运能、运输手段、运价、收入、成本、工程造价、建设资金筹集、竣工后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论证,吸取新疆北疆铁路、兰新复线、南疆铁路库—哈段修建和竣工后管理的成功经验,对该线的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对策提出了可靠的财务分析。这对于修建资金的筹集和节约投资、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发挥铁路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煤炭严重供过于求 ,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总量失控。从 1 996年开始 ,国内消费领域的疲软蔓延至能源领域 ,煤炭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由于煤炭生产总量失控 ,煤炭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技术落后、安全不好的小煤矿的过多过滥是造成煤炭产量过剩的主要原因。2、国内煤炭市场的不平等竞争。煤炭工业是唯一没有建立发展基金的基础产业部门 ,而每年要上缴几百亿元的各种基金和费用 ,不仅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也造成了各地区煤矿的不平等竞争。运输费用过高 ,造…  相似文献   

5.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旧中国江南最大的联合企业之一,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含株萍铁路)组成,于光绪34年(1908)经清朝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公司的前身是清廷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它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经历了一个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到完全商办(汉冶萍有限股份公司)到最后衰败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内外交困、左藏支绌的情况下 ,清政府于 1875年批准在台湾开采煤矿 ,于是台湾煤矿成为我国第一家现代化煤矿。据理 ,台矿亦应为我国第一家成功之矿 ,但同开平煤矿相比 ,台湾煤矿是失败的 ,其败败于何处 ?笔者试图从投资环境的角度略作分析 ,刍荛之见 ,方家正之。一、不利的外部投资环境影响台矿发展的外部投资环境包括地理区位、资源秉赋、国家的政策、形势环境等环境因素。第一、不理想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秉赋。台湾孤悬海外 ,非繁华之区 ,人口相对稀少 ,交通更为不便 ,使得煤炭的市场较小。虽然据记载在明代天启年间已开采煤矿 ,但由于此…  相似文献   

7.
煤矿兼并重组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但山西煤矿兼并重组后,能不能处理好煤矿企业与当地政府及农村农民的利益关系,关系到兼并重组的成败和矿地关系的和谐稳定。政府能否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煤矿企业能否在自身发展和承担当地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矿区农村能否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是构建长效和谐矿地关系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牛淑贞 《学术界》2023,(10):159-168
近代,中日俄(苏)三国所控路港系统以铁路建设为核心手段对东北北部腹地展开了激烈竞夺。俄(苏)为中东路建给养铁路支线的努力,因中日两国的反对等原因收效甚微,但是,松花江与中东路实行联运,以及中国自建的呼海铁路成为中东路给养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东路给养线不足的缺陷,减缓了俄(苏)路港系统衰变的速度。即使这样,九一八事变前,中东路西线腹地还是受到了数条因借款关系而变成南满路给养线的中国铁路一定程度的切分。中国所建铁路因缺乏优势吞吐港等原因成为南满、中东二路的给养线,尤以南满路受益更大。九一八事变后,中东路东线与南线腹地又受到日本新建的吉会铁路—朝鲜北部诸港系统更严重的切分。总之,在中日路港系统的合力打击下,近代俄(苏)在东北亚的路港系统不断衰变,极大地改变了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9.
詹天佑(一八六一——一九一九),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从事铁路建设三十多年,同中国当时修建的每一条铁路大都有关。解放后不久修成的横贯四川的成渝铁路的路线走向,就是大体按照当年詹天佑的有关意见确定的。一九一四年,詹天佑就任汉粤川铁路督办。汉粤川铁路是拟议修建的连接广东、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清朝末  相似文献   

10.
进入后危机时代和后改革时代,煤炭产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当前中国煤炭产业面临的四大形势是:产能过剩势头显现,煤炭需求依然旺盛,国家整合力度加大和民企呈现联合趋势。中国煤炭产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在煤炭产业内部,处理好煤炭开采、销售与深加工、精加工的关系;在煤炭产业外部,处理好煤炭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在产业规模方面,处理好"大与小"、"民与国"的关系;在利益分配方面,处理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目的方面,处理好煤炭产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铁路与太原城市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以及1933年同蒲铁路的分段运营便充分展现了铁路与太原这一内陆省会城市工商业以及城市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山西城市格局也呈现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城镇等级体系更趋完善。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以太原为集中地,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为运输路径,以沿海商埠为指向的晋中区域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在内外压力的夹击下,东北随着营口"开埠",被迫对外开放。为进一步加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俄日等列强旋即在东北地区敷设铁路,建成"丁"字型铁路网。由于铁路的修筑,近代城市迅速兴起,近代城市化开始起步。因其城市化过程中的起步晚、发展快、程度高、城市人口的外来性等特征,都与铁路建设密不可分,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城市不仅是人们进行经济交换、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的空间,也是知识体系的载体。清末随着工厂、铁路等的兴建,南京城市空间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的出现,城市空间被压缩,人们因此逐步形成现代时空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政府全方位改造南京城,现代民族国家知识谱系透过空间而得以传输。与此同时,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新型公共空间充斥南京城,它们在对人们产生视觉冲击的同时,要求人们遵守公共空间的规则,由此衍生出公共意识、法律规范与卫生知识。现代城市空间所折射出的是一整套以西方科学与文明为参照体的知识体系,这种隐性的知识体系对人们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交通网络:云南变偏僻为中心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学术探索》2006,(6):42-45
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就是要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云南成为全国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成为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大通道、大枢纽、大门户,成为东南亚、南亚国际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使云南由偏僻之区变为国际交通中心,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要实施省际、国际之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各方面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5.
闫方洁 《北方论丛》2012,(4):137-140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符号消费为人们制造了平等、晋升和关切的幻觉,成为一种更加稳定的、无意识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通过符号学的解读,鲍德里亚触碰到了消费社会权力再生产的隐蔽机制,同时他也显示出强烈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京杭运河纵跨京津鲁苏浙五省市,联系海黄淮江四水系.自明代永乐时,漕粮基本由运河入京,漕运大兴.基于运河而发展的漕运,在沟通南北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沿运一线融为整体.在清代,就江苏运河城镇来说,箕经济发展与漕运兴废、运河通塞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漕运推动了运河城镇经济发展,但漕运的发展必须以运河的畅通为基本,而运河城镇经济的兴衰也对运河通塞、漕运盛废具有重要影响,彼此交相作用而成为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朱荫贵 《学术月刊》2012,(7):148-155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是政治上的突变。但从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来看,例如推动近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并形成体系,推动机器制造业迅速成长,推动铁路轮船为首的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和电讯邮政等的发展以及以银行、保险、交易所等新式金融结算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看,辛亥革命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并使之初步成型。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实现了"突变",也为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蕊 《学术探索》2006,(4):99-105
清末,全国各地掀起了收回铁路利权运动,各地纷纷组建铁路公司。滇省绅士也应时而起,创建了滇蜀滇路公司,试图通过滇省自己的力量来修筑铁路。公司建立后,他们苦心经营、举步维艰,终因迈不出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这两道坎而偃旗息鼓。与此同时,与英国争路权的斗争,经过绅士的努力取得了胜利,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是否赎回滇越铁路之议中,铁路公司的绅士也较留日学生表现得更为理性和客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叶,山西近代铁路建设发端。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这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便捷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刺激了阳泉煤炭资源的开发,由此带动了阳泉的冶铁业、商业、金融、邮政和教育的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阳泉逐步取代了平定而成为山西东部的工业重镇。  相似文献   

20.
孙自俭 《兰州学刊》2009,(6):211-21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