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得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马克思立足千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从人类的物质生产生活活动出发,开启和澄明了人类真实的历史.现实历史的敞开使得对它的真实批判成为可能.在对现实历史的敞开和批判中,马克思"发现了新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虽为"理论",却有着深刻的实践自觉,它自觉干对旧世界(现实历史)的敞开和批判中实现对人类历史未来的指向性引导.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性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立的奠基性范畴。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生产实践为纽带,把整个自然界、社会以及人自身都理解为实践的产物。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人本身,构成人类历史的起点。生产实践制约着人类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源自人类的生产实践。人的本质即人性是在生产实践中生成的,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根本物质力量是生产实践。马克思把一部人类历史还原为生产劳动发展史,通过生产实践最终破译了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否定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赵汀阳先生轻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错误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宗教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人。马克思的人,也不仅仅是现实的人,而是现实人和抽象人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是从人出发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大量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从实践上看,其危害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过程来看,人类解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政治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经济解放为人类解放创造社会物质基础,人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历史归结。这三个发展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人类解放的实现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怎样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克服各种“异化”, 成为社会和人类自己的主人。然而人们却常常离开了人这个主体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表现出一种 “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共产党人应当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要坚持那些并未过时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 并为共产主义价值观的逐步体现和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遵循了由哲学到经济的批判逻辑:他首先对传统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清算,在宗教与现实之间的本质论中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倾向;随后在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辨析中探讨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提出从市民社会来理解国家的唯物主义方法论;最后深入到经济问题中,从人类天然的生产活动中抽象出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最终形成了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世界历史思想,他从实践出发,从生产力、交往、生产关系等方面来阐述世界历史思想,进而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科学认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于正确应对全球化问题以及实现全世界人的解放、自由的现实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哲学思想根本革命变革的标志。它作为一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或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种伟大实践,其理论基础当然也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穷尽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相反,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与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它要永葆青春活力,其内容就必须随着人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方法论基础。因此,关于体制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大致分解为这样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受非神圣形象———资本统治的异化生存状况,主张通过实际的反对和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的颠倒的社会关系,进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最终使人获得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一解放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商逾 《东岳论丛》2001,22(2):90-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 ,究竟怎样为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提供现实的可能 ?社会主义如何通过自身制度文明的功能发挥开拓一条较之资本主义优胜的道路 ?对于这些问题 ,依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拓展的研究视野 ,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为人的解放提供赖以实现的实践舞台和能为提高人的解放的历史实现程度提供更多的制度文明条件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历史得以唯物主义起来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唯物主义的.而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起来,就必须克服抽象的人,回到现实的人,并使抽象劳动转换为具体劳动.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抽象的人以及黑格尔哲学抽象劳动的扬弃,既窥见了作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使历史得以唯物主义地存在的秘密:劳动,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可能.马克思通过劳动探究历史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流生态主义思潮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思想截然对立,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肯定“支配自然”的物质生产运动,具有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征。事实上,这种看法根源于脱离人类历史的抽象自然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人类历史就是“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史。以“生产问题”为视角,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真实内涵,并以此阐明资本追求无限增值的逻辑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产活动以共产主义为追求目的,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作为生态世界观的意义正体现在人类社会对共产主义的永恒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内蕴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叙事,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直面现代问题的政治哲学,这一政治哲学是在宏观历史结构的整体上以微观政治哲学的方法还原了政治原象、理解了政治逻辑、批判了政治宰制,从而真正建构了一种现实的政治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深化了现代以经济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政治哲学路向,开创了超越权力逻辑和权利理路的政治哲学的社会政治哲学.因此,马克思历史分析的政治哲学叙事,既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根本特色,又是现代政治问题得以解决的理论范式.从观念的历史现实、政治的利益基础与主体的阶级属性全方面地把握现代政治的根本问题,使得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真实地面对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本质,历史唯物主义地判断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真正标识了人类解放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直接立足于人类现实的社会存在,不仅超越了先验反思的普遍历史观念,而且颠覆了绝对思辨的世界精神王国,最终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现实历史规律。因此,回溯康德先验历史哲学的界限,把握黑格尔思辨历史哲学的完成,重新理解马克思批判历史科学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超越,是一条通达历史唯物主义本质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6.
郭祎  李弦 《天府新论》2019,(1):19-24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究竟如何可能,成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结合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侧重于“往后做”,即探讨“历史科学”创立之后如何是“科学”的,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于“往前做”,或者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往前做”与“往后做”结合起来,即探讨“历史科学”的提出过程及其全面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性质,只有以“现实的人”为主体、以人的感性活动为中介、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目标,才能真正建构起“大写”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所开创的人类解放学说,指引了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开创了20世纪这个历史的新纪元。邓小平超越“政治解放”的创新思维,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现实资本主义吸纳和超越的双重历史任务,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重现应有的生机与活力。邓小平理论视角的转换,根植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准确把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历史方位,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范式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同当前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问题,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特别的着力点。马克思学说具有强烈的实践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革命的和实践的社会历史理论,它不仅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性规律,更注重在直面社会历史现实中彰显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今天的人类社会历史现实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历史理论的时代相比,在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和问题困境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自觉地完善、丰富或者转换自己的研究视角、研究方式和理论范式,以更加积极有效地面对和应对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在社会现实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语境中,如果不以多样化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来补充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理论范式,那么,这一社会理论就很难同今天的社会现实建立起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不仅开启了普鲁士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影响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转向。黑格尔将普鲁士的国家命运同现代化的理论探索结合在一起,并引发了德国现代化道路的德法之争。从历史道路的现代化与主体现代化的理论问题出发,马克思恩格斯从无产阶级解放的高度扬弃了德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在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将由现代性支配的世界历史道路,科学地转化为无产阶级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具体道路,并为无产阶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成旺 《河北学刊》2004,24(4):84-88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非法"解读模式;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这一独特智慧,并非简单指认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传统本体论并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搞清楚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从哲学内部、哲学范式以及哲学的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革命,从而开启以非先验的、现实的社会历史线索为核心的新哲学;一些当代西方哲学流派把人类解放的路径转向内心体验和诗性之思,这根本不可能替代马克思哲学完成对当下社会批判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