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九边军费管理中的道员、通判和同知本身不属于边镇内编制,而是归属各地方系统管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列衔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是明代特殊的管理体制所决定的。列衔制度典型地体现了各管理机构间既合作又制约的关系,对边镇军饷收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军事策应和救援的物质基础构建、基本力量构成,以及边际之间策应、协防和救援的基本范式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明代九边军事策应和救援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则,论述并归纳出边际之间策援的基本范式,对漫长历史过程中具体而复杂的军事策应与救援初步理出一个系统。文章认为,防御布局的日益细化和发展,是策应和救援有效开展的基础;在防御实践中日渐发展的专门性救援力量,是边际之间实施策援的基本力量;一般情况下,边际之间的策应和救援遵循着基本范式来运行。 相似文献
3.
有明一代,九边武官承担屯田、营操、备御、戍守等职责以及战时统兵作战的军事任务。不过,在以文制武的政治格局中,边将履行职责时除了受到军令、律法的制约外,还要受到督抚、巡按、兵部等官员与机构的监督与考核,同时也面临着朝廷授予钦差大臣阵前“军法从事”之权的威慑以及言官的舆论压力。可见明廷系以分权制衡、内外相维的手段治理北方边疆,防止边将专权。然而,尽管边将事权一再被削弱,责任却未减轻,一旦失事,将受到弹劾与法律的惩罚。不过,倘若能够获得督抚的保奏,争取到立功的机会,便有减轻甚至避免处罚的可能。故而对边将个人境遇而言,功过的评定与衡量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文官掌握的权力及其制造的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4.
5.
徐万胜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1,(2):43-48
冷战后日本政府实施的海外派兵,对其防卫体制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有关海外派兵的法制体系不断得到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自卫队的任务定位,而且还强化了自卫队的力量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6.
申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5):68-71
2008年擦鞋匠邱福生防卫致死艾滋病人案曾引起学术界和民众对司法的关注,使正当防卫的认定成为争执的焦点。文章认为,特殊正当防卫不存在防卫限度。在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时,不法侵害的缓急程度、不法侵害的手段和强度、不法侵害的权益等因素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财政为庶政之母。在近代政府公债的承募、货币改制及税政改革过程中,政府多依靠逐渐兴起的新式工商团体的作用实现财政功能的拓展。汉口商会作为区域商人利益集体代言人,在财政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汉口商会就财政举债积极发声,参与政府对公债的整理以求维护财政信用与债权人利益。为维护商利,汉口商会不仅参与地方货币的整顿,更积极倡导币制革新,谋求币制统一。随着新式工商税收的相继开征,汉口商会从纳税人角度就税率标准、征稽方式等与政府展开了深度的互动,甚至在税法的修订、减征或缓征等涉税问题上与政府激烈博弈。政商之间围绕财政问题互动博弈一定程度展示了近代新式商人组织参与国家财政治理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和邹平乡村建设派分别构建了一套比较典型的乡村保卫体制——邹平实验县的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这两种体制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历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也起过积极作用。对这两种体制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相当的史学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少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34-37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是邓小平财政全局观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财政包干制到财政分税制的重大转变。这两种财政制度安排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都存在诸多局限性。建立规范的财政分税制,确保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60年财政体制变迁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财政体制改革在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颇为重要。"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而财税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就成为政府间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思路。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在对已有制度的效率做出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对"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如何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成为考验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节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是维护各级政府实施公共服务、配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财政分权的实践与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政分权理论被视为当前财政理论前沿问题之一。由于在众多转轨和发展中国家掀起的一股财政分权趋势,使其得到理论界空前的重视。本文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财政分权开始的确切时间;(2)中国财政分权的特点和程度(相对于一般的联邦主义);(3)对中国财政分权的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各省地方纷繁复杂的货币种类及度量衡差异,使得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需要正视并解决财政统计中的货币换算问题。以清末财政清理中1908年22省财政统计为实例的分析可知,该年财政收支中有近三千万两库平银的规模,在岁入与岁出项目中用其他各类货币进行标计,只有将这些货币统一换算后才能进一步去估算整体的财政规模。故货币换算问题直接关系着近代财政统计的精确性与完整性,这与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的缺失紧密相关。现有相关研究却对该问题较为忽略,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级政府间互动的制度变迁模型,以中央政府与浙江政府为例,重点考察了浙江与中央在全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三个典型互动事件,包括从以乡镇为主体制到以县为主体制的发展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两种主要的政府间制度互动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财政发展与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财政收支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管理水平提高,财税政策也在逐步完善、调控得到增强,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然而,财政收支的效率、效益和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下,建设效能型财政已经成为当前各级财政部门发展与改革亟须加强的任务之一。本文尝试在探讨效能型财政内涵和逻辑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财政效能建设成效的分析,提出加强建设效能型财政的五条路径,以期提升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个财政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内在体制原因是公共财政体制运行不规范.分析政府间公共服务责任分工--财力分配安排--转移支付效果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来验证造成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异化效应,从而设计出财政体制的变迁路径,形成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褚红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2):50-51
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表达地方政府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产业来源和财政支出结构等。要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税源建设,发展地方经济,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的法律调整,必须始终贯彻整体以支定收原则、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相对统一原则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恰当原则。整体以支定收原则体现了财政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界线,保证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公共性;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相对统一原则维护了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中央转移支付恰当原则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关系的连接点,维护了中央政府的调控权,确保了整个国家的政府收支活动的统一性、整体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五级的政府架构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与分税制财政体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选择 ,即减少政府层级、赋予地方合理财权等等。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多次发生了变化,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该体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市和农村关系失衡。在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市和农村关系失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万历末年,随着后金与明朝战事爆发,辽东集结大批军队和马匹,为解决粮料供应,明政府在山东登莱地区实施召买制度.从万历四十六年战争爆发到天启元年沈阳失守,辽东一带的粮料主要由山东筹集.在召买粮料过程中,山东地方有司、户部、督饷大臣和辽东边镇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晚明时期,随着明代中央政府政治控制力的衰败,在户部和地方的博弈中,户部往往处于劣势,最后只能以妥协而告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