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荷兰、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台湾史研究,是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荷兰、西班牙殖民台湾时期的荷兰文、西班牙文原始档案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通过系统梳理大陆学界有关荷兰、西班牙对台湾殖民统治及荷据时期的经济贸易、移民、族群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检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是战后对日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国民政府对这一问题甚为重视,在战时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相应准备,战后亦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以策进行.但国民政府因为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秉持蒋介石“以德报怨”的对日处理方针,对战犯的处理面与处罚度均作了严格控制,且对少数重要战犯网开一面,在离开大陆前夕又将在押战犯全部送回日本服刑,且在日台缔结和约后,使之全部开释.总之,战后国民政府的战犯处置工作,既有伸张正义、惩处元凶的一面,又有敷衍民意、虎头蛇尾,甚至刻意开脱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台湾光复初期,财政无疑是决定国民政府治台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陈仪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和恢复经济的压力,主政期间主要采取增加财政自主权、整顿税收、加强专卖和贸易、发行货币等方式筹措资金,又尝试通过发展国营企业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这些财政措施不仅确保了政府的收入,并对防止大陆经济恶化传导台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陈仪过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恢复经济作用有限,又醉心于统制经济,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和民怨,最终导致陈仪治台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台湾红茶业兴起于日本占据台湾之后。20世纪初,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开始试制红茶。至30年代,台湾红茶的出口量超过了乌龙茶与包种茶,成为台湾茶叶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这是台湾总督府大力扶植的结果,但这种扶植完全是为了满足日本国内的经济利益需求,却使台湾失去了本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日本政府主导的方式阻碍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本土资本力量的薄弱造成战后台湾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相似文献   

5.
储蓄存款是银行之本,自然是国家厉行推进和管理的重要业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对储蓄存款业务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在回笼货币、减缓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等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绩效,为战时金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但是,抗战后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储蓄存款业务日益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其后,台湾与大陆虽然由于内战而处于隔离状态,但就战后台湾历史地位来说,台湾与大陆一直处在同一祖国的怀抱之中,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那种所谓战后“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或台湾“游离于祖国之外”的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任何分离台湾的阴谋活动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基础资源、人力资本、产权要素、经济效益、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六个方面,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密切值法对台湾和大陆共60家商业银行2006 ~ 2010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计算排名,发现大陆银行业整体竞争力高于台湾,而台湾在管理水平和基础资源上略有优势;大陆银行业竞争力优势来源于经济效益,而台湾银行业竞争力优势来源于精进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朱婷 《东岳论丛》2002,23(4):97-100
发展国家资本和实行经济管制 ,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推行统治经济政策的两大重要内容 ,落实在纺织业方面其具体表现为 :扶植、操纵国家资本企业“中纺”公司 ,以及对棉花纱布逐步实行全面管制。除粮食之外 ,棉花纱布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 ,都是物价统制中最主要的物资 ,战后的花纱布管制 ,初时基本沿袭了战时体系 ,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管制机构几经更迭 ,管制措施不断加强 ,其力度远比战时更为严厉 ,直至实行全面统制。战后花纱布管制的演变过程 ,折射出国民政府统治经济政策的强化过程。因此 ,了解与研究战后的花纱布统制问题 ,是探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统治经济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失败,对国民党党营企业造成沉重打击,成为党营企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党营企业从根本上依附于国民党政权而存在,与国民政府的兴衰相伴如一。随着战争局势的大逆转,各党营公司被迫采取以南迁为导向的应变举措,并伴随国民政府不断地流转播迁。在急转直下的战争变局中,仅有少数党营公司历经辗转,最终得以搬迁台湾,成为日后台湾党营企业发展的基础。绝大多数党营公司,不急应变,最终滞留大陆,被接收改造为新中国的国有企业。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最终覆灭,大陆时期的国民党党营企业亦幻化成历史的云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民党迁都重庆期间的货币发行与重庆物价关系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费雪方程式的验证和阶段性分析发现,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对国统区后方工业体系的建立、为前线提供物力支持曾起到一定作用,但抗战后期,恶性通胀也拖垮了后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国民党的财政体系彻底崩溃乃至丧失政权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1.
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承认这个不平等条约。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失地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定《马关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约束力,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坚决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驳斥美国部分人士染指台湾的设想。中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国民政府难以派军队攻克台湾,如何收复台湾考验着蒋介石的政治智慧。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促成美、英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回台湾,而台湾的军事由占领军负责。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美军占领台湾的计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其行使主权,不但以“盟军代表”身份接收台湾军事,更是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行政。“中国代表盟军占领台湾论”完全是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的无知。  相似文献   

12.
蓝天 《江淮论坛》2009,(2):137-143
三百多年以来,台湾这块土地上反复上演着分离与回归、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悲剧,在这个历史场域中发展起来的台湾文学笼罩着浓厚的“悲情意识”。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文学创作者对本地区遭受的苦难的感怀与书写,也是台湾民众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反思与倾诉。这种情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苦难意识一脉相通,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但是,由于长期的分离和殖民统治,台湾民众对大陆产生了疏离感,再加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使当前许多台湾作家创作上出现狭隘化和政治化的倾向,“悲情意识”被过分渲染,拉大了台湾作家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距离,这些必须加以克服,才能保证台湾文学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能是由于吸取了大陆时期因长期通货膨胀而造成民不聊生、失尽民心,最后导致政权倾覆的惨痛历史教训的缘故,国民党政权到了台湾后就制订了一项贯彻始终的“在安定中求进步”的发展经济基本方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两把钳子的作用,从宏观上有效地控制了通货和物价,不但使得有限的资源获得了较佳的配置,而且保证经济高速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针对敌人的金融侵略,为制止敌人以战养战的企图,施行了一系列对敌金融作战的措施,为我国战时金融经济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过程中,随着战争局势与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民政府对敌金融作战的目标、方针和措施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金融业近年在国际竞争中前景堪忧。根据麦肯锡最新的研究统计指出,2006年台湾银行业的整体股东报酬率只有4.7%,远低于日本的11.3%、印度的34%、中国大陆的21.6%、韩国的20.3%。当前台湾的金融形势如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藏学研究中,对国民政府治藏政策的探讨相对是一个有待加强的领域.西方学界对此的研究较为薄弱,台湾学界虽已有一定研究,可惜较为简略,基本属于概述性质,大陆学界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较大进展,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文章认为在既有成果基础上,通过发掘与综合利用各方史料,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深化研究内容与主题,国民政府治藏政策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台湾战略地位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我国秉承了大陆地缘均势的传统,历代帝王将相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走过相当漫长的历程.西方海外殖民扩张以来,台湾一再受到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入侵,其主要目的是想将台湾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二战以后,美国将台湾作为西太平洋防线的总枢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动员上海的资本、工厂内迁。然而由于战时需求陡增,上海的纱厂获得了空前利润。此时内迁至环境恶劣的国统区违反了资本家的意愿,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后方地区生产设施短缺,加之战后沦陷区民众内迁,日本封锁内地经济,国统区棉制品需求激增,进而引起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于是棉业统制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的核心,通过农本局、平价购销处、物资局等机构推行统制政策,投放储备棉,欲藉此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然而资本家不仅不积极配合,反而勾结投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更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花纱布价格飙升,黑市猖獗,市场一片混乱,国民政府对棉业的控制流于失败。由此可见,抗战时期的国家权力和纺织资本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矛盾,从那时起,资本家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和协助就已经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9.
简析抗战时期的台湾调查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4年 3月 ,蒋介石下令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 ,作为负责筹划战后收复台湾的职能机构。蒋介石任命陈仪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 ,主要是因为陈仪熟稔日本与台湾事务。台湾调查委员会也充分吸纳了当时客居大陆的台籍人士参与。台湾调查委员会在光复台湾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工作主要包括搜集、翻译、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 ,训练各类专业人才 ,制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初步拟订战后台湾的重建政策等。台湾调查委员会在设计政策的过程中 ,对台湾同胞复杂而敏感的心态缺乏足够的洞察与关照 ,结果导致一部分政策失误 ,引起岛内民众的反感与抵抗。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工作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金融的健康运行,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中国的金融与经济,不仅要对中国大陆的繁荣发展负责,还将影响着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