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在抗战前,是一座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而在其它方面均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战火纷飞、山河变色的岁月里竟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为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笔者认为:抗日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是“文化城”形成的客观依据;蒋桂矛盾所造成的桂林的较民主空气是进步文化人生存发展、大显身手的特殊环境;良好的自然地理及社会人文条件为文化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时桂林文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面分别论及。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列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开创了我国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一、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立足现实,提出了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以团结求发展,以发展促统一”(发展,指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发展)。团结是统一战线的本质,发展是统一战线的关键,统一是统一战线的神圣任务,三者辩证统一,互为促进。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其新时期统战理论的精神实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把握邓小平统战理论的精神实质,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新局面,成为今后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核心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服务。历史进入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统战思想,并赋于新的内容。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毛泽东和中共始终把全球华人作为统一战线的一部分,看作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统战文化和文化统战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以加强统战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发挥文化统战优势为目标,以强化统战工作品牌意识为动力,积极探索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本文提出进一步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和发挥文化统战优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前提条件是科学认知统战新情况,基本理念是秉持“问题意识”,重要原则是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多维视角是树立宽广的国际眼界.  相似文献   

7.
唐少莲 《南方论刊》2012,(6):16-18,12
地方政府在建设文化强市、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要克服传统的单一发展策略与招商模式,紧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一则坚持“文化搭台,文化唱戏,以文化人”,二则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文经并进”,三则坚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以文兴市”,走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兴市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间,蔡廷锴始终怀着爱国爱家的精神,经过艰苦奋斗和痛苦探索,终于走上和平、民主、团结的正确道路,实现了由爱国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建国后,他又真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境界.中共对蔡廷锴将军及十九路军的统战实践证明,只有制定与执行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民族的真正腾飞.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像陈寅恪这样被国民党积极争取却又留在大陆的著名知识分子加强统战工作,其不仅在组织上争取,而且通过个人游说,希望陈寅恪能够北上任职。但陈寅恪一方面鉴于岭大的优待,另一方面鉴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之不甚信任,故对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只是消极回应。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派专人南下劝说陈寅恪北上。陈寅恪虽有所心动,但鉴于其南下岭表,是想成为文化托命之人,以转移一代世风,再加上郭沫若的挑衅,最终他拒绝北上。此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加紧对陈寅恪的统战。对此,陈寅恪在表面上虽有所回应,然内心里却与中国共产党逐渐疏离。尤其,在1958年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退出教坛之后,陈寅恪的“遗民”情结趋重,以致在“文革”期间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公开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不满。虽然如此,这并不表示他反对中国共产党。只不过他想做文化托命人,故对中国共产党的诸多政策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曾出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气象。大批文化人分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抗战文化工作。大西北的进步文艺运动也一度活跃起来。兰州在一九三七——三八年,曾聚集过不少文艺工作者从事进步话剧和文学活动,如肖军、塞克(陈凝秋)、吴晓邦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舞蹈家等都在兰州播下过进步文艺种子。但是,仅距抗战爆发两年以后,一九三九年武汉失守,国民党就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开始摧残进步文化事业。大西北当时反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国民党特务机关与封建势力密切配合,使进步文艺运动刚刚萌芽便遭到摧残和扼杀。著名文化人相继离去,爱好文艺青年遭到逮捕,文艺界抗敌协会不准成立,最后只有在地下党领导下的进步文化人赵西编辑的《现代评坛》杂志,利用各种关系坚持出刊,团结了一批文艺青年。  相似文献   

11.
姚润田 《学术论坛》2005,1(12):144-147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中间势力"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政治力量.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并开展了团结中间势力的一系列工作.历史证明,争取"中间势力"策略的制订有力地促进、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高丁  青觉 《学术界》2024,(2):103-113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建构和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刻剖析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概念内涵,可以确定以何种方式理解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核心要素,以何种范式划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历史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之路,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地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着“破”“立”结合的辩证思想,在“改造”“改革”“方向”“方针”基础上实现了文化转型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新建构了文化教育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之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中州学刊》2005,2(5):152-15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其核心在于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的契机源于抗战时期文化人的极度活跃和"文化抗战"论的兴起、"新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大量党内外文化人奔赴延安,这一觉醒有力地推动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论述为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什么”维度上,从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力量等分析文化自信的内在构成和外在表现等;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的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主要有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提高文化自信主体的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红岩精神是历史留给重庆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虽植根于中华传统 的和合文化,但它却能融于并丰富红岩精神的内容,因此,在当今我们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全面振兴重庆 之际,不能不十分注重发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充分发挥重庆在进一步促统战、促团结、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文艺统战组织,“文协”决非普通的文艺团体。本文将“文协”在渝期间领导和组织的各种抗战文化活动放在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全面考察,概括出其团结协作的广泛性、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坚持斗争的持久性和组织存在的战时性,旨在揭示其对重庆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并为新重庆的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性参照。  相似文献   

17.
团结进步的民族关系事关青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国家主权利益,故应以法治系统论的思维,构建集社会文化条件、法治保障以及民族经济发展权为一体的系统性机制。其以社会文化条件为基础,以法治为价值引领,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和谐与互信的物质支撑,并以权利思维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关系构建的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进步文化人聚集桂林,文艺创作、戏剧演出、美术展览、文艺座谈会、报刊编辑与出版等各项进步文化活动开展得十分热烈,使这座南方小城一时获得了抗战“文化  相似文献   

19.
田汉在桂林时期的统战思想刘平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捕杀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摧残一切进步文化事业并对文化工作者进行种种迫害。但是,国统区(桂林和重庆)的进步文化事业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了很大发展。1944...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统战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的统一战线遭受严重挫折,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坚持和灵活运用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力量,为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作出了积极贡献,创立了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统战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7篇文章,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