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唐诗人王昌龄的初入仕途,史料记述各异,《旧唐书》王昌龄本传说:“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新唐书》本传云:“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迁汜水尉。”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谓:“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词,迁校书郎。”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七于开元十五年下载王昌龄进士及第,又于开元十九年下载其中博学宏词科,复于开元二十二年下载其再中博学宏词。  相似文献   

2.
周绍良先生自庄严堪所藏《维摩诘经》背后所录的一些敦煌词集为《补敦煌曲子词》一卷,共十三首,正如周先生所说,这是“未曾为人所知的一卷”。周先生又说:“曲子词一卷,前段已残失,仅存十三首,墨色极淡,无法拍照。”他从词中崇敬观音这一点,推断这些词为“唐代晚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录应咸为进士(第1229页).考云: <南部新书>:"崔元翰晚年,取应成为首捷.京兆解头,礼部状头,宏词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相似文献   

4.
郭培贵 《东岳论丛》2012,33(6):76-82
明代一甲进士群体由各科状元、榜眼、探花所构成,共267人,其户类和地域分布广泛,对统治高层实现不同特点人才的优势互补和巩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军籍一甲进士占比高于军籍人户在总人户中占比,说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具有更为强烈的上升欲望并会为此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一甲进士81%来自南卷地区,14.23%来自北卷地区,仅3%来自中卷地区,说明科举竞争实际上是包含经济和教育发展程度、政治资源、文化底蕴、科举氛围、人口规模、举子应考能力等因素在内的综合实力的竞争;11.61%的一甲进士出自省际移民,是明朝为合法移民在移入地参加乡试提供制度保障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程千帆先生《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的材料处理方法值得借鉴,它为古代文学研究树立了一种范式。仔细剖析书中材料的具体处理,其方法大致可抽象概括成三种条例,一是小说家类材料或可察知社会风尚;二是契合点或能统摄各类材料;三是特殊事象可作为普通事象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宋代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防范科考舞弊,采取了较周密的措施,如分散考官的权力,创立殿试,废除唐朝的行卷投卷和公荐制度,实行对考官的锁宿和回避制;为防范举子作弊,强化了连保制和搜检制,实行御史巡视制;为保证评卷的公平,创立了糊名法和誊录法.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社洪 《学术研究》2012,(9):127-132
盛唐迄五代,省试落第的乡贡进士携"书题"、书启、卷轴、家状等,向京兆府以外的州府行卷并免试取解的现象,称为"拔解"。"拔解"没有身份限制,却有明显的等级烙印;不合法,却公开而流行。其存废与当时贡举制度的不完备、社会重进士的风尚、诗赋取士局面的形成、京兆进士的特殊地位、一年一试的选拔频率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以悲秋为主题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唯有宋人能于悲伤中见高远、在个人荣辱中显现忧国忧民之情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宋代词家“悲秋”的文学现象有自己的形成原因、特点,不仅反映了词家对社会历史的感悟,也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游的词,据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有《放翁词》一卷。明毛晋所刊《放翁全集》载《放翁长短句》二卷。陶湘《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据嘉定三年陆游子子遹刻《渭南居士文集》(五十卷),辑出《渭南词》二卷(第四十九至第五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放翁词》一卷。此本实将毛晋所刊本又并为一卷。唐圭璋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北朝诗歌和辞赋的成就,我在《试论北朝文学》(《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中,已有所论述,但限于篇幅,不可能作进一步的探讨。一般说来,北朝的诗赋不如南朝繁荣,产生的作家较少,存留的作品也不多。但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北朝诗赋和南朝相比为什么数量如此悬殊?我看除了北朝所产生的作家和作品本来就少之外,恐怕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隋唐的帝王有不少人仰慕南朝的文化,尤其是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以后,士人把应进士科看作求官的主要途径,而进士科所试的诗赋,又都效法《文选》及其他南朝文人。这是因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的作品结集于南宋.《山谷诗注》是传世名注本.黄庭坚词一卷附于黄所编《山谷别集》.其词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今据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参证宋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试为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12.
<正> 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成德,身为权相明珠之子。他少年中第,荣任皇帝侍卫近臣,又系清廷的外戚,加之笃好汉学,词坛声誉颇高,堪称文武双全,早年得志之士。但是他的词作却充满哀怨抑郁之情,格调低沉凄怆。他的至友顾贞观说:“容若(纳兰成德字)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那么,“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去探寻那“凄惋”风格形成的思想底里。漂泊天涯行役之苦纳兰成德平生“肆力于诗歌古文辞”的著述活动,特别“爱作长短句”,然而应殿试,“赐进士出身”之后,皇帝并未按照他的行世志向授予文职,相反却令其担任侍卫这一武职。“荐绅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客若叹息”。侍卫之职,名义上是皇帝的近臣,但实际上却要终日扈驾出入,并奉使各地,常年漂泊在外,忍受严寒酷暑以及与亲人离别的煎熬。韩菼在碑文中说:“君日传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徐乾学在墓志铭中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杂考(十六)胡可先卷四九一滕迈《春色满皇州》注:“一作薛能诗。”按据《登科记考》卷十八,《春色满皇州》为元和十年进士试题,《唐诗纪事》卷四九又载滕迈登元和进士第,是为滕迈诗无疑。若薛能,于会昌六年及第,见《唐才子传》卷七,与此诗无涉。卷四九...  相似文献   

14.
《弘治保定郡志》(卷一一《古今科第》)记天会四年进士30人,其中石、石宣、谭邦杰、高伯玉四人俱为唐县人,石登天会四年状元。此外,还有马柔德、李杭登第。马柔德,《金史》(卷九七《马百禄传》)称他是通州三河人,天会初第进士,累迁翰林修撰。《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1766页)称他字周卿,广陵人,状元刘仲渊榜及第(按,刘仲渊为皇统二年进士)。金熙宗完颜时与田(按,原文如此,“”与“”形似,恐属误刻)等坐欺罔,党锢贬为庶人。葛王立,复授刑部员外郎。《寰宇通志》(卷一《京师顺天府·科甲》,“玄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京藏敦煌摩尼教写经(宇56/北敦00256),认为其主体内容产生于武则天在位年代(690~705),而写卷的制作则不可能早于晚唐.写卷第1~8行的开头语和第316~320行的结束语并非原异域文本所固有,系由来华摩尼僧效法汉译佛经,直接用汉文撰写添缀;而后的第321~345行数百字颂词和祈祷文,则系写卷制作者移植其他经文赘续,并非汉文原典所有.该写卷为敦煌当地以抄经为功德的宗教善信所制作,并未在摩尼教徒中流通,最终被目为佛典收藏入洞.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对中国华夏文化的倾慕和求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1655—1685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隶满州正黄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侍卫。他的一生虽然只有三十一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编撰《通志堂集》共20卷。包括诗、词、文、绿水亭杂识各四卷,赋一卷,杂文一卷,附...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举子科考应试,以及考前的纳卷、行卷等,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诗文总集模仿借鉴。同时,举子活动促进了送别、唱和集的编纂。因此,唐人编撰诗文总集对唐举子应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科举考试的发展又丰富了诗文总集遴选内容、编选标准以及编集体例;科举与市场需求对唐人编纂诗文总集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科考环境影响下,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文总集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8.
"观政进士"的创设是洪武帝对前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改革措施,在明代基本上是相沿不辍,推行到崇祯末年。明代推行观政进士制度的目的是对进士实授官之前进行岗前实习,增加一点从政的经验。进士的观政从取得进士资格以后就马上开始,观政主要在中央最高一级的文职行政机构"九卿衙门"中进行。观政进士虽不算是正式官员,但已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取得议论朝政的权利。进士观政给予所出身俸禄,进士观政时间的长短是不一的,观政进士需要定期考核。办事进士就是观政进士。观政进士制度是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徐雪辉 《齐鲁学刊》2008,(2):123-127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经常出现的场面。与实际科考相比,剧作家在处理这些场面时,显示了其造"戏"的艺术才能。他们一般只关注进士科考试,截取最高级别的殿试场面,并把正规、严肃的科考形式加工成戏谐、滑稽的故事。在角色设置上多增设净、丑一类滑稽角色,以增强戏剧的趣味性并起到调节气氛的效果。这是舞台演出的需要,也是以观众为中心的戏剧创作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宋代节日词研究以《全宋词》中节日题材作品为对象,对宋代节日词的创作情况、文本特征和发展动态作出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考察节日词的文学风貌和审美特质,揭示其中所蕴涵的两宋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等深层次意义。当前宋代节日词研究多停留于较为零散、感性的层面之上,亦或以民俗文化、都市文化的先验视角凌于对节日词作本身的探讨之上。有鉴于此,有必要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宋代节日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