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认识的语境论形成的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的语境论是这样一种观点,即由特定知识语句表达的命题依赖于说出这个句子的语境.具体地讲,认识的语境论主张,由给定的知识语句,如"S知道P","S不知道P".依赖于产生它们的语境,也即,知识的形成与理解是语境依赖的,在某些语境中,S知道P,而在另一个语境中,S不知道P.这两个陈述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是正确的.语境不同.认识标准的高低程度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对话、行动就会产生争论或者冲突;不同的语境设置了不同的认识标准,而且这些认识标准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认识的语境论是对我们认识判断的最佳解释之一,能够回答怀疑论的问题--为什么在大多数语境中我们能够判断我们拥有知识,而在一些语境中我们不能判断我们拥有知识.这一观点既有不少支持者,同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魏屹东 《社会科学》2012,(8):117-126
认识的语境论在回应怀疑论难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修正的形式,包括以相对标准修正的语境论,以事实作为原因修正的语境论,以妥协方式修正的语境论,以证据修正的语境论,以预设修正的语境论。这些不同形式的语境论遇到了"斑马悖论"和摩尔主义的反驳,但语境论者认为这两个反驳不一定有效,正是它们忽视了语境的作用,才导致悖论的出现,要解决怀疑论难题,还得回到特定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的语境论进路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哲学是架起哲学与科学的桥梁,其目标是为解决科学哲学的传统进路面临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二元对立提供新的进路。语境论的进路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现有的语境论进路有四种:一是认识的语境论,二是语境实在论,三是语境经验主义,四是语境论的技能获得模型。前三种进路突出了语境分析法,第四种进路有可能为语境论的科学哲学框架的形成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机制。当科学哲学家基于科学家的认知技能获得过程来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的形成与科学定律的提出时,就把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从过去只关注知识的来源与真理的问题,转化为通过规则的内化与超越而获得认知能力的问题;把规范性概念从过去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转化为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相伴随的不断建立新规范的一个动态过程,从而突出了对意会知识与技能性知识的研究,甚至形成一门知识学。  相似文献   

4.
怀疑论作为“一种有教养的意识”,凝聚着众多思想流派及其思想家的智慧。在认识论的视野中,人们从怀疑论在人类认识及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产生根源两方面为怀疑论存在的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论证,但是人类的日常生活、科学存在及科学成功发展的事实与理性逻辑的同一性却在实际上坚定地消解了怀疑论存在的一切合理性,从而使在认识论视野中为怀疑论存在的合理性所作的一切努力成为徒劳。而怀疑论存在的事实本身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却昭示着怀疑论存在的合理性,这就迫使我们为怀疑论存在的合理性的辩护必须超越认识论的视野,以人之存在及古代希腊怀疑论的生存论本质为基础,实现向怀疑论研究的生存论视野转换。  相似文献   

5.
语境论是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主张事件或行动是语境依赖、语境限制和语境敏感的.它的认识论主张实在是积极、持续、变化的事实,语境是事件或行动的整合,人类理解是人际间的互动,实际知识和理论知识没有绝对的区分.它的方法论主张对研究对象进行层次分析,通过纲领计划、启示法和洞见提高研究的创造性,使研究范式语境化、系统化,使理论、方法和语境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认识起点问题在中西方哲学史中有过细致的研究。一般认为 ,对认识起点问题的解决有感觉论、心灵本体论、天赋论、怀疑论以及神秘主义几种方案 ,这些方案均有片面性。认识图式理论作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模式 ,以综合和概括的形式回答了认识起点问题 ,克服了已有方案的片面性 ,为深化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李侠 《学术研究》2007,(4):60-65
自然化认识论转换命题的出现,是由于奎因替代命题的失败,而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一种解决策略。作为转换命题基础的可靠论在知识的确证与知识的可靠性论证上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本文分析了转换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转换命题也无法完全实现认识论自然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东近代史开端问题一直是国外学界争论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东方主义者根据很有影响的"冲击与反应"模式,认为拿破仑入侵(1798)标志着中东近代史的开端,这种外源论与18世纪奥斯曼衰落论一起构成了中东史研究的学术正统;世界体系论认为非西方也是世界历史组成部分,提出用全球史观研究世界史和地区史,中东近代史开端发生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修正派则提出中东近代史开端的内源论,试图从中东社会内部寻找该地区近代化的前提条件;调和派即新修正派提出近代化的多元多线论,主张客观地评价外源论和内源论各自合理的成分,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四种不同的中东近代史开端论反映了学界对近东近代化历程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问题产生及复杂性问题应对的双重语境分析将凸现复杂性问题的历史探索所昭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现代表达方式,即复杂性问题的科学认识论和后现代文化的双重旨趣.复杂性产生的科学发生论内在理论根据就是不确定性理论的证明.如果说与简单性的对比反映了复杂性思想的否定性界定,那么科学发生论的境域分析就构成了复杂性问题产生的肯定性界定.复杂性问题所反映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还原性为后现代文化学者夸大发挥,成为后现代思想的方法论根据,但复杂性问题的发生史表明复杂性问题的解释内在地具有后现代文化特性.特别是复杂性问题的应对构成了后现代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生存论无疑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论域,但哲学解释学的生存论如何获得历史意识,越来越成为解释学本身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关联主义理应解释为什么下面支持怀疑主义的论证看上去是合理的 :(1)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无躯体的瓮中之脑 ;(2 )如果我知道我有双手 ,那么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无躯体的瓮中之脑 ;(3)因此 ,我不知道我有双手。基斯·德罗斯断言 ,(1)和 (2 )“初看起来是合理的”。然而 ,(1)初看起来是合理的仅仅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隐含的论证 ;它并不是直觉上合理的。德罗斯的论证是建立在对真的敏感性要求的基础上的 ,即如果你知道某事 ,那么如果它是假的 ,你就不会相信它。但敏感性要求自身并非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因此 ,它所支持的 (1)以及关联主义所要解释的怀疑主义的论据都不能成立。虽然怀疑主义不是关联主义的一个合理的理由 ,但某些实用主义的理由却是。按照某种实用主义的理由 ,知道某件事 ,当所涉及的事情越是利害攸关 ,所要求的证据也就越多。处理怀疑主义最好的办法是批判支持它的论证。关联主义不应该当作满足怀疑主义的手段 ,尽管还有其他一些实用主义的理由支持关于知识的关联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与归纳逻辑类似,演绎逻辑也面临着合理性问题。演绎逻辑的辩护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不能用归纳逻辑为演绎做辩护,用演绎逻辑为演绎做辩护也将导致失败。以往的演绎辩护,除了导致循环论证之外,还另有失败原因。在元语言中为对象语言的理论做辩护,这将导致无限的后退,最终也跳不出语言的范围。演绎逻辑是人们发明出来的推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严格按照规则进行的游戏,人们对它无法做出本体论或认识论的辩护。  相似文献   

13.
《庄子》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四问而四不知"为起点,以浑沌之死为终点,"知"作为"人的机制"乃是凿破浑沌的关键。"不知"不是知的"否定",而是意味着更深层的"不知之知",从"知"到"明"到"神"的层层深入、上达的认识运动,内蕴在"不知之知"的深层。也正是"神"、"明"构成了通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帝王之德的内容,与此相对,"知"则将认识限制在"人的机制"中,阻碍了对未知的天道、地道的开放。就此而言,庄子以"不知之知"为起点的政治思考,通向的则是天地人三才贯通的帝王政治类型。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提出建设“中国式民主”的主张虽具有正当性,但这一民主模式能否成立,关键在于它能否回答并解决好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式民主是阶级的还是全民的;中国现有的制度模式如何有效落实“人民作主”的原则;这一模式如何得到国内人民与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如何回应谁拥有民主定义权的问题;它如何在实践检验中证明自己比西方或北欧民主优越。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式民主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知识增量"作为一个有瑕疵的概念,没有反映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实质,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误导性,应当正名为"知识升质"。"知识升质"就是研究者对学术材料赋予新的组合形式,从而实现知识在"质"上的突破和创新。只有学术原创作品才配称得上"知识升质",它在本质上是天赋形式和经验内容的统一。我国法学研究的现状是"增量"胜于"升质",重"数量"而轻"质量"",体积"大而"密度"小,法学研究量多质差,大而不强,肥胖臃肿呈现病态。实现法学研究由"知识增量"向"知识升质"的转变,关键是改变学术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动宾组合中的有界与无界问题。本文认为,宾语的有界性难以确立动宾短语的有界性,Verkuyl提出的从树状图底部往上判断动宾组合是否有界的观点,以及与之类似的Tenny和Krifka的观点难以成立;部分动词的有界与无界、动宾短语的有界与无界很多情况下是在句子层面上反映出来的;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界宾语未达到其内在的终止点句子也成立;汉语了只是完成体标记,了本身不能确立动词的有界性,动补结构才是有界动词,单音节动词加了既可能表示有界意义,也可能表示无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以对人的实践存在辩证本性自觉理解为基础的辩证法 ,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途径和方法。应当在以人的实践存在为基础的存在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中理解认识 ,揭示认识的辩证法。近代认识论是体系主义认识论 ,它热衷于建构绝对化、终极化的认识论体系。现代某些西方哲学家在反对体系主义认识论时 ,却又走向主张解构一切理论体系的相对主义极端 ,否认知识和规则的确定性、可靠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认识论都以理论脱离生活实践为特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强调认识“贯串着实践”和实践“贯串着理论”的品格 ,在实践交往的基础上揭示了认识主体间的辩证联结 ,克服了局限于语言交流与释义层面理解主体间性的缺陷 ,为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8.
罗蕾 《理论界》2014,(3):90-93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明确规定了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其中"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为主观构成要件,本文认为,这里的"明知"指明确知道行为必然或可能导致产品缺陷,而不包括对人身损害结果的明确理解。同时,"明知"不仅包括恶意和一般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还包括"准故意"即重大过失在内。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6条的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对于缺陷产品违反召回义务的,亦可构成上述"明知",并在造成他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时承担惩罚性赔偿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陈新 《学术月刊》2012,(3):117-123
"公众史学"是指公众在反思自我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生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历史表现与传播。在新媒体急剧发展、自媒体传播渐成趋势,而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的状况下,职业历史学家面临着两种路径的选择:或者是自觉地反思和分析自我历史认识、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扬长补短,成为"公众史学"的参与者或引导者;或者是继续保持"圈内人"并且只面对内行的身份,等待公众这些"圈外人"或外行在新型知识传播方式下自我提升,然后被取而代之。以学术学科的建制与专业性眼光来建设"公众史学"学科乃当务之急。人们可以在历史认识形成过程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国外"公众史学"学科建设在理论设计上的零散性;同时,充分考虑自媒体传播的趋势,结合史德、史学方法论、跨学科交流、实务操作四个层次进行学科框架设计。历史知识的公众生产与传播既可以促成社会的有序和健康,也可以导致社会的混乱和病变;在自媒体传播状态下,"历史"的这种双刃剑功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转换。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做出战略性思考,尽可能使之形成一个可控而又开放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