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星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49-54
英语“communication”与中国古代汉语“传”字的词义体现了现代西方与古代中国的传播观念。两词词义相同之处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都认识到信息传播的两个普遍规律“传信息”与“传物质”的密切关系;“传递”信息可以“共享”信息。两词词义不同之处反映了中西方传播观的各自特色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的西方传播观具有“空间倾向”性,重视“横向传播”;产生于东方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传播观具有“时间倾向”性,重视“纵向传播”。 相似文献
2.
黄星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英语“communication”与中国古代汉语“传”字的词义体现了现代西方与古代中国的传播观念。两词词义相同之处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都认识到信息传播的两个普遍规律 :“传信息”与“传物质”的密切关系 ;“传递”信息可以“共享”信息。两词词义不同之处反映了中西方传播观的各自特色 :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的西方传播观具有“空间倾向”性 ,重视“横向传播” ;产生于东方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传播观具有“时间倾向”性 ,重视“纵向传播”。 相似文献
3.
彭贵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0):112-115
本文从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口语交际中产生语言信息耗损的诸种因素 ,提出了控制耗损的基本原则 :第一 ,积累信息 ,建立共同信息库 ;第二 ,认同社会 ,克服心理障碍 ;第三 ,反思回顾 ,增加互动次数 ;第四 ,移情换位 ,注重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4.
赵巧红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73-74
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流涉及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问题。因此,交际行为的意义取决于交际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交际双方要共享交际环境,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外语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比较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时才能真正把外语当成工具,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交际法是否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交际法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借助各种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交际机会而非传统的重复训练,从而对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交际法作为一种输出性的、运用交际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手段,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交际法并非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文化中实现礼貌的方法和礼貌的衡量标准却有所不同。从礼貌与禁忌、礼貌与称呼、礼貌与恭维等三个方面对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礼貌是相对的,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得体才是语用的最高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进与言语行为相关的礼貌概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交际策略,从而尽可能避免交际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和谐传媒、传播理性与绿色传播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绪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76-80
构建和谐传媒,需要营造和谐的新闻传播生态。坚持新闻报道的理性和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对人的生存权利的维护与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建构有机结合,是和谐传播生态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传媒价值和尊严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交际能力与交际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荣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51-54
本文介绍了以语言学家海姆斯 (Dell Hymes l972 )、卡纳尔和斯温 (Canale and Swain l980 )以及巴克曼 (Bachman l990 ,1996)为代表的交际能力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论述了交际策略的定义、内涵和分类 ,探讨了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的关系 ,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在最后还指出了交际策略研究对大纲设计、语言测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诸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0-7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因素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学语言就是不断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的过程.因此,通过交际模式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谢徐萍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本文通过中西方交际用语中的差异现象,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宗法观念较强,强调人的社会地位,而西方社会风气推崇“强者”、“英雄”。理解中西方交际用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西礼貌原则及其内涵的对比分析,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某些观点,对产生不同礼貌原则之准则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把握社会语言差异下的礼貌原则及其实施方略,从而增强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因语用迁移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2.
李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2):150-15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法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法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整合各种信息技术而成的“活书”,对于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国外语教育,尤其是法语作为小语种应该肩负怎样的时代使命?如何推进法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与小语种人才培养?如何实现我国跨文化教育的能力?针对此从跨文化交际的层面来关照法语教学,旨在探讨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与文化信息传播更加完美、更加贴切地融合到大学法语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交际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使用交际教学法的过程中,涉及难易交际能力问题,因此实施交际教学法,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最终是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赵小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88-93
通过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间关系以及非语言交际在人们交际活动中重要作用的分析 ,论述了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探讨了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方法 ,指出为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语言交际行为与非语言交际行为并重 ,尤其要加强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交际法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同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1)
交际法强调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 ,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本文论述交际法的概念与教学模式 ,并结合交际法教学的实践 ,论述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重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85-88
全球化境遇下文化间的跨际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地球村"村民最基本的生存经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以世界公民身份生存的前提。从文化间的全球交往视角出发,通过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认知传播是以“人”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活动。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大脑和感觉器官就是认知传播产生的物质基础,“人”就是最初的媒体形态。人类认知传播经历了前口语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等发展与繁荣时期。在技术工具的支持下,人类不断地延伸着感官媒介的触角,探索着无比丰富的客观世界和充满奥秘的人类主观世界,形塑着社会形态和个体心智。在这历史进程中,最原始的身体感官媒介自始至终是引导人类传播活动跨越时空的主动力,左右着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8.
胡芳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2):98-99
礼貌的语言能缩短交际距离、缓解紧张或消除冲突。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是对礼貌话语的语言机制的总结和阐述。只有遵守了礼貌原则 ,才能很好地保持和维护一定的交际距离 ,从而有效地完成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性的合作组织以及地区性的合作组织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及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国家之间的空间距离的限制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被逐渐打破,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与西方交流的机会,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世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西文化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