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燕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5-7
神话作为一种话语形态,对统合民众观念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建构起着相当关键的的作用.民族-国家虽然是近现代的概念,但民族和国家却是由来已久的历史现象.因此在历史上就有种种整合民族和国家的举措,神话是其中一种形式,为历朝统治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间精神的渊源及发展轨迹;而对于当今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又有益于我们理解古代神话.古代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与自然、神与人、神与神"的关系上既表现出神话的某些共有特性,又表现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又孕育、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4.
王宏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1-70
论文以作者多年来在国内外各地,特别是国内民族地区,以民族文化为题创作的几十首诗歌为例证,说明人类学诗学在中国当下诗歌创作与民族文化研究中的双重意义,同时可以看出—些有关民族文化的思考和现代诗歌的构成样式,以期给当前和今后的有关活动和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同时也想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类学诗学的创作与研究成果,虽然这项成果本身还有待发扬、总结和提高.最后,关于我国的人类学诗学建设,作者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毛巧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新中国成立后承继和延续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民间文学研究理念,注重民间文学的思想性与社会历史价值,将其视为新的民族国家文学建构的重要部分。1949至1966年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除了继续20世纪初至40年代关注的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外,其焦点转向新的人民的文学实践以及从文学上呈现新的社会主义的多民族国家制度。在这一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少数民族神话又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和珍贵的文化史料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牟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1-4
适应全球化趋势,本文提出了国家民族文化的对内发展的四个战略,并提出变革国家民族文化建构理念,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国家民族文化权变体制问题。制定对内文化发展战略,有助于创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多层次文化;形成凝聚各个民族文明成就的中华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统领作用,坚实地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李秋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61-63
从19世纪的美国文学背景出发,对小说《白鲸》所展现的美利坚民族文化色彩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认为《白鲸》突破了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化传统,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美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谱写了一部美利坚民族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的南北分治使宗派主义在北爱尔兰应运而生,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因认同缺失而爆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诗人迈克.朗利的平衡诗学文化主张不仅帮助好多卷入这场冲突的诗人摆脱了宗派主义的偏见,更为当代北爱尔兰的和平进程作出了潜在的贡献。对于其他正遭遇类似于北爱尔兰宗派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朗利的文化诗学对它们的民族文化建设事业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广会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73-76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创造智慧。探索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自强精神、重德精神、忧患意识、乐观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复苏对于构建当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57-58
中国各民族神话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已成为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创新中不可多得的武库。近期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王宪昭博士的《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是一部从母题视角综合研究我国各民族神话的专著。细细读之,令人感到新鲜而凝重。这不仅源于该书所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因为书中所展现的对民族文学研究的那种充满责任的执着和令人折服的学术价值。概括来讲,这部专著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罗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6):79-83
本文从原始文化的角度视察中国神话,充分运用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来阐述洪水神话的生成机制;首次提出"陨石神话"的分类概念,认为"女娲补天"是一则典型的陨石神话。文章认为,神话是原始文化的长子,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登·怀特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式解读,其历史研究是一种基于历史文本的文学批评实践。海登·怀特关于故事解释的模式是诸如原型批评、社会学和意识形态、新批评等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移植;话语转移理论则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因而,尽管都被称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对历史进行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诗学,而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进行文化研究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分三个部分讨论了“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首先揭示新历史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认为诞生于80年代初的这一文化思潮是对“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双重扬弃,强调对文学本文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研究。其次,讨论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研究”的新历史观问题,指出格氏的真实意图在于打破传统的“历史一文学”二元对立,将文学看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性最精妙部分的文化力量和符号系统,而历史与文学共同构成一个“作用力场”,并使那些伸展的自由个性和升华的人格精神在被压制的历史现象中发出新时代的声音。最后,阐释“文化诗学”的基本特征,即“跨学科研究”性质、“文化的政治学”属性和“历史意识形态性”。认为“文化诗学”事实上是延伸发展了一种“历史诗学”的概念,表明文学批评中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批评方法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黄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2):65-70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观点在 1936年左右发生了某种重要转向 ,由于时代环境以及自身学术研究的进展 ,他从以“直觉论”为基础的个体表现论的诗学走向了文化诗学的探索 ,他致力于探讨民族文学传统形式的源流 ,认为只有接通凝聚了民族共同情感的文学形式传统 ,新文学才有可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因此 ,文学的形式创造动力在于文化 ,但是 ,只有情感性的文化才能成为诗学的文化 ,而诗人的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情感性的诗学文化 ,由此他提出并实践了一种人格—风格论批评 相似文献
15.
彭维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98-100
从两种知识生产模式的关系看,文艺学的内部、外部研究也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文化诗学应该包括诗学维度、文化维度、主体性维度,在三者构建的"循环阐释中"构建开放、对话的文艺学学科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杨深林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
比较诗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术内部还是学术外部普遍存在着对这一学科概念的误读。目前,对比较诗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误读:首先是文类学或文体学层面的误读,其次是诗学的比较,及中外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这种误读产生的关键点在于对"诗学"、"比较"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定位不准确,尤其是对"诗学"概念的误读。在后现代和全球化语境之下,为了比较诗学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比较诗学的误读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高胜兵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69-73
跨语言、跨文化是翻译文学与生俱有的特性,由于巴赫金文化诗学特别凸显了文学的民族文化性,所以借助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述了翻译文学最具本质性的一种特性——文化杂合性。文化杂合性使翻译文学既不属于外国文学也不能简单归属于民族文学,使翻译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探讨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元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彦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
民族国家间差异性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政治的角度看,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不同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最为密切.从全球的政治现实看,自由民主的政治价值观是一个全球性宰制话语,在这一话语下,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塑造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首先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通过改变认知影响人的态度,进而改变人的行动;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所带来的认知和交流的障碍会对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制约和影响;刻板印象和民族文化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在中越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场域中,"竹生人"神话母题发生了衍化:"竹"作为"死而复生"所依托的神圣空间,与"瓮"、"棺"等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呈现出由人类起源——英雄诞生——英雄死而复生的演变轨迹。由此,可以追溯越南民族文化中的骆越族群的文化渊源及其精神生长,还能观照当今中越跨境民族的生存与信仰。可见,骆越文化传统的神话叙事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长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
在长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过程中,李春青教授一直倡导中国“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他逐渐丰富了“文化诗学”的理论内涵,而且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证明了这种阐释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