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现代化是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形式,也是现代宪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人权为目的,宪政和法制现代化内在地紧密相联。如何在实现法制现代化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在探索建立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中国以苏联为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不论是宪政理论还是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此次移植特色鲜明,对中国的宪政乃至整个法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法制现代化研究应该着重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特别是 2 0世纪的中国法制变革过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对更新中国近现代法制史研究范式的问题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清末修律的原因、价值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清末修律以逆行倒施的方式进行,但学术界认为,它是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化法制过渡的转折点.客观和历史的评析清末修律的成因和价值,对中国当前依法治国、宪政建设的实践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法制建设的现代化不行。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引进法学研究和国家管理,是资本主义社会也能够做到的。作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制,除要拥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外,重要的是要在认真清理人类历史上法律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华民族特点和我国国情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法制是由它特定的部分,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不能依据人们的主观好恶而取舍。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法制含义、任务和基本原则和理解还较为一致。但对法制与法治的关系则众说纷纭,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有持等同说,认为法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初步建构了发展社会主义宪政的整体框架,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新道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恢复了毛泽东开辟的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宪政发展的新局面;江泽民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宪政的理论和实践,依法治国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继载入党章并写入宪法,使中国的宪政建设进入了前景更为广阔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宪政是民主的政治。资产阶级宪政视角下的法治国家是在资产阶级宪法基础上构建的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国家形式。法治是民主宪政的内在要求 ,它不仅表现为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生成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而且是对法的内在价值的追求及其生成的理念。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宪政视角下的法治国家应当有完备的法律和法律体系 ;必须建立起相对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及其监督体系 ;应当是一个坚持依法执政、廉洁、高效、民主、法治的国家形式 ;应当是一个严格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力并相互制约的法治国家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司法改革 ,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宪政视角下的民族法制 ,反映了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特质  相似文献   

8.
清末法制变革是在清末立宪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清末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体系的重构、司法独立精神的彰显和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法制改革的创新。宪政的本质是法治,虽然法制改革尚不是民主宪政,但它却是宪政制度和现代民主国家建立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末法制改革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国家宪政建设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建设宪政学来的,苏联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许多惨痛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我们应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民主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们国家真正成为以宪治政、以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颇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时代论题,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实现法制现代化成为我国法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向度和现实缺位的分析进行法理上的反思,并对邓正来教授关于现代化范式的批判进行论述,从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积极审慎地推进法律改革,最终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主义的宪政发展模式与西方近代的自由主义宪政模式的比较,认为中国的宪政不能依靠中国的社会文化自然生成,中国的宪政之路必须实行国家主义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从而培育市民社会,形成公民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12.
各民族国家建构现代化道路呈现多元趋势,且国家命运与道路选择休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现代化道路的升华,是对中国旧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路径基石,对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观照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和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所谓“完备的法制”,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即是“法制现代化”。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因此,认识我国现行法制的特点,明确法制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怎样实现法制现代化,这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必由之路。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到2004年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与实施,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走过了整整50年的风雨历程。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历程,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其价值取向不仅在于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依据和指针,更在于确认和规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及其现实化的途径。具体地说,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价值取向突出表现在确认和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具性价值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的性价值以及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促使其现实化的具体途径上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重要任务,民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本文从民主与法制两个方面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重点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论证了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马克思法学作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宪政思想、反腐倡廉法制思想、刑事司法思想、劳动改造罪犯思想等四个方面。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法制思想,在刑法学、法制原则、法制体制和立法思想方面有很大的推进。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把毛泽东法学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平、稳定的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必由之路。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到2004年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与实施,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走过了整整50年的风雨历程。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可以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于宪法和宪政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完善宪法、建立宪政也是我国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目前我们的宪政研究几乎都以西方宪政为样本,而对于中国宪政发展的本土环境研究却相对缺乏.这就使得西方先进的宪政理念和完善的宪政模式始终无法在中国"嫁接".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宪政环境和中国宪政的本土资源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即寻找中国的宪政语境.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当然要求和内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