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堂音乐欣赏课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又到了每周五固定的诗歌鉴赏课,我夹着教案走进了教室。“上课,起立……”互相致意后,一个学生说道:“老师,今天是诗歌鉴赏课。”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说:“是啊,今天是诗歌鉴赏课,但是,老师今天想换一种方式,我们上一堂音  相似文献   

2.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班要上音乐课,同学们甭说有多高兴了!因为这是新学期第一节音乐课,同学们都好奇地议论纷纷,谁担任我们的音乐老师呢?“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马上拿起音乐书,迅速地排好队,怀着疑惑的心情来到了音乐室。  相似文献   

3.
曾伟林面前,五百馀名伟林学生神情严肃、齐刷刷地望着他。曾伟林身後,空荡荡几间教室,他们才租用几天,几分钟前却不得不退还。"孩子们,我们不能在这里上课了。如果你们跟我走,我就带你们到其他教学点学习;如果你们不愿意,我立即把学费退给你们。"曾老师,我愿意跟您走!"一个脆生生的声音马上响起。"曾老师,我也愿意!"我愿意!"我愿意!"……七零八落的声音渐渐汇成一股热烈的声浪。望着可爱的孩子们,一行清泪悄无声息地从曾伟林饱经风霜的脸上滑落下来……“用煤气烧开水”,只讲“听、说、读”不讲“写”,英语角、夏令营打…  相似文献   

4.
魔鬼训练营     
我的老师给我们说过一个故事: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里,谁如果做了错事,会被带到一个山顶上,四周围坐上几个“长老”,不停数落他的错处和缺点,直到他精神崩溃。这村子里的人都很完美,他们几乎没有缺点。——题记今时的紧张与往昔的紧张不一样!今时的紧张是因为过去我太紧张。通过总结规律我发现课前紧张意味着成功,于是我要求自己每次课前一定要紧张起来。昨夜几乎没睡——看些和上课没有关系的文章,洗澡换衣服化妆……那我为什么要熬夜呢?弄得今天恍惚得要命。呵,熬夜是为了让自己紧张点,对自己太不放心了。这次课前我几乎没有准备什么——…  相似文献   

5.
“丁零零……”上课铃刚响过,随着一 声“报告”,教室门口就出现了一个背着个 大书包,头发乱得像个“鸡窝”的小男孩。 “你怎么又迟到了!这已经是第几次 了?”老师的脸都气红了。  相似文献   

6.
举手真难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着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怔。几分钟后,景老师提问了:“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将《凡卡》这篇课文朗读一下?”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我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着衣角。只有李佳秋、刘乐园等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与我朗读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举手啊!哪怕只有一…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1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名大四女生王某上课迟到后,对老师解释,自己正准备考研,在隔壁教室复习,没有听到上课铃。老师听后说:"如果连课都不上,怎么能考上研究生?"王某被老师批评后,竟在下课时将滚烫的开水泼向老师的面部,造成五十多岁的教授面部、颈部、背部烫伤,可能近一年无法正常上课。事发后,王某还说:"你诅咒我考不上研,我让你见不到明天的阳光。"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批评是帮助个人改正缺点、促使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实际上老师的话根本算不上严厉  相似文献   

8.
《新少年》2014,(10):6-7
亲爱的多多熊:我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我们班一个星期只有一节微机课。可数学老师为了让我们班的成绩上升,总是占课。你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让我们班成绩提高又可以上微机课呢? 让几个数学成绩好的人作为代表,去和班主任提建议,说你们真的很想上微机课。一周一堂微机课只有45分钟,老师可以在每天的早自习里加10分钟数学课内容,一周下来也把微机课的时间补上了。  相似文献   

9.
跟你说件事,别告诉别人,我们班老师的手机不是好家伙。 有一天数学课上,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听讲。突然,一阵 “蛐蛐”一样的叫声在教室响起。老师停止讲课,把插在腰间的手 机拔下来,看了看号码,就到外面走廊去接听了。我们在静静地 等待着,走廊外传来老师爽朗的笑声,也不知道谈的是什么开心 事情。几分钟后,听见老师说:“不聊了,我还在上课。”然后,“啪” 的一声,关手机的声响。老师回到班级继续给我们讲课。 前天也是这样,上午第二节,老师刚上了没有十分钟课,令 人讨厌的“骚扰电话”来了,这次老师没接听,挂断了,但是他 …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教学质量,需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做努力。课前主要是在内容的取舍选择、上课形式的准备、上课语言的准备上做足功课。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可以灵活运用“探究训练”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精品阅读法、情感渗透法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后要自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并改进。  相似文献   

11.
让上帝笑笑     
这次参加了海峡两岸语文交流会,来自台湾的王家珍老师的课,给我带来了好一阵震撼。因为就教学形式来说,与大陆反差太大了。这堂课,我觉得可以用尊重、快乐、训练三个词来概括。尊重就是在课堂上做到了以真心将学生当作贵宾来看待,老师做的就是服务。比如上课前,王老师几次要求主持人,是不是马上开始上课了,此时离上课时间还有五分钟的时间,为什么提前?因为学生在舞台上,被强烈的  相似文献   

12.
小全又辍学了!说实话,这个消息让我又侥幸又忧虑。在追求优生率、及格率为准的今天,小全总是考那么七八分,严重拖住了班级的“后腿”,不来读,意味着班级少了一条“尾巴”。面对这种境况,我总有一丝遗憾在心头缭绕,也勾起了点点滴滴的回忆。初识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不少老师先给我打了“预防针”:你们班“人才济济”,曾有气哭教师,上课和老师追着跑的“光荣历  相似文献   

13.
“丁零零……”上课了,大象老师健(jian)步走上讲台,说:“小朋友们,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说的反义词多,好不好?”  相似文献   

14.
液体的溶解     
上课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着,等待老师的到来。只见张老师满脸笑容,拎着一个月饼纸袋,匆匆走进了教室。“今天,我给大家送‘礼’来了!”张老师笑着说。“月饼?”‘糖?”同学们猜测着。中秋刚过,难道老师让我来品尝美味的月饼吗?哈哈,又可以解馋了。“不会有礼物的,肯定是上课用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听了一节校内研究课。执教的X老师选上的是三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掌声》(苏教版)。从上课的流程来看,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也较为合理,课上得扎实、朴实,并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单纯从课的教学研究目的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但听完课之后,我对课堂中学生的几次鼓掌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慷慨的警察     
在班上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孤寂的女孩。那就是我—个相貌普通、学习成绩平平的中等生。快中考了,大家都忙着写临别寄语,望着往来匆匆的同学们。我长叹一声,默默念道:“有谁会记得我呢?同学们忽略我,老师您能记住我吗?……铃铃铃……”上课铃声打响了,老师走进来开始上课,我望着老师,用祈求的眼神望着她。  相似文献   

17.
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一个学生站起来报告:“老师。我们班的鱼死了。”教师略一思索,卖个关子:“死就死了吧.不就是一条鱼嘛?”结果.同学们议论纷纷:“不行.这可是我们精心养育的。”“鱼死了.我们班里就失去了生气。”见条件成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商务礼仪课     
张莹 《成才与就业》2014,(17):91-91
正如“商务礼仪”这门课的名字,大家一定知道这门课的大致内容,但具体的呢,到底有哪些礼仪?对像我这样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这方面的学习尤其有必要。当时在课表中看到这门课,我的第一反应是:上课的老师是不是一个气质美女或者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果不其然,授课老师是学校数一数二的美女老师!她可真不一样,第一次上课进门时手摆在前面,面带标准的微笑,温柔又字正腔圆地说:“同学们请端正地坐好,手扣手地放在桌上,坐1/3的椅子,背部挺直哦!”唰唰地,大家依言照做,期待上课。美女老师很爽气地跟大家说:“理论知道就好,重点是要学以致用,所以怎么做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童年趣事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又有趣的回忆。它们大多像天上的星星,在记忆中,闪闪烁烁,并不清晰;但有的却像刚才发生的一样。领“报告单”这件事,我一想起它,便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那时我刚6岁,在幼儿园大班。一天下午,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暑假快要到了,现在我发糖果给你们,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一齐回答。老师发好了糖果,又郑重地说:“小朋友们,再过七天,老师还要给你们发‘报告单’。现在你们可以回家了。”我拿着糖果,边吃边走向家里,还想:“奶油糖又甜又香真好吃,七天后还要发‘报告单’,这‘报告单’比糖果还要晚发,而且老师讲的语气更重,它一定比糖还要好吃!”不知  相似文献   

20.
换书     
星期四,由于九年级(初三)下午要举行第三次月考,《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考,所以这天上午九(12)班第四节的《历史与社会》课我让学生复习,准备下午考试。学生们复习时,我在班级里巡视,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坐在第二组最后一排的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学生站起来,手里拿一本书,气势汹汹地冲到他前排的两个同学跟前,吼道:“你们把我那本新书拿走了,给我拿回来!”那两个同学说:“我们没有拿。”但他肯定地说:“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拿的。”他的情绪很激动,坚决要他们把书拿出来。我见状赶忙过去想把他拉回座位,但他坚决不肯。全班学生都注视着他,也在考验我怎样“镇压”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