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心重于养身皮冬菊人们通常只注重养身,而忽略养心,其实养心比养身更为重要。清代著名医学家石成金曾提出“养身必先养心”。在所著《长生秘诀》里,他主张“养生者必须常存良善想、和悦想、安乐想、健康想”,“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不乱求,不妄念,不贪欲,...  相似文献   

2.
爱情与健康     
爱情与健康梦艳世界卫生组织的马斯·瓦格纳博士说“多年来,医学家忽视了爱情的婚姻是疾病防治、长寿与健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非常今人溃憾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们认为,爱情是双方思想感情上的和谐,是心理活动上的一种相互补充。两情绻的幸福欢快使这种心理转化为...  相似文献   

3.
养心重于养身和政人们通常只注重养身,不注意养心,其实养心比养身更为重要。清代著名医学家石成金曾经提出养身必先养心。在其所著《长生秘诀》里,他提出养生者必须常存良善想、和悦想、安乐想、健康想等。他又说:“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不乱求,不妄念,不贪...  相似文献   

4.
在2001年底前召开的瑞士国际医学大会上,各国医学家对左右人类寿命基因的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发现有可能开辟实现人类长寿的新途径。各国媒体都以明显的关注突出报道了一条新闻:麦克尔·罗兹博士发现了让人类“保持年轻的遗传基因”,并由此给人留下了人类永葆青春已成为现实的印象。健康和长寿是人类永远的追求,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找到了许多看来可以获得长寿的线索。那么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人类抗衰老研究的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希望工程:健康+长寿卢毅健康长寿、长寿健康,是人类的希望工程。但健康者未必长寿,长寿者不都健康,希望兼两者而有之实是难得。有人正当壮年,强健如虎,却暴病猝亡;有人年高寿最,且中风偏瘫,但却活着。然而,健康与长寿都是可以争取的。这一希望工程的核心是三宝...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坚韧顽强,不怕困难,体不服病,病不服重,人不服老,老不服衰。他的主要论述是:“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法去找长生不老、不死之药,最后还是死了,在自然的生死问题面前,皇帝与贫民都是平等的。不但没有长生不死,连长生不老也不可能。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都不死,那孔夫子现在要活着该有2500岁了,那世界上该成个什么样子了。我看人能活到100岁也不那么容易。只长寿不健康又有什么好处?要又长寿又健康才好,要老有所为嘛。”他还说:“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  相似文献   

7.
长寿,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古往今来激励着多少人为之求索。然而最终如愿者总是少数,大多数不是被这“坡”就是被那“坎”阻于长寿大门之外。由此看来,充分认识这些“坡坡坎坎”,并设法逾越之,才是明智之策。那么,长寿途中究竟有哪些“坡坎”?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8.
时仲省 《老人天地》2008,(12):52-53
笔者曾在河南省神经学科的开拓者张静吾身边工作过,这位著名的医学家除了有传奇的人生经历,还是一位长寿老人,他身跨两个世纪,活了98岁,可谓养生有道。我根据对张老的笔记整理和日常生活观察,发现他的养生之道就是一个"淡"字。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某社区为让高龄老人交流长寿经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比起了谁更健康、谁更“老”。10位9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活动,105岁任简老人获最长寿老人称号,但比起健康,91岁的张凤琴则“技高一筹”,现场进行了俯卧撑表演,获得热烈掌声。张凤琴老人说,自己的腿脚、身体都不错。其长寿的秘诀是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散步、做俯卧撑、干家务活,“我能一口气做50个俯卧撑,也不会喘粗气。”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平衡”是大家都知道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而且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也是长寿者共有的特点,已受到老年人的普遍重视。能否做到“心理平衡”,涉及到自身休养、周围环境、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下面,就保持家庭和睦的一个侧面,与老年朋友交流一点看法。老俩口在一起容易相处,而和儿女共同生活,问题就来了,一旦出现矛盾,人们常常责备儿女不孝顺。诚然,儿女要顺从父母,让父母高兴,但做父母的也应检讨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跟儿女闹得不愉快。依笔者陋见,下面几点就应加以注意:一、家庭事务,要尊重儿女的安排。老人,…  相似文献   

11.
五禽戏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开创的一种健身方法。后人创造的易筋经、太极拳都是从“五禽戏”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2.
博文 《老人世界》2010,(11):51-51
我们知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又都提倡以“静养”为主,并将养神尊为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养形居于其后的次位,这就是祖国医学中讲的“养身长寿,养神为先”。这也正如《准南子·泰族训》中所说:“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相似文献   

13.
小春 《当代老年》2014,(1):45-45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川页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0,(18):39-39
西安事变后,36岁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就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却能有101岁的高龄,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1995年,张学良先生在谈论长寿经验时说:“我能长寿,有三个因素,一是乐观,二是饮食适当,三是睡得舒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在养生补养方面是很有研究的,认为养生不仅是吃吃补补之类。很重要的补是强调几方面的综合,例如保持精神愉快,情志调和,注意饮食有节,营养适度,做到适应自然、生活有序,重视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是有很多代表人物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提出“清净无为,忘我无欲”,他拒绝给楚威王当相国,做到“不为轩冕肆志”,同时还重视全身锻炼而寿迭天年。唐朝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很重视药食调养,特别指出老年人年迈力弱“非药不救”,但也强调“动养”。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重要。他把按摩导引,摇动肢体等全身运动作为养身之要,寿竞过百。这些代表人物长寿的共同特点是动与静,脑与体、食与药、作与息的全面平衡协调不偏废一个方面,不走向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微博拾贝     
《炎黄世界》2013,(2):28-29
1 你认识董必武吗? @丁东1951:#红墙深处非某饭局,陈毅之子对董必武之子说:“你父亲是董老,你坐正位。”答:“现在谁还知道董必武?,”于是请服务员来问。第一个服务员说:“不知道。”第二个服务员说:“不知道。”又请来领班,答:“知道,就是那个炸雕堡的吧?”董必武并非有争议的人物,年轻一代尚且不知,那些刻意遮蔽的历史,公众就更不清楚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诗文中,对长寿老人有许多雅称,极富情趣。黄发:老年人白发脱落更生黄发,是高寿的象征。《诗·鲁颂·闷宫》中有“黄发台背”的句子,郑玄笺:“皆寿征也。”又据《书·秦誓》:“尚犹询落黄发。”黄:代指长寿者。《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朱熹批注说:“黄,老人发复黄也;,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礼仪·士冠礼》中也有“黄无疆”之句。耆:老年,意即60岁以上的老人。《孟子·梁惠王下》:“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晋书·食货志》:“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孺齿,可以养耆年。”花甲:年…  相似文献   

18.
周子娄 《当代老年》2011,(11):37-37
在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西南五六里有一四面环山的地方,叫药王冲,冲的南边山岗后有一座庙宇,叫药王庙,庙西后侧约半里处有隆起的一座土丘,土丘有一面向东北方向的古冢,这就是“药王坟”,或叫“药王墓”。据载,它是魏晋时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的墓地,药王冲是王叔和晚年的隐居之地,其医学著作《脉经》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冯友兰先生享年95岁,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长寿老人。冯先生的女儿、著名作家冯宗璞曾说:“父亲内心稳定和丰富,这可能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笔者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冯先生长寿的原因,或对广大中老年益寿抗衰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喝清水的长寿者白浪滔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80多岁尚能进行科学研究,这与他的科学养生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富兰克林的养生方法主要有“节制”、“清洁”、“宁静”、“秩序”四个方面。节制即食不过饱,饮不过量;清洁便是身体、衣物与饮食等讲究卫生;宁静就是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