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狭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广义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与公共池塘资源三大类.萨缪尔森、布坎南和奥斯特罗姆等指出了广义公共物品面临的典型问题,如搭便车问题、排他成本问题、公地悲剧问题、融资与分配问题,并基于不同的物品分类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如纯公共物品理论、俱乐部理论和公共池塘资源理论.近期广义公共物品的研究重心转向了供给问题,政府供给、私人供给、自愿供给与联合供给及各供给方式的匹配与融合是广义公共物品的基本供给方式.研究表明,生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与公共物品理论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公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正影响着政府治道的变革路向和精神维度,也引导着环境治理从单中心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然而,在环境治理的实践中,公私合作模式亦在实施层面和制度层面呈现出阶段性挫折。这种挫折一方面源于环境准公共物品属性制约着私人主体自愿提供环境公益的意愿,另一方面源于PPP顶层制度的缺失。对此,可以通过建立具有一定排他性的产权制度引导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由"准公共产品"转换为一定程度的"私人产品"或"可付费产品",解决环境公益的有效供给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同侪生产模式",以解决复杂条件下的环境公益的有效供给难题。同时,基于猎鹿博弈理论,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公私合作的均衡状态固化,并建立金字塔型的规制策略以解决环境公益的可持续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完全信息寻租博弈模型和二级封闭价格拍卖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问题,发现信息、参与者人数、成功的概率是影响农村客运队进入之争的重要变量,政府应充分考虑这些变量,从信息建设、寻租博弈竞争环境的营造、机制设计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农村客运系统等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萨缪尔森关于公共物品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造成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供给的失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必然的提供者,但是现实中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不断出现,这使得我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性质的非纯性、可变性,政府的提供是有成本的、政府提供与生产的可分离性等几方面奠定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但是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5.
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包含发现需求、资金筹集、激励、决策和组织、排他设置和公平等方面。案例分析表明,社区组织、农户及私人都可以成功提供社区公共物品,每个主体供给机制不同,在公共物品供给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对政府直接供给公共物品模式效率的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是政府提供.政府直接供给公共物品面临诸多困境.政府部门的生产缺乏竞争机制、缺乏监督机制及多重代理特征使得政府公共部门的低效率难以避免.公共物品供给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形成私人供给、政府促进与私人供给等多种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扫盲运动"为考察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契机.研究在Solow模型中引入私人人力资本和公共人力资本,发现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提升均衡公共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均衡产出;以1982年识字率作为"扫盲运动"的代理变量构建地市级横截面数据,实证结果显示,公共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市场表现两个渠道发挥对公共人力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相对贫困、欠发达、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私人提供实验一般包括实验受体、初始禀赋、供给机制和支付函数等,公共产品私人提供偏离占优策略均衡主要是因为人的行为对利己、理性的背离,包括利他主义、光热效应、互惠行为、遵奉效应以及噪音或决策失误等;而通过降低公共产品的私人贡献成本可以提高公共产品私人贡献水平,这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博弈动态化、合理分配赌注、建立奖惩机制、公开贡献信息、受体相互交流以及受体重新分组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公共物品自主供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居民自主供给对完善现行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作用,通过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建构博弈模型,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社区公共物品居民自主供给机制形成的内在机理。分析认为,引入社会资本,将多次的孤立博弈转化为一个关联的重复博弈,促使居民一致行动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数量和参与居民的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商品房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困境,达到提高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以商品房社区的居民、物业企业和政府为研究的供给主体,以物业服务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博弈框架下各参与方的关系、行为和收益,构建三者之间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动态博弈模型.结论是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低,既有居民自身原因,又有居民和物业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缺乏监督引导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而又公正地供给公共物品,是近年来学术和政策争论的热点.文章提出了具有一般性的“公共物品问题”这一概念,认为对任一公共物品问题的全面探讨,都应涵盖以下六要素:资源如何配置,成本如何分担,利益如何分享,物品(服务)如何生产,以上决策如何作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如何定位.这为有关公共物品问题的讨论建立了有用的分析框架.而传统财政学把公共物品问题当作某个决策者面对的最优化问题来求解,忽视了公共物品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因此,必须重视公共选择研究方法,把公共物品问题当作特定制度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问题来理解,以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求解公共物品(服务)的需求揭示、资金供给、生产与配送、利益分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考察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政策,可以清晰地发现,制度外供给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依靠行政的组织动员,采取"民办国助"的筹集资金方式。制度外供给造成两大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不公平。鉴于"三农"的天然弱势和农村经济条件,目前推行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政府仍要起主导作用,从制度外走向制度内是农村公共物品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是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类型来进行供给方式的选择,他们没有考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选择的技术路径,并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地方保护实质是地区间竞争的一种“囚徒困境”博弈 ,各地采取保护行为是地区间博弈的纳什均衡。导致这种非帕累托均衡的根源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不恰当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俱乐部方式供给湖南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从文化体育视角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学者很少,对农村文体公共品的非政府供给的研究更少。政府供给公共品绝大多数放在了保证农业生产方面,因而研究非政府供给途径之一的俱乐部方式供给湖南农村文体公共产品意义重大。当前湖南农村文体公共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供给结构失衡且省内不同地区供给也不均衡等问题;而俱乐部方式由于能有效实现成本的分担、增加村民的友谊与协作,还能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发展农村文体俱乐部要在坚持竞争、自愿与社会性的原则前提下,注重培育农村文体公共品的消费市场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三公"领域利益冲突愈发严重。医疗卫生行业"三公"领域利益冲突,主要是指在医疗卫生行业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其公职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其公职人员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文章根据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三公"领域利益冲突的典型腐败案例,分析该领域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从公共管理学角度,提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三公"领域利益冲突的治理对策,为治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腐败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对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既是实践问题,也面临许多理论问题。只有以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对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分别提出科学、正确的具体思路以及对策,加快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城乡经济发展上的极端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广大农村公共物品的极度匮乏上。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有利于启动农村的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消化我国目前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加快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进而打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利益关联、耦合自洽和情境适应的复杂网络系统。由于供给手段智慧化、供给过程复杂性、个体能力失败和主体关系不确定性,传统由单中心主导的分立、单一和线性供给模式不能对整体网络化供给问题给出有效释义和策应方案,需要引入价值链网络结构治理新范式。从价值链理论出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是适应协同供给的价值链网络结构系统,价值链网络系统理论与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具有内在契合性。价值链网络结构范型下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内在要求体现在现实问题逻辑、供给价值诉求和主体关系博弈三方面;价值系统表征为克服供给碎片化、提供“三变”供给路径和技术手段嵌入支撑;构建基础体现在良好的社区文化、坚实的网络基础和规范的政治环境。建构多中心价值链网络协同供给模型,需要从管理协同、运作协同以及消费反馈协同三个层面展开施加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