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广大军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英勇奋战,全歼了蒋介石在东北的几十万精锐部队,取得了解放东北的伟大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部署和指挥了这个战役,从战役准备到结束,先后给林彪发了几十份电报,作了一系列具体指示,亲自掌握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了决战方向,及时制定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排除了林彪的干扰和破坏。因此说,东北人民的翻身解放,东北解放战争的伟人胜利,是毛主席革命路线战胜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结果。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这是任何人也歪曲不了的历史事实。但是,长期以来,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他的一小撮死党,却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盗名窃义,极力把林彪打扮成是什么“常胜将军”、“一贯紧跟”、  相似文献   

2.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蒋介石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在整个决战过程中,毛主席高瞻远瞩,全局在胸,不单紧紧抓住战略决战时机,同时也准确地选择了平津战役作战时机,及时制定了《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牢牢把握着整个战役主动权,使战役各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引战役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然而,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贯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一向以“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自居  相似文献   

3.
辽沈战役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部署和指挥的。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是我军广大指战员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所取得的。但是,长期以来,林彪一伙肆意篡改历史,极力把林彪装扮成正确路线的代表,肉麻地吹捧他为“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贪天之功为己有,把辽沈战役的胜利说成是他指挥“英明”所取得的,真是无耻之极。我们要把林彪一伙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辽沈战役从准备到结束,一直存在着两种军事思想、两条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作出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毛主席洞察一切,英明决  相似文献   

4.
对辽沈战役胜利的取得,罗荣桓作出过巨大贡献。他注重部队全面建设.为辽沈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他坚持原则,保证了军委作战方针的贯彻执行;他拾遗补缺.直接参与指挥了战役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辽沈战役前国共两党关于东北的战略构想,考察中共中央军委辽沈战役作战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相似文献   

6.
辽沈战役,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的三大战役之一。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是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指针。这篇著作虽然离现在已经二十六年了,但是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文章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军事思想,是我们今天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战略决心和军事部署,来源于对客观形势和敌我力量的科学分析。一九四八年七月,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年,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我军已壮大到二百八十万人,在战略上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战略攻势越打越大,越战越强,解放区不断巩固发展;蒋匪军屡战屡败,已减到三百六十万人,而且被我军分割牵制在东北(沈阳)、西北(西安)、华北(北平)、华东(徐州)、中原(武汉)等地区,从  相似文献   

7.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我军遵照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具体的战役方针,南下北宁线,首先攻克北宁线上重镇锦州,卡死关外敌人通向关内的退路,将东北、华北敌人的两大集团军,实行战略分割,把关外蒋军封闭在东北,不让其撤向华北、华中,造成关门打狗之势,将之就地全歼,以完成伟大领袖毛主席交付的战略征务。但是林彪这个野心家、阴谋家却从右倾机会主义立场出发,畏敌如虎,更对当时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客观形势,视而不见,不敢与敌人实行战略决战。他制造种种借口,拒不执行毛主席的南下北宁线的作战方针,严重干扰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他按兵不动,坚持将东北我军的主力部队留在北线,攻打长春。而实际上他又不敢攻打长春。胡说什么:“长春之敌的抵抗极为坚决,我军攻打长春即会付出最大的伤亡,最后仍可能无法解决战斗。”接着,  相似文献   

8.
(一)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革命,还是不敢斗争、不敢胜利、不敢革命,这是在辽沈战役中,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斗争的实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胜利结束的辽沈战役,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进行战略总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在这场规模巨大,惊心动魄的两个阶级大决战中,毛主席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是震惊中外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关键,只有打下锦州,才能完成关门打狗,全歼敌人于东北的目的。而锦州战役能否顺利进行,又取决于塔山和黑山两地阻击的部队能否挡住蒋介石东西两路的援兵。其中以距离  相似文献   

10.
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校最近举办了一期工农兵理论学习班。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省内工厂、农村、部队、机关等有关单位的理论骨干,和我校部分工人、干部、师生共三百多人。这期学习班,首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军事思想,狠批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大家在学习中注意了三个方面:一是认真看书学习,掌握思想武器,深入学习毛主席《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九篇军事著作,分清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什么是林彪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略论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鄂明书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全歼卫立煌、廖耀湘兵团,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简略探讨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一、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  相似文献   

12.
“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只有立足于战争全局,根据战争全局的情况制定作战方针,方能克敌制胜。这是毛主席光辉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科学地分析形势,把握全局,为我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就是毛主席把握全局,亲自组织,指挥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这篇光辉著作,感到格外亲切。这对于我们彻底批判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戳穿林彪所谓“天才军事家”的画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地粉碎了以刘少奇、林彪为头子的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但是,斗争并没有结束。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反动电影文学剧本《辽沈大决战》的出笼,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决战》写的是一九四八年夏、秋之际,以沈钧为师长的“解放军某部”,在林彪的“直接指挥”下,随着大部队进行一番“隐蔽战役企图”的准备之后,南下北宁线攻克锦州,再“兼程北上”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直捣沈阳,解放了全东北。《决战》极力表明,它是通过“忠实”地概括曾经震惊全世界的辽沈战役的全过程,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归属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是东北解放的根本保证,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并由此展开的战略决战,则极有力地加快了东北解放的进程。东北的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东北的解放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起到了重大的支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八年东北辽沈战役打了个大胜仗,是谁指挥取得的?不是别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取得的,是东北广大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协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结果。没有毛主席的指挥,没有东北人民的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一九四五年,毛主席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科学地分析了全国形势,及时地提出了把东北的工作重心放到距战区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以便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明确指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我军由于坚决执行了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同敌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林彪公然反对毛主席的这一作战方针,胡说什么:“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役上一点两面,而在战术上,战斗动作上却是分散兵力”。这就充分地暴露出林彪对抗毛主席战略战术思想,反对打歼灭战的丑恶咀脸。十大军事原则主张把敌人四面包围起来,核心是要打歼灭战。在战役、战斗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就能使我军具备全歼敌人的物质基础,这样既有力量歼灭被我包围之敌和阻击援敌,又有力量应付意外情况。四面包围敌人,能使敌人陷  相似文献   

17.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这是传统的看法。笔者认为,济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序幕,但是,序幕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开始于济南战役。这可以从粟裕的一席话中得到启示。 淮海战役是敌我南线决战,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战役中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当有人请粟裕谈谈他建议中央军委举行淮海战役时的考虑,粟裕说:“谈这个问题要从豫东战役谈起。”他是发动淮海战役的最初建议者、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序幕之战与战略决战的时机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最著者,是众所周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时间开始于1948年9月。9月7日,中央军委作出发起辽沈战役的决定,12日,东北我军主力南下北宁线,打响了辽沈之战。16日华东我军又发动了山东战场的决战:  相似文献   

19.
气势磅礴的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已经与全国人民见面.粟裕,作为华野(即华东野战军,下同)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在电影中已得到形象的反映.战役的关键是制定作战方针.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中央军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吸收了各野战军、各战役指挥员的建议和意见.可见,淮海战役作战方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就粟裕在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制定过程中的贡献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与辽沈、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是我军在战场上总兵力少于敌军、武器和装备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军获胜的关键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适时、正确地制定了淮海战役的战略方针,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的淮海总前委,在战役的组织指挥方面坚决贯彻并实施了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并根据“敌变我变”的原则,以卓越的战争艺术,出色地导演了这场伟大的战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