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助词“得”字的历时演变,“得”表义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并且着重讨论了助词“得”生成的语法化诱因和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组合关系的变化,句法功能的变化,隐喻及词义变化,重新分析,类推,泛化以及语言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的产生是汉语史上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很多学者都研究过,也有许多的成果,但大都从语法的角度去论证。我们认为"把"字句的产生是一种语法化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受到语音因素的影响。"把"字的韵律特征弱化,"把"由动词变为介词,使整个句子的韵律特征减弱,最后完成语法化过程,形成"把"字句。  相似文献   

3.
李庸 《北方论丛》2010,(3):52-55
在词汇的历时语法化过程中,语篇语用是重要的促变因素。语篇凝固主要包括语篇义的定型化和语篇组织的句法结构化,前者指语篇的意义凝固到语篇中的某一语言项上,使之成为具有常数性质的语言单位,后者指一个语篇组织凝固为一个句法结构。在汉语语法史上,很多虚词和短语的形成都经过了语篇凝固的语法化机制,是语篇整合的强制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到”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在现代汉语里兼动词和介词两类。作介词时是为动作提供处所或时间位置,而“到”虚化为介词前这是介词“于”的功能之一,“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实际上是“到”后“于”的消失过程。一般认为“到”单独用作结果补语时是动词,事实上也经过了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成为了表示动作结果的一种常见的附着形式了。  相似文献   

5.
黄斐 《学术论坛》2006,(10):170-173
宋代新兴副词更替频繁、来源不一、分布广泛,是汉语副词重要的调整时期。文章从语义相似性的角度解释副词词义的生成模式、关联模式和语义特征,揭示新兴副词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汉语定语+人称代词(简称M+PP)结构的起源,有固有说、日化说、欧化说三种观点,争论数十年。2007、2008年《中国语文》先后刊文分别支持日化说及固有说之后,讨论渐息,但其中疑点仍存,尚需厘清。基于历时语料库,全面考察M+PP结构语法化的结果显示,该结构可分为助词类和非助词类两种类型,包含隐语法、显语法、消隐、确立四个时期,各有其特点与成因。这一研究,有助于学界更清晰地认识M+PP结构的起源及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8.
现代汉语中经历体标记过的语法演变过程比较清晰,即表示空间上运动的实义动词——表动作完成结束的助词——表经历的体标记,在国际主流语法研究理论生成语法的框架下,用完结短语假设理论对过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理论解释,这种分析具有人类语言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只要"一般用作条件连词,表示充分条件关系。"只要"最早出现在唐代文献中,但其出现时仅是副词"只"和动词"要"的临时组合。随着语言的发展,由于社会历史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语位、语用、语义、语音等影响,"只要"逐渐虚化成条件连词。  相似文献   

10.
"是"的本义是正直、正确."否",可表示选择否定.否定与之并列的形容词、代词、动词.最开始"是否"的连用是偶然的.只是一个作宾语的联合短语.但由于语言中的大量的使用,使得"是否"开始固定下来,慢慢成为一个词语.最后使"是否"成为一个副词.表示"是不是".  相似文献   

11.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4):107-111
上古时期,"千"、"万"常作数词用,二者还可并用作位数词,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众多,许多"义。唐代时,"千万"虚化为程度副词,稍后就产生了语气副词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的产生是"千万"进一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其同素逆序词"万千"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卓 《理论界》2010,(4):133-135
本文试图通过对对于在古代汉语中的用例,来找到作为跨层结构的对于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对于之间可能的源流关系,并讨论了前人对对于来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法化及其语用动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明确语法化定义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语法化的三个语用动因 :明晰性和经济性原则、主观化、语用推理。语法化语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语法本质 ,而且有助于改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语法化理论是对语言演变现象的研究,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语义、语用变化.语法化的研究对象从最初的词向句子、篇章拓展,同时,语法化机制主要包括语义演变机制和句法演变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即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语法化与语言类型学研究相结合,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化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以及语义地图模型的运用,但是,汉语语法化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系统性不强和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管他"是一个至今未被收入虚词词典的连词性成分。在现代汉语中,"管他"虽然没有词汇化为一个词,但它是一个经过句法上的并入操作而实现的韵律词,比"管"更有资格充当连词性成分。"管他"语法化为连词性成分首先是语义条件,即"管"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心理动词、代词"他"的意义虚化,其次是语音条件,即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自然音步模式。此外,"管他"语法化为连词的直接语境是反问句,相关语境是否定句。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法化及其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慧 《南方论刊》2007,(5):102-103
语法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试描述汉语语法化的现象,并对其动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了古汉语中指示代词"底"演化为现代汉语中"的"的过程,以及古英语中"pe"演化为现代英语中"tht"的过程,对二者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语法化程度的异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作为连词和助词的"再说"是由近代汉语中的状中短语"再说"经由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而来的。在元明清时期,短语"再说"经常分布在句首和句末两个位置,不同位置的"再说"分别发展出连词和助词的用法。这一语法化过程是由认知域投射、语用推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早期的连词"再说"在使用频率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群 《北方论丛》2015,(4):67-70
汉语介词和动词的特殊关系使得“找”的语法化成为可能。“S+找+NP1+VP1+NP2”句式是“找”实现语法化的句式;“寻觅”义是“找”实现语法化的语义基点。但是,“S+找+NP1+VP1+NP2”句式中,“找”语法化倾向虽然很明显,但还未完成完全退掉动词用法而成为纯粹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他的语法化研究普遍集中在其语法意义获得的过程,对其变异动因、认知理据等问题却鲜有考察。而从其变异机制和代词类型学特征来解析,他的语法化不仅遵循了第三人称语法化的普遍规律,符合语言变化中的相似性原则,而且还融入了中国文化特征,从而构成其在共时平面上语用意义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