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亦声”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声"的本质是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反映,由于对声符认识的误区,传统训诂学中的"亦声"材料需要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亦声"现象的产生是文字表达律、区别律、经济律综合作用和最优组合的结果."亦声"说缺少系统的制约,"右文"说实现了对"亦声"说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对话范式"业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它的异军突起无疑是对独白主义思想范式的纠偏与反拨,也是对迷执于主客二元、非此即彼的哲学探究方式的彻底拒斥与消解.其核心要义是平等协商、真诚沟通、宽容互让、悬置中心、和而不同.援用"对话范式"审视中西文化,不仅可以走出中国文化本位论或者西方文化本位论等中西文化之争的偏执与狭隘,而且可以使中西文化在彼此认同其差异的基础上圆融会通、达成共识、走向共在.  相似文献   

3.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亦声字概念肇端于<说文>,但<说文>未能对小篆体系的亦声字进行穷尽性的标注说明.以<说文>所录"重文"为考察对象,认定"重文"中的亦声字54个,归纳<说文>亦声字的构成方式:静态分析可得两种,即加注偏旁和改换偏旁;动态分析可概括为一种,即加注形旁;具体包括:独体字加注形符、会意字加注形符、形声字加注形符.  相似文献   

4.
亦理亦工专业试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工融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亦理亦工最能体现理工融合的本质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中进行了亦理亦工的试点工作,对其专业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5.
养气诗学建构在孟子"夜气说"和阳明心学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主体的心性涵养,表现为大气化生的宇宙情怀、人格与诗格合一、人性与真性情的溯求及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待,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诗学范式,透露出特定时代的文化紧张与焦虑.  相似文献   

6.
按照吕克.福彻尔等人的观点,"中国"和"东亚"与"古希腊"和"美国"相比,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存在颇大文化差异。福彻尔等人支持理查德.尼斯贝特的观点,宣称数学科学的诞生得益于"希腊"或"西方"的偏好分析、抽象及理性推理的文化范式;反对阿里森.高普尼克持现代科学的发展受文艺复兴后期人们对休闲和信息追求所驱动的观点;认为"中国"和"东亚"的文化范式强调整体性,是具体而辩证的。福彻尔等人以尼斯贝特及其同事们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等为立论的依据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尼斯贝特等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现代科学的诞生毫无关系;"李约瑟难题",即现代科学的诞生为何源于欧洲而非世界其他地方的问题,本身就非常含糊不清,根本没有任何质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诗学的发生,从汉语诗歌引入现代汉语及其诗学开始. 近代"诗界革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但"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是解决了这一问题的[1]).汉语诗歌持续发展数千年,至晚清黄遵宪"诗界革命",一直持续的是古代汉语载体形式,黄遵宪的贡献在"我手写我口"[2],而这个"口",是"六经之所无,不敢入诗篇,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的非经典话语,是真情实话,但并非现代汉语.诗界革命的成果解决了新词(含翻译词)的入诗和意义的翻新.但第一,"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不同的,就在于突破不了古代诗学规范,诗律与诗体没有革命,这是古代汉语诗学最坚固的堡垒;第二,没有用白话即现代汉语写诗,因此,现代汉语诗学最多只在诗的音乐性上有所滥觞[3],但并没有诞生.  相似文献   

8.
"形式主义",在西方盛行一时、风靡欧美,而且跨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从早期哲学、美学研究到20世纪的很多文艺理论的批评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形式主义"色彩,本文将西方诗学传统中的主要两种范式——形式主义诗学和口头诗学作为研究对象,从两种诗学范式的初创、形成、发展三个阶段出发,对其它们作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比较,并重点分析了两种范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华人文化诗学"意味着华文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即从重视中国文化/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到突出华人与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转移,从中国视域为主导的批评范式转向以华人为中心的"共同诗学"与"地方知识"双重视域的整合."华人文化诗学"主张从纯审美研究视域转向文化政治阐释.  相似文献   

10.
南社时期,柳亚子论诗尊唐抑宋,但其诗作总体上却表现出亦唐亦宋的艺术风貌.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的风云际会使他将诗歌作为思想宣传、政治鼓动、社会评述、历史记录的工具,从而造成了其诗歌创作对其诗学思想自觉不自觉地部分背反.作为南社的领袖和灵魂,柳亚子是南社诗人群体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审视柳氏诗论与诗作之间这一部分背反的现象,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柳诗的理解,把握南社诗歌活动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可为当下诗歌创作实践和诗学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格林布拉特认为,"文化"指向两个对立的观念--限制和流动,而文学是各种界线在文化上强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再现了文化的"即兴表演"结构.他的"文化诗学",正是一种试图重建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物质与话语间不稳定的流通的阐释范式的努力,以便窥见文本与看似外在于它的社会的关系.但是,与文化研究不同,文化诗学仍然坚持文学形式的一面,而与文化唯物主义不同的是,文化诗学更关心权力在过去而不是现在的运作.  相似文献   

12.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之说又大多语焉不详.<筱园诗话>对诗法持"有定法"与"无定法"有机结合的辩证观,对诗歌创作之技巧与法则作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诗歌创作之谈.  相似文献   

13.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间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大学中国化的早期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基督教大学诞生之日起,"中国化"进程即亦启动:校名的沿革表达了教育传教士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沟通的期望,"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反映出对中西文化强烈的折衷主义色彩,"中西并重"的课程设置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化"的办学理念.然而,在其早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过程中,面对"西学东渐"的时代大潮,基督教大学不得不进行自我调适而表现出浓郁的西方色彩.  相似文献   

15.
《南都学坛》2018,(2):49-57
文学形式是诗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文学形式问题的认知关系着一种诗学形态对文学本质、发展规律等重要问题的判断。五四新文化运动诞生的契机正是胡适等人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格律诗学在语言和文体方面对文学发展之束缚,从而提出了革新中国文学的必要性。受其影响,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亦在汲取和整合中西诗学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从"内形式"和"外形式"两个方面来重新建设新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革命权"与"普选权",既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双重历史选择,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根据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两难"实践留给其后来者的一个遗嘱性的两难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破解过程中,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分化成不共戴天的两大主流运动,即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科学"有"科学"的根据,"民主"有"民主"的道理,不存在谁吃掉谁、谁演变谁的问题。时至当代新自由主义必欲主导全球化而又酿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势下,二者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互为模式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学术界,比较诗学研究是中外文论走向汇通性研究所展开的主流方向,比较视域是比较诗学在学科研究上得以安身立命的本体,他者视域是比较视域构成的内在品质,他者视域在比较诗学研究中秉有的两种文化立场。异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者以及国际汉学家所使用的一个专用术语,以语言与民族血亲关系的本质差异性而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互为异质文化,即两者互为异类,对方都是自己的非我因素。比较诗学研究者诉求跳出本土学术研究领域的单边文化主义,主张以一种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的开放眼光来从事普适性的、整体性的、国际性的中外诗学研究,从而规避本土文论研究的一元性和惟民族性。比较诗学研究中的比较视域主张中外诗学研究之间的相互看视,主张中外诗学双方之间互为他者,认同一个民族的诗学相对于另一个民族诗学来说,两者之间就像镜与灯一样,可以相互镜照与相互照亮。交集理论是比较诗学在学科理论建设上简明及有效回答视域融合及比较研究如何可能的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和而不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用民族文化诠释了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思想,而且还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挖掘和赋予"和而不同"以时代内涵,对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察词学批评范畴"婉约"的语源学意义和在词学理论中的发展,"婉约"并提,至少有3种涵义:其一是"婉"和"约"都解释为和顺美好,用以形容女性化的柔美委曲;其二是"婉"和"约"都解释为俭约、隐约,用以表达含蓄幽微的艺术风貌;其三是前述两者的融合,即形式的婉转和美,情意的俭约隐微,曲折蕴藉.在词学理想中,"约"的最高境界就是淖约缠绵的女性风致与隐约委曲的风雅气度的双美绾合.词之尊体的终极理想是:既坚持了词体独有之淖约美,又达到了词学批评向隐约蕴藉、温柔敦厚的诗学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