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对话是中国生态美学当代以及未来发展的主题。只有在中西对话中才能找到生态美学发展的创新路径。要进行中西生态美学对话,需要处理中西生态美学对话的动因,中西对话的文化根基,中西对话的主题,中西对话的哲学内涵,中西对话的话语方式以及中西对话的艺术实践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新观念。教学对话中应该是“目中有人”,语文教学要区分两种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学对话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阅读对话的能力。语文要有人文的引导,需要人文来激活,但人文只能渗透于语文之中;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必须要有对话情怀,渗透对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态度和对话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过“怎么说”这个关,否则难以及格。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合格的优秀对话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在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指导下得以解决。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对话文本,对话自我,对话学生,对话社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对话的未完成性使得这些对话能够持续进行下去,推动了英语专业教学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师生有效对话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契合处入手,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追求有效对话的必要性,探寻师生有效对话的内涵及策略,提出思政工作者首先要会对话、能对话:把握对话主体实际、构建对话师生关系、提升对话素养等,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引进西方对话理论来建构我国的教学对话理论,必须经过两个转化:一是用教育、教学的眼光审视对话理论,把它纳入教学体系和教学情境中来,实现对话理论向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二是吸取对话理论的合理部分,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实现由西方对话理论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教学对话的内在机制是:话题选择、对话展开、话题深入、话题解决。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师生间基于对话主题而开展的一种平等性交互活动,它以动态性、协同性、使用性、平等性、目标性为原则设计程序,开展活动。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实施对话教学的程序包括选择对话主题、确立对话目标、开展对话活动、评估对话效果等。对话教学能有效提升职前英语教师教学知能,发展其实践知能。  相似文献   

7.
国外对话教学研究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一直是教育学、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回顾梳理国外对话教学文献,发现对话教学主要受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和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影响;研究内容侧重对话教学特征、对话教学效果、影响对话教学的因素以及对话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研究方法呈现出由定量研究向定性研究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开展对话教学的师资培训、对话教学实践以及对话教学评价体系等角度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待为相关学者开展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一种特定的沟通方式。对话机制强调大众的平等性与参与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特殊国际国内环境下,需要依托对话机制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的客观要求。以对话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以实践作为对话平台,以通俗化作为对话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对话内容而展开。同时需要处理好对话与灌输、对话与学习两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适应性困难会不同程度地困扰每位新生,成为大学生活中最难克服的阶段性困难之一。通过引入巴赫金的"对话"哲学理念:思想的本质在于对话,平等中创造对话事件,宽容让对话无限发展,分析适应性困难的原因在于人与世界之间对话关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六种人",提出三条实践路径:创造广阔对话空间;促成鲜活对话事件;保持对话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20世纪苏联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1895-1975)的对话理论与我国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孙有中教授提出的人文英语教育论相结合,提出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育观,即以对话理念为核心,将对话理念融于教师、教材、学生以及教师自身之间的各类关系之中,同步展现语言、社会、文化、伦理内涵的对话关系,用对话思维构建师生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通过对综合英语教师对话与课程建设的关系、教师伦理对话与师生伦理对话以及课程教学相关对话(以一次教师之间对话为例)的分析,论  相似文献   

11.
论对话教学内涵、基本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是对话机制和教学活动的联姻,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教学的精神和理念。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初中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对话逐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对话引入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活动中,应该说师生与文本对话是核心,是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接受美学、哲学解释学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师生与文本对话做了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论述,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间的对话活动。教科书审美对话以编写者与不同主体的对话为起始点,以师生与教科书文本的对话为核心,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中多维推进,最终走向个体心灵的自我反思性对话。在教科书审美对话展开过程中,教科书文本的审美意蕴被发现、拓展与丰富;师生在对话中生成与升华美感,走向审美的自由境界;蕴含在教科书审美价值生成中的多重价值随之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14.
对话理论、对话诗学的基础是对话哲学,或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西方,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开端的,至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特别是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则走向了巅峰。但对话理论在实际的学术世界又是以多维化的面相存在的,如解释学、接受学、阅读学、主体间性、生态论、阴阳交感思想等等,当然还有专门的对话学理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整合、建构。另外,若从一种平等的关系结构或交流模式来看,中国哲学、诗学中也早就存在相关的对话论了,因此,也有必要建构一种跨文化的、贯通中西的对话理论。至于把这种新的对话理论模式转换成一种对话诗学,就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它是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自觉的兼融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对话主义理论提出了统觉视角、复调、外位性和狂欢化的概念,构成对话的三要素——对话者、对话内容和对话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体现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课文导入部分的对话现状的调查显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存在着严重的对话缺失或对话不足。本文提出了协商、采集、实施和反思四环节的实施策略,以构建师生有效对话,促进教师重新反思学生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从本土化的对话思维角度来看,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的精华,大致表现为四种对话关系: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对话关系;创造主体与创造对象的对话关系;文艺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对话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话关系.然而,从今天的全球化的对话思维看,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对话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对于跨文化对话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尤其对所涉及的对话资格问题、对话双方地位是否平等问题、文化通约性问题以及文化对话目的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思考。惟其如此,我们对跨文化对话才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否则对话有可能蜕变成迷失自我的"自我殖民主义"或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现象。杜甫将对话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并灵活地应用到诗歌的各种体裁之中。若从对话在诗歌中表现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完整的对话(即它具备对话的各个要素)和不完整的对话(或对话主体缺席,或对话信息省略,姑称之为“对话性”)。对话及对话性在杜甫诗歌中的创造性应用,不仅大大增强了杜甫叙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情感的蕴藉性和复杂性,而且还传递和体现着杜甫独特的“诗史”思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对话:语义教学的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文教学活动,既非"训诲--驯化”,亦非"传授--训练”,而是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为说者、写者的学生与其听者、读者等多主体间的多重对话的交织,旨在通过对话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其流变历经五阶段:第一阶段指“苏格拉底对话”——通过对话探寻真理,这是一种辩证法对话。第二阶段是“梅尼普讽刺”,它以喜剧手法戏拟现实,“非圣无法”、“疾虚妄”,是一种文学性对话,也是对辩证法的变异运用。辩证法的内在思想对话构成对话性流变的第三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代表。第四阶段涉及新型对话关系问题的提出。布伯论述了对话的“我——你”关系问题,将对话性的研究提升至新水平。第五阶段始于20世纪初,巴赫金视“对话”为一种语言哲学方法,认为对话无处不在,并指出开放式的“复调对话”是对话的最高形式,从而全新地发展了对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