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感恩要从身边做起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同学们这一代人中,由于大都是独生女子,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父母、老师、社会为大家所做的一切,同学们都认为理所当然,熟视无睹。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此而丢失了一颗会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2.
学会感恩     
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一个手语舞蹈,名字叫《感恩的心》。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感恩呢?”妈妈笑着告诉我:“感恩是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似懂非懂,不知道自己要感恩谁,为什么要感恩,直到后来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我才明白,原来感恩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中国人的一个沉沉的节日。纵观中国历史,清明节在2500年前为感恩而设,以后人对先人沉沉的感恩情结而维系、延续,成为传统。清明节,可以称为中国人的感恩节。  相似文献   

4.
陈申  刘涛 《金陵瞭望》2011,(7):56-56
素有“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一说,近日,中国名酒剑南春代表家乡四川绵竹50万人民,携距1500年历史的活文物窖池,“天益老号”酿造的美酒“珍藏级剑南春”来南京感恩江苏人民的无私援建。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高等动物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缺乏感恩之心,责任在成年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感恩贵在践行,感恩教育要从培养爱心抓起,从平凡小事做起,感恩教育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铺开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教会学生“感恩于心,报恩于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互相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回我自己……”《感恩的心》把我带到了老师精心布置的作业里。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恩我们的父母。以前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但是这一次,我却把它当作一次享受,当作一次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提出感恩教育进“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构想:即以课堂专题感恩教学为“中轴心”,实践感恩教学和教学反馈为两“侧翼”,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感恩教育进“基础”课的“讲一研一行”相结合的“E”型感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题设计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思,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语,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西方世界有一个“感恩节”,在这一天,很多人相聚一起感谢上苍的仁慈和恩惠。西方还有谚语云: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不会幸福。人,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法理层面,还是在道德层面,河南省慈善总会旨在通过“道德协议”的模式实现感恩以期传递慈善的做法都有待商榷。基于感恩为精神理性的一种及其本身的独特结构,加之其实现依赖于制度保障这一道德传统,笔者认为,除了要进行感恩宣传和感恩教育外,实现感恩要诉求于制度。为此,有必要在公正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完善捐助制度和建立感恩激励、执行、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西方文化传统无不彰显着感恩思想的底蕴。我国自古就以知恩图报为做人的美德,视感恩为做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教育”是我们道德教育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使本应成为弘扬和践行感恩道德先行的大学生却成了“冷漠一代”,“学会感恩”成了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最强烈的呼吁和要求。高校要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推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从弘扬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氛围和开展感恩活动等途径入手,不遗余力地促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用微笑和感恩与自己的“青葱岁月”说拜拜,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告别。它不仅是一次结束,也是一种新的开始。只从这里,带着感恩和微笑、满怀希望地去遇见下一个可爱的他,她,它,在最美好的季节.一起牵手在最浪漫的地方,做最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王艾 《新天地》2011,(12):450-451
宏志生是特殊的一个教育群体,三年高中生活,既要给他们人文关怀,也要教会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感受、感动,学会回报,懂得感恩,有“情”才能有“人性”,才更符合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4.
感恩维度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贫困大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现象,应从贫困大学生的感恩观、感恩心理特点及感恩心理的社会基础去理解,它是施恩者、感恩者与社会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有利于感恩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物质层面支持、开展精神资助与能力帮扶、积极推进政策层面支持等。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三家有其各自的感恩思想,认真总结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对抑制唯利是图,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知恩不报的心理现象,矫正“情感荒漠化”倾向,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现实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分析,指出“感恩”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以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心准备     
◆主题点评 在同学们的文章中,经常看到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亲情的,可是所写的内容大多跳不出长辈如何对晚辈关怀、爱护,以及由此激发出晚辈的幸福感和感恩心。当然假如长辈因种种原因已经无力施爱,可能这种“感恩”就不存在了。难怪有人说,在现在中国的字典里,“孝”字只剩下空洞苍白的字眼。当然,多数良知未泯者一旦做了人父、人母之时,也许会从迷梦中惊醒,“常回家看看”那孤寂无助、来日无多的父母。然而用心多少,已经无法用父母昔日的付出去衡量了。是什么原因使原本纯朴的血缘亲情淡化、稀释了呢?真希望将来的孩子不能连乌鸦、羊羔都不如。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对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主张感恩教育“生活化”,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古代称“祀”为“国之大节”。“祀”:一是感恩先祖,感恩天地山川对人类的馈赠,感恩中华文明创立中那些“有功烈于民者”;二是祈福、祝福、告诫,憧憬将来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之“祀”,以“利民之志”为本,不断提高文明化程度,对“诚、敬”的养成与礼的形成起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文学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有关感恩的格言、故事和诗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大雅》中就载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意思是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社会要尊敬师长。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