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论海峡文化     
本文从台湾海峡的地理背景论述了海峡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一个既存的现实;对海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性质与意义,及其与闽台文化、闽南文化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界定和分析;在经济与文化日趋一体化发展视野下,讨论了海峡经济区与海峡文化圈的辩证互动作用,指出海峡文化产业两岸对接与发展的广阔空间,提出海峡文化的跨域传播对海外华侨华人社区文化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3,(3):107-119
本文从闽台在历史上都曾是移民社会这一特定背景出发 ,指出在闽台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移民的“原乡”和“本土”认同、移民的拓殖性格、移民的社会组合方式 ,以及闽台的特殊历史遭遇和现代化发展等 ,是闽台特殊社会心理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这些主要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 ,对当前现实仍然潜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闽台社会心理的历史、文化分析 ,是进一步深入认识闽台社会 ,把握社会行为的一项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方兴未艾的闽台文化研究中,作为省城的福州与台湾的历史关联,至今仍论述不多。本文试图从福州人移民台湾、福州地区民间信仰在台湾的传播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对福州与台湾的种种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指出福州历史上虽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浪潮,但也有各种类型的人员———工匠、幕友、教职、商人、游宦等不断地进入台湾,在台湾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在台湾的福州移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闽台一水之隔,台湾海峡最窄处仅130公里。台湾1900万人口中有80%是福建籍移民及其后裔,他们至今仍沿袭福建沿海的生活习惯,全岛通行闽南方言。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湾闽籍人士取道港澳或日本等第三国转行返乡探亲者逐年增多。台湾海峡亦渐趋平静,两岸驶出的客货轮通过海峡无须军舰护航。大陆沿海十省市中,由于闽台地缘和血缘的特殊关系,福建与台湾实现经济交往具有优势。充分认识分隔三十多年后的闽台各自社会经济形态,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交往以及我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闽台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可以说台湾海洋文化是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但是闽台两地的海洋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却有着各自的特点.福建海洋文化成为当地的传统主流,经历了长期艰难的发展历程,而台湾海洋文化作为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和延伸,在台湾获得了飞跃式的快速发展.这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闽台同根同源,宗亲文化交流方兴未艾,其基本内涵包括:谱牒文化、宗祠文化、闽南文化、"神源"文化,以及历史名人研究等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现阶段联系台湾基层民众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代的中原移民入闽,使得闽台之间有着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这种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其相互间又是如何互动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观今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均大都对此语焉不详。通过对闽台几次移民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闽越文化不是今天闽文化的底层文化,唐初移民是中原移民的初次开闽,客家移民主体底层人民较多,所以客家文化形成较慢。  相似文献   

8.
卢建一 《东南学术》2004,(2):149-154
康熙统一台湾后,闽台天然的地缘、血缘优势得以充分体现.行政上,台湾是隶属于福建的一个府;军事上,台湾镇是福建水师五镇之一;文化上,两岸同祖同根,相互高度认同;经济上,互通互补;而在近代反侵略者战争中,闽台人民密切合作,共同抗敌;由此形成闽台区域一体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现有石狮市部分族谱为史料,阐述中华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谱牒,凝聚了闽台五缘关系。一、血缘:以谱史论述三次徙台移民高潮,两岸一脉相承,尤其是两岸公修谱牒这一特色。二、地缘:论述移民分布、聚族集居,出现了冠姓、冠籍、纪念地名。三、商缘:论述蚶江与鹿港对渡,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的两大行业——行郊与台运。四、文缘:以千年古镇蚶江和“台湾文化城”鹿港为例,阐明泉州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砥,同属中华文化。五、法缘:以族谱史实论述两岸同胞共同反抗外来侵略。以铁的史实论证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文化一脉相传。由于特殊区位的存在,相似的文化背景对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特别的影响,进而产生经济和产业的互补。文章分析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探讨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机制,提出打造共同化礼俗互动模式、深入分析闽台民间文化内涵、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以民间力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建议,对推动两岸合作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清两代盛行男子同性恋之风,福建尤甚,很多笔记史料及通俗小说对此均有反映.清代长篇评话小说<闽都别记>不仅记录了古闽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还以其丰富多样的同性恋书写而引人注目.<闽都别记>的同性恋书写交融了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彰显了古代福建独特的地方特色及民俗风情,同时也借用了前人的同性恋描写,生动折射出形成古闽男风的自然环境、民风习俗及宗教信仰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2,(6):109-119
本文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层面 ,对闽台文化的总体性特征提出四点分析 ,指出闽台文化是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在闽台迟缓于中原发展的从蛮荒之地到理学之乡的建构中 ,充满了“远儒”的开放、叛逆与“崇儒”的规范、制约的文化辩证 ;自明代以降六百余年反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化冲突的“禁海”与“开海”的反复 ,强化了闽台社会的商品经济生产和商业文化意识 ;而近代以来屡受帝国主义掠夺、侵占的屈辱和抗争历史 ,正反两面地在闽台社会留下深刻印痕 ,激发了闽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这是维系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何绵山 《文史哲》2007,(5):100-111
闽台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表现的大量相同内容,说明了福建民间故事对台湾民间故事的巨大影响,展示了台湾民间故事对福建民间故事的传承,从中可清晰地看出台湾民间故事大都或从福建完整移植而来,或是福建流传故事的改编,或以福建有关人物为故事主人公,再与台湾历史事象、山川风物相结合而产生,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闽语的语音特点,有必要区分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闽语的源和流,体现闽语的综合特征和下位特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域内闽语的特点,对周边闽语的变异特点注意不够;而周边闽语的语音变异,又有内外因素在起作用.闽语的比较研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周边闽语的语料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福建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必然性、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开展对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传统文化、现实生产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因此,只有采取行政的、法制的手段,加大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行为的打击力度,才可能在短时期内降低福建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潘叔明 《东南学术》2007,(1):127-139
本文论述闽学的经学地位形成和对儒学的哲学完成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闽学之文化传统继承性、闽学与现代性之联系、闽学之"近世化"文化现象等及其蕴涵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抵制英国、丹麦、美国等列强对我国电信主权的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在1876年4月至1877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了140多名电报人才。该校培养的电信人才,不仅在福建、天津、台湾等地的电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天津、南京、上海、台湾等地电报学堂的创建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后继电信人才,为我国的电信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闽台历史上的皮(纸)影戏艺术,麻疯病人的婚姻、受害、流离、收容、救济和治疗,"普通话"与"国语"之名的使用,民国档案里的记年、记月、记日之法,福建人士对兴办女学的积极反应,台湾历史文化名人许南英及其哲嗣许赞书、许赞元、许地山离台内渡后的若干事迹,一一提供参考的资讯和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现代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高等工程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十五"以来,福建省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高等工程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规模、结构、水平和层次上还不能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体实力仍然薄弱,呈现出"东部中的西部现象".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工业经济、高等工程教育的状况及其匹配关系,提出了支撑福建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环境的对策以及福建省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