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简要论述了消除新疆农村贫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疆农村贫困现状,探讨了新疆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农村贫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的人文贫困与农村的制度"贫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德元 《人文杂志》2002,(1):150-155
农村垄断的市场结构、残缺的土地产权、公共产品对农民的排斥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的缺失 ,造成农村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 ,要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必须从变革现行的农村经济制度入手 ,开展“制度扶贫”。  相似文献   

3.
消除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步入老龄社会时,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现象日益凸显。从长远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最终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关键。从近期看,应探寻多种灵活、有效且又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对老年贫困人口的覆盖和倾斜,逐步建立非缴费性农村老年津贴;将农村家庭养老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上来;强化对农村家庭养老和社区服务的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4.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全部实现后,中国农村将进入后脱贫时代。在后脱贫时代,农村精神贫困对解决相对贫困的制约性日益增强。因此,农村精神贫困治理在后脱贫时代占据重要地位,彰显现实价值。后脱贫时代的农村精神贫困指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因其精神需要未被有效满足而产生的以志气贫困与智识贫困为主要特征的思维困境,外显为精神生活匮乏的不理想生活方式。农村精神贫困的产生由物质贫困决定,同时受农民可行能力、传统贫困观、反贫困政策等因素影响。在后脱贫时代,农村精神贫困对相对贫困治理的主体力量、实践空间、发展目标产生消极影响。农村精神贫困治理也因此体现出了农民主体性、农村文化生态平衡性、国家发展文明性三重现实价值,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后脱贫时代需要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重视"志智"双提教育,增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可行能力;丰富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的治理功能;优化反贫困政策,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等措施来实现农村精神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本文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 ,并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述知识贫困、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定义、度量和相互关系。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知识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有大量的人口处于知识贫困状态 ,而且知识贫困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新世纪 ,知识贫困将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知识资源是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 ,也是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减贫战略应该从单纯关注收入贫困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贫困  相似文献   

6.
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广胜  陈伟 《兰州学刊》2004,(1):149-15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选择。然而全球两极分化日益加深、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化 ,这些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必须消除贫困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的制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龙 《兰州学刊》2005,(1):217-218
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的贫困是一种制度性贫困,各种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阻碍了各种要素的流动,从而制约了农民的选择权,不能形成各种自由的要素市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是给予农民对各种经济资源使用的选择权利和处置权利.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学校设置性别意识的缺失、家庭教育资源分配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受教育年限的差异等方面。传统的观念、传统劳动分工模式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缺乏等因素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性别模式,贫困也是影响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户由于多种生计资本供给不足,而呈现出非常典型的男孩优先的教育模式,从而导致妇女陷入多元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使用CHIP1995年、2002年、2013年、2018年四轮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的消费贫困进行分析发现:从1995到201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家庭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食品烟酒支出占比大幅下降,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比、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和居住支出占比不断提高;基于2010年不变价人均纯收入2300元农村扶贫标准和世界银行每人每天3.2美元中低收入国家贫困标准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贫困指数显著下降;对消费贫困指数变化的来源进行分解发现,经济增长是消费贫困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家庭从农业转向非农经济活动是贫困比例下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的精神贫困与精神脱贫思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从物质的角度来探索、评价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 ,自然会得到较多的肯定和赞同 ,因为它易于被注视及描述 ,它的显性成果容易取得 ,也易于被接受和认可 ,并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因此我国理论界目前对贫困概念的界定都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为评判标准。如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认为 :“贫困是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汪之贵认为 :“贫困是缺乏生活资料 ,缺少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或者因收入低而仅能维持相当低的生活水平。”① 以这种贫困定义为基础的反贫困理论研究 ,自然不会重视精神贫困问题。这种…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跨越贫困陷阱的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批判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唯资本论” ,指出发展中国家要跨越贫困陷阱 ,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摆脱对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 ,而具有利他主义行为特征的政治企业家是推动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贫困的产生有其制度性的根本因素,反贫困工作必须要纳入持续的制度性的运作范围之内.只有一种明确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反贫困制度的存在,才可能使得反贫困事业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云南电网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为例,在对企业发展中面对的现实境遇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立论基础,首次完整提出“人性论、系统论、生态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立论基础”的新观点,并以云南电网公司的创建模式和具体经验为据,集中论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回答了创建学习型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懈动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尤其是农村消费,但由于受收入、物价、市场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消费长期以来一直被压制.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构造数量模型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影响农村消费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走出"边缘化"困境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党组织目前存在着"边缘化"的危险.主要原因是:(1)社会转型;(2)经济体制和政策变化;(3)村民自治的冲击;(4)政策与农村实际的脱离;(5)沉重的债务负担;(6)责任与权力、付出与报酬的失衡.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领导体制和利益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村的反贫困事业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全国农村的情况相比,云南农村的贫困状况还是非常突出。在反贫困的博弈中,存在着与反贫目标相悖、事倍功半的现象,而实现决策部门、地方政府和贫困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反贫困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庆安 《中州学刊》2008,2(1):123-126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是符合犯罪构成,但具有社会相当性或者社会危害性轻微,为法秩序的整体精神所宽容,从而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不具有实质违法性,是刑法谦抑的产物,与罪刑法定的精神暗合,维护了法秩序的整体统一.刑事法律漏洞的不可避免和刑法典的滞后性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判例,为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根据.我国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无法解决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罪与非罪问题,因此,超法规排除犯罪性行为理论与构成要件理论并列存在于我国刑法的犯罪成立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