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书《齐孙子》,学者多称其内容与传世史书有所不合,最为乐于援引称道者,即为载于该篇第一简简背之“……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按《史记·魏世家》记魏惠王十八年齐、魏桂陵之战,未提及庞涓,记其后十三年齐、魏马陵之战,谓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又《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马陵之战曰:“……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这就与《齐孙子》所载除战地不同之外,厥为庞涓的自刭与被禽之不  相似文献   

2.
孙膑洞     
<正> 我国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之间,曾与庞涓师事鬼谷子学军事。庞涓仕魏后,嫉妒孙膑才能,把他骗去加害膑足(剐掉膝盖骨)。孙膑脱难后,离魏至齐,为齐威王军师,协助齐将田忌指挥了桂陵和马陵两次战役,大败魏军,生擒庞涓,从而“名显天下”,并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颇有盛名。但后遭齐相邹忌嫉妒,不得入齐(见《战国策·齐策》)。其晚年不见记载,很有可能是从此隐居不仕。据《莒州志·古迹》载,莒县东南百里甲子山  相似文献   

3.
黄震 《学术研究》2002,(7):132-133
一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秦始皇本纪》第275页)①案 :此句“杜南”下专名线只应标出“杜”字 ,“南”不在其内。《高祖本纪》叙“汉王之国” ,曰“从杜南入蚀中。” (第367页 )正义 :“韦昭云 :‘杜 ,今陵邑。’《括地志》云 :‘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 ,宣帝陵邑也 ,北去宣帝陵五里。’《庙纪》云 :‘故杜伯国。’”此说甚明。今考《汉书·地理志》 ,②京兆尹属县有杜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③卷五十三陕西二下有杜陵城 :“府东南十五里 ,周杜伯国也。秦武公十一年初置杜县。汉宣帝元康元年葬…  相似文献   

4.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吴越春秋》“掩余”并作“盖余”。李富孙曰:“《释言》曰:‘弇,盖也。’《释文》:‘弇,古掩字。’《〈周语〉注》《〈淮南·说林〉注》并云:‘盖,掩也。’是掩与盖义同。”又引武氏亿曰:“《韩非·说林》‘将攻商盖’,《书》作‘商掩’,《孟子》作‘伐庵’,此奄、掩、盖字异而义同。”今按:武、李二氏之说实皆本于《史记索隐》。《〈吴太伯世家〉索隐》曰:“《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武氏、李氏正是据《索隐》前说立  相似文献   

5.
<正> 由山东省社联、山东省史学会、临沂地区社联和郯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临沂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169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33篇,对《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马陵山古战场及出土文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会议讨论问题主要如下:一、《孙膑兵法》与马陵之战有无的讨论历史上有无齐魏孙膑擒杀庞涓的马陵之战,自汉代以后便有人怀疑。因为《孙膑兵法》失传,疑古派便  相似文献   

6.
<正> 1985年9月下旬,山东省历史学界和中医学界专家教授及专业工作者五十余人在长清县五峰仙庄,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扁鹊里籍问题讨论会。会议讨论围绕宋长贵等人的《扁鹊(秦越人)的里籍考证》一文展开。通过讨论,对扁鹊里籍问题初步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与会者认为,据《史记·扁鹊列传》载:“扁鹊,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司马迁还引扁鹊自言“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很明确,扁鹊是齐国人。又据扬雄《法言·重黎篇》、《战国策·秦策》高诱注、《汉书·高帝纪》韦昭注等书皆云,扁鹊是“泰山卢人”,名越人。卢,齐地,汉初置卢县,在今山东长清县境内。但有人据《史记集解》引徐广曰:“郑当为鄚。鄚,县名,今属河间。”《索隐》因此说。此后,便  相似文献   

7.
由于《史记》对桂陵之战的记载过于简略,且把此战的一些材料附会于马陵之战,因此令人对这次著名战役久久奠得穷其究竟。依据临沂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许多相关难题可试作考释,其中双方战地当在今山东菏泽东北郊之桂陵;激战结果,齐胜魏,俘庞涓。从此,齐最强于诸侯,而孙膑也因其奇妙战策而名显诸侯。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八=年第四期张蓁《狗马病》一文,认为:《史记·汲郑列传》:“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一句中,“狗马病”三字间有脱文,其原本当如《汉书·汲黯传》作“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愚以为失之武断。理由如以: 一、张文认为《史记》脱简,无版本根据。二、《汉书·汲黯传》上引句下,王先谦补注已指出:“《史记》本作‘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通鉴》从之。狗马病,犹言犬马之疾也。”而王氏未说《史记》脱简,仅将两说并存,并且为“狗马病”作  相似文献   

9.
<正> 《渔父》里的“沧浪水”的地理位置,历代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西汉西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说:“潘冢道济,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司马迁将“苍浪之水”理解为《尚书·禹贡》中所写的“沧浪之水”。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写道:“按汉水东为沧浪之水,在今均州武当山东南,渔父触景起兴,则此篇为怀王时退居汉北所作可知。”“沧浪之水,初夏涨则浊,秋杪水落则清。”(原文见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七)  相似文献   

10.
1988年第2期《贵州文史丛刊》刊载拙文《马陵之战.并非史实》.1992年9月,海峡两岸100多名学者于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了《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会后所发的“综述”和“会讯”(见《文汇报》1992年10月21日第6版;《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2期和1993年第1期)均将“历史上究竟有无马陵之战”以黑体头条列出。与会者一致认为马陵之战是无可否认的。“综述”“会讯”已画龙点晴出“有派”要旨:《孙膑兵法》为残简;庞涓于桂陵之战后乃复出;”卻氏左戈”是“有力佐证”。鄙人颜厚,愿再次张充质的。一、究竟怎样对待汉简《孙膑兵法》“有派”说:《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吴孙子》八十二篇。《齐孙子》就是《孙膑兵法》,而汉简《孙膑兵法》只发现三十篇,还大部分残缺不全,怎么能根本仅占全书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残简没有提到马陵之  相似文献   

11.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的《辞海》“非子”和“秦”等条,说非子所居之犬丘在“今甘肃礼县东北”。但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犬丘并非在今甘肃礼县,而是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 非子是周代秦的始祖,赢秦部落的首领,相传是伯益的后代。《史记·秦本纪》载“非子居犬丘”。《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槐里,亦废丘,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地理志》云:“扶风槐里  相似文献   

12.
漆园考     
<正>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尝为蒙漆园吏”。而漆园在今什么地方,众说不一。新版《辞海》云:“一说在今河南商邱市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北,一说在今安徽定远东。”新版《辞源》云:“《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在曹州冤句县北。冤句,今山东曹县地。”又云:“今安徽定远县,河南商邱县都有漆园,也有庄周为吏的传说。”我们认为漆园故地“在曹州冤句县北”一说较为可靠,具体言之,即今菏泽市城西稍  相似文献   

13.
一、昭阳伐魏史实浅析《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六年,楚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魏世家》亦载:“(襄王)十二年(今按:《史记》关于魏国的纪年有误,襄王十二年当为惠王后元二十年),楚败我襄陵”。又《战国策·齐策二》载:“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此与上引《史记》所述当为同一战事。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昭阳率师伐魏,于襄陵一带大败魏师,同时攻占了以襄陵为中心的八座魏国城邑,继而移兵攻齐。《鄂君启节》所言“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正好与文献记载相印证,亦说明此乃楚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故用作纪年标志而载入史册。关于这次战事的原因,《史记》各篇未作任何记载,从《战国策》有关篇章中,略可窥其  相似文献   

14.
“阿缟之衣”,语出李斯《谏逐客书》。前后文是:“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对“阿缟之衣”,一般是这样注释的: “阿缟:东阿县(现在山东省阿县境)出产的绸子。”(《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把“阿”解释为。东阿”,其根据,大约是《史记·李斯列传》裴骃《集解》:“徐广曰:‘齐之东阿县,缯帛所出。’”然而,徐广、裴骃的解释是错误的。王念孙对此曾经作过认真的考证。王念孙在《广雅疏证·释器》“婀缟致(素勺),练也。”条下说:“婀……字通作阿。《列子·周穆王篇》及《淮南子·修务训》并云:‘衣阿锡曳齐纨。’高诱注云:‘阿,细縠;锡,细布。’《汉书·司马相如传》:‘被阿锡揄紵缟。’张(按:指张揖)注云:‘阿,细缯;锡,细布。’《史记·李斯列传》:‘阿缟之衣锦绣之饰。’徐广《音义》云:‘齐之东阿县,缯帛所出。’案:徐说失之,阿缟皆细缯之名,非以其出自东阿而谓之阿缟也。’  相似文献   

15.
<正> 罗其湘、汪君《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光明日报》1984年4月18日)一文认为,徐福为齐琅邪人,故址徐福之乡即今赣榆之徐阜村。大均读之,觉其中颇多商榷之处,谨撰此文就正于罗先生及海内外专家。《汉书补注》讲得明白,徐福之故址乃汉时徐乡县,属今山东黄县。《汉书·地理志上》:“东莱郡……县十七:掖、睡、平度、临朐……徐乡。王先谦《汉书补注·徐乡条》云:“成帝封胶东共王子炔为侯国,见表。于钦《齐乘》云:盖以徐福求仙为名。《续志》:后汉省。《一统志》:故城今黄县南五十里。”  相似文献   

16.
《史记·货殖列传》云:“朱公……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唐司马贞《索隐》曰:“谓择人而与,人不负之,故云不责于人也。”此解义甚含糊,故今人晏炎吾解“责”为“债”,谓:“‘不责于人’者,谓不贷子钱。”“‘择人而任时’即‘释人而任时,。亦即‘与时逐而不责于人’,言异而实同。”(见《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今按,以“债”释“责”,以“释”释“择”,似嫌迂曲。《说文》:“责,求也,从贝束声。”“责”之本意为“求取”,《左传·桓公十三年》:  相似文献   

17.
张友鹤先生在《唐宗传奇选·王知左》一文作者介绍中写道:“皇甫枚,字遵美,唐安定三水(今山西邠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67页)。我认为邠县属陕西,所谓“今山西邠县”,显系误注。唐三水(今陕西旬邑县)属邠州(州治在今陕西邠县)。安定郡并未管辖三水。为什么皇甫枚著籍三水.并将其所作传奇集,题为《三水小牍》?宋陈振孙说:“三水者,安定属邑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著录《三水小牍》,又言之凿凿,其语当属可信。查《后汉书·郡国志》:“安定郡,武帝置,八城”,其中有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队”《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洋旅,然后封禅,乃送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家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死,今有家,何也?或对曰...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七日《文汇报》第三版载有《“楚”“荆”小考》一篇考证性的文章。文章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汉书·高帝纪》贾逵注也引以《史记·正义》(似应作《史记正义》或《史记》正义,因‘正义’并非《史记》篇名——笔者),认为‘秦庄襄王名楚,故改讳荆,遂行于世’”——并且注明,这句话在《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第58页。看副这句话,不免要引起两点疑问:其一,现在见到的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虽然后世注家多至数十人,但通行的只有唐初人颜师古的注。历史上  相似文献   

20.
战国赵都中牟琐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牟地望四说《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称赵“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关于赵都中牟地望,《水经注》称其“解说纷歧”,而目前所知有四种.(一)《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中牟县条称:“赵献侯自耿徙此.”汉代的河南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省,位于郑州和开封之间.此说认为赵中牟即今河南中牟,《晋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太平寰宇记》和《与地广记》等均沿袭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