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年国家认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研究领域,培育青年国家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近年来,香港不断发生青年团体以疏离大陆为目的的社会运动,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因之受到挑战。"港独"分离主义思潮是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主要消极因素,它通过设置敏感议题、扭曲本土意识、操纵街头政治运动、强化分离主义理论伪装、煽动陆港对立等方式蓄意扩大在青年中的影响,以达到消解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并最终谋求香港独立的政治目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从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政治法律制度规制、经济社会参与融合等方面稳步推进,全面清除"港独"分离主义的生存空间,最终加强培育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教育处于青年历史知识学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通过深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深港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在于香港的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内容不够完整,并且因为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教育欠缺和近年来错误的社会思潮和媒体误导,给香港青年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带来了侵害,弱化了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只有香港特区政府破除阻力,让所有的香港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深刻认识到香港与祖国同根同心、血脉相连,才能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目标,才能有效地消除深港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相似文献   

3.
作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其人心向背成为党稳定执政基础的关键之一。通过对青年的调研发现,在道路取向方面,青年认同与担忧并存;在理论取向方面,意识形态淡化且思想多元化发展;在制度取向上,青年将权力合法性视为现实的必然结果,形成一种功利化评价,注重实际获得而非口号;在文化取向上,青年更加认同强国家形象,但对核心价值、信仰等方面呈现了较低的关注度;在自我政治角色上,政治参与感较低,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无意义"和"低效能"感。从整体看,新时代的青年政治态度呈现出"臣民—参与型"政治文化类型,无政治阶层广泛存在,但青年的政治参与和表达意愿更为积极和强烈。由于在场空间中缺乏必要的渠道和路径,缺场空间的广泛参与成为主要方式,但因缺乏引导和监管,非理性化参与和表达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教育引导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必须创新认同路径机制,拓宽宏观理论路径,构建微观实践路径,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习、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规范和引导青年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并为青年所理解、认同,成为广大青年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201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太阳花学运中,台湾青年由政治冷漠群体走上台湾政治舞台,他们的运动诉求具有明显的"反中"倾向,出现"中国认同"危机。从世代政治视角分析发现,"趋左"的青年政治生命阶段、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成长经历和经验以及现实中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等三方面导致了学运中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异化。后太阳花时代,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台湾青年、务实的方式与他们分享发展利益、用中华文化软实力引导他们认同中国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文亮 《现代交际》2015,(2):116-117
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向青年大学生宣达国家意识形态,并将其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准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质价值。当前,基于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发展,各种价值在中国社会的激烈碰撞,导致了思政课教学陷入了一种教学困境,其根源在于思政课教学价值目标的模糊化,以及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条化、模式化与机械化的相关问题所导致。本文认为明晰教学价值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植入"认知、责任与审美"这三个价值向度,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时代下,国际间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加深,价值导向也不断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个体政治价值与社会政治价值不再是必然的统一,个体也不必然认同社会所确定的政治价值,因此,政治价值冲突已成为某种常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优劣关系着其自身的成长发展,关系着高校和谐校园环境建设,关系着我国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不断优化大学生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思维比以往更加活跃,采取有效措施、发掘新载体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说唱音乐受到青年人群的认同和喜爱,已演变为青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逐渐成为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精神世界的重要元素。发挥说唱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和实现说唱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对于提升青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及政治稳定。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文化自信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求我们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方向;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丰富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由于港澳特殊的殖民历史境遇,港澳居民的国家认同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混合性"特征,人心的回归与法理的回归未能同步实现。港澳青年正在掌握着新社会运动的主导权,也日益成为影响地区国家认同状况的"关键人群"。港澳地区青年国家认同问题的产生、发展及演变深嵌在青年主体性发展、港澳地区本土环境的内圈系统、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关系的中圈系统,以及全球格局的外圈系统等多重系统中,增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既面临着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要推动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就必须确立生态系统性的思维,重视各系统间的密切联动,积极构建并培育增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内摄"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Over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large, modern firms have tended to replace small, family businesses. In parallel, the family has declined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We suggest that these developments are interrelated. Because information of cheating in market transactions spreads only gradually in large markets, the reputation of the family firm could support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only in small, traditional markets. As markets grew in size, this reputational mechanism could no longer operate. The small, family firm was then replaced by the large, modern firm. This transition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12.
陈蕾 《现代交际》2014,(10):182-183
加强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筑牢抵御"和平演变"及思想渗透的钢铁长城,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战略意义。高校校报作为党的喉舌耳目和重要宣传舆论工具,理所应当在加强党建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尹敏鉴 《职业时空》2012,(2):116-117
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能被学校众多学生所赞赏,甚至崇拜,那么其教学在上讲台前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之后的教学效果将不言而喻。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与层次,并不是每个教师能轻易做到的,这完全在于教师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4.
《速记基础》是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内容影响着专业教育效果、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随着职业岗位的内涵发生变化.课程内容也被要求进行优化和更新充实。应基于职业能力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最终实现高职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超 《城市观察》2012,(3):41-46
广州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怎么走,走成什么样的模式,关键在于明确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党群互动视角,对广州构建新型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应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参与的四轮驱动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R. O. Hughes 《Social Studies》2013,104(6):285-288
In a world that is, on the one hand, determined to sustain distinct national and group identit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becoming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 social studies educators are regularly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supporting diversity, creating a unified national community, and promoting global perspectives through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 addresses these disparate goals through its national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schools, particularly through its use of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The Singapor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lso serves as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of how a national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has been shifted away from an exclusive focus on a nation-centric paradigm to one that is more globally oriented in nature, while still being firmly anchored to the nation-state and its priorites.  相似文献   

19.
20.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建筑物,其功能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中古时期的清真寺以宗教功能为基础,兼具社会、政治和文化功能,在穆斯林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近代以来,清真寺保持和加强民族认同以及提供情感依托和社会支持的功能得到强化,大众动员功能逐渐增强。这些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化引起的伊斯兰国家民族认同危机、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人口跨国流动增加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