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构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人权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新成果,是我们捍卫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批驳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权观,准确、完整、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它,才能反击和战胜西方敌对势力的“人权攻势”。笔者认为,邓小平的人权观基本上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看待人权问题。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人权观。四方资产阶级鼓吹“天赋人权”、“人权天国界”,认为人权是超阶级、超社会、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权观的产生和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人权理论与主张,并如何提出了科学的无产阶级人权观;无产阶级人权观的内容及实现人权的方式、途途和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特点及自身的丰富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较详细、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究竟是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人权与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文中阐述了人权理论的发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要点,即人权的历史观、阶级观、经济观、发展观、解放观等,以及社会主义与人权的关系。文章认为,全面发展和实现人权,这是社会主义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权是人类特有的控制和驾驭外部世界的能力或自由,它的出发点是本来的人或自然人。人权观念产生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斗争中,渊源于平等观念,是从“类”的角度所提出的平等要求。人权根源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它不是抽象的、天赋的和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利用手中的财产剥削和压迫别人的特权。马恩之后的一百多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人权和人权观在从应然向突然的转化运动中不断发展。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资产阶级人权、社会主义人权和第三世界人权,以及这三种人权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作者认为,社会主义人权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事实上平等的权利,杜会主义人权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因此,杜会主义人权和人权观最有生命力,它代表了世界人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钰凤 《社科纵横》2012,(2):78-79,82
对同性结合的人权探讨,需要从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权的国家限制、人权平等的角度分别展开。不同权利观和人权观对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不同认识影响着法律对同性结合的认可。对同性结合的国家限制需要进行正当性的探讨。人权平等差异的分析引发人权目的与实现手段适应性的探究。对同性结合的人权分析表明同性结合在法律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人权卫士”自居,我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为了煽动学潮和动乱,也打着“争人权”的旗号。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有什么区别?当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权思想与邓小平人权理论一脉相承、密不可分。二者有其共同性、一致性、本质性,都构建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学习和宣传,省社联日前召开人权问题小型座谈会,来自我省理论界、宣传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20余位同志参加了座谈讨论。与会同志以国务院颁布的人权问题白皮书为基础,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概念、内容和范围、人权的阶级性、当前讨论人权理论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白皮书通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观点,扼要阐明了我国有关人权的基本立场和实践,材料很充实,有很强的说服力,是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好教材,更是我  相似文献   

9.
互动元话语作为一种话语资源在身份建构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Hyland对于互动元话语的5个分类作为理论框架,以10次师生对话的录音转写语料为研究基础,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使用特定的互动元话语资源在不同的师生互动情境下建构特定的身份.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会利用互动元话语资源建构职业身份(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教育管理者)和非职业身份(个人和朋友),从而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图通过梳理主权与人权原则形成的历史及文化背景 ,探讨当前人权观的片面性 ,认为人权高于主权的普遍观在当前的历史环境中并不现实 ,民族国家以及意识形态的介入使得人权问题复杂化。在文中作者着重探讨了人权标准的形成、人权的文化面相以及在承认人权抽象性的前提下人权之争的历史走向问题 ,以期从哲学和历史的维度为人权理想的实现寻求法律基础及可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