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治理法治化应重点围绕数字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数字正义是数字治理的价值根基,数字向善是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数字人权是数字法治建构的终极关怀等核心命题展开。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智慧执法架构、提升数字司法效能、创新社会治理、确立公民数字法治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等方面推进,从而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求》2020,(2)
当前中国基层治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基层治理的三元逻辑和路径框架来观察,遵循基层治理的法治逻辑和路径,并视治理实际采取其他逻辑与路径,有利于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广州在基层治理法治化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面临着"内在冲突和供给不充分"等深层次问题。应当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法治服务供给侧改革,重视基层法治"最后一公里"建设,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化动能。  相似文献   

3.
刘世情 《生存》2020,(9):0154-015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与社会观点的结晶,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刻地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更 为深入的理解语文教学地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四个并存"困境,权力运行监督体系不完善与治理主体单一并存,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发展不均衡与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并存,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水平低与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低并存,国家治理体系的人为滞后性与治理能力的无力感并存。因此,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坚持"四个结合",坚持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与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相结合,坚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协调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均衡发展相结合,坚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相结合,坚持国家治理体制的适时改革和机制的及时调试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水平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国的国际秩序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文化的特质性。文化特质作为国家内生性属性的基本要素,在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国对其国家利益和世界的认知,并使其国际秩序观具有明显的本国文化属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国际秩序观,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这一理念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和合"文化内涵,亦是中国传统"和谐共生"价值理念在当代国家间交往方式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谚语俗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俗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俗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还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朱碧波 《创新》2012,6(4):33-37,126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理论命题以来,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定位、功能、建构等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初步搭建起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立体化的理论架构。然而,在成果丰硕的背后,也还存在着核心概念运用混乱、研究内容重复零散、研究方法单一偏狭等一些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图腾制度对中国宗法秩序的塑造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宗法国家与社会的制度形态和生活样态.图腾制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血缘划分原则构成了西周昭穆制度和"选建明德"两大国家制度的根据,而源自图腾制度的"礼"则成为宗法国家的规范基础.更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塑造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原则补充了国法,成为官府治理地方的辅助工具;宗族则成为审判机构等级系列中的初审法庭.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之路的重要关键,就是要在精神文化内核上,彻底打破宗法藩篱,重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治理是指一个政治制度框架或政治结构之中最基层的权力运作过程。基于不同的视角,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政策过程,或者一种民主发展形式,或者一系列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式与手段。但无论基于哪种视角,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基层民主,其方式是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各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国家公共利益。因此,基层治理的目标、制度建构及其实践,对于当代中国的转型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治理一直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由四个现实条件决定的。其一,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超大型农业社会决定了其经济基础是农业,政治基础在基层;其二,从当代农村到城市的改革过程中,基层治理因其实验性特征能够有效地降低改革风险,为社会转型发展积累经验;其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为集中地反映在基层乡村和城市基层;其四,由于基层社会的重要性,党和政府主动地将基层治理作为改革的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财政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深刻转型,必然需要一种新的适应变革的治理模式,这就使得当前的基层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转型压力。实践表明,只有实现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才能使基层治理符合现代政治的标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应积极推进政策过程中的授权、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力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基层民众、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主体作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权威地位,使全部治理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有效推动增量改革制度化,用法律和制度将改革创新的成果固定下来,用以规范治理行为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0.
宋培杰  何孟良  盂月阳 《社科纵横》2012,(1):173-174,178
语言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熟语作为介于词组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更能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空缺现象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量存在。本文把空缺理论引入俄汉熟语对比研究中,旨在深刻剖析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民族差异成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媒介,消除空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张宏丽 《学术交流》2007,(5):149-151
东正教统治俄罗斯千余年,对俄语语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成语看,大量来自东正教的成语已成为俄语标准语,无旧词的痕迹,宗教色彩淡化或消失,已获得新义或转义。从谚语看,含有上帝等词的谚语众多,已成为农谚、民谚的来源,语义发生极大变化。从词汇看,加快了俄语对外来词的吸收进程,丰富了俄语词汇的语义系统,赋予俄语全民用词以新的内涵。通过分析东正教文化对俄语成语、谚语、词汇三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与文化,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交流日趋频繁.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域,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新疆高校俄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一支具有中亚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增设中亚相关课程,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培养大批既精通俄语又通晓国际规则、熟悉中亚国家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7):55-58
作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是农村法治发展的主导者,其主导法治之难不仅在于立法的缺陷与执法的尴尬,更在于要在一个有着浓厚伦理文化传统的特定地域植入现代法治化治理机制,改变沿袭了几千年的乡村治理传统。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基层法治生态不健康,政府行政的法治化程度偏低;基层政府行政的法律权威面临多重挑战;基层政府行政与村民自治的冲突长期存在;基层干部的行政理念尚未完成法治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10):33-36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事关整个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更引发省、市、县乃至乡镇等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深入变革,是关乎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件大事。本文在阐释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实现途径,论述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加强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北极经济治理是北极治理研究的最新议题。研究北极经济治理制度的运行逻辑,是有效维护中国北极经济权益的重要路径。北极经济理事会作为最大的北极经济治理制度,其运作机制仍然受到权力政治的影响。在北极经济理事会议题设置和权益分配的过程中,北极国家设置权限门槛来获取集体制度霸权。为了阻滞非北极国家通过经济参与获取北极经济理事会的话语权,北极国家采取了责任投资与身份歧视等手段影响北极经济理事会的决策过程。北极大国推动北极经济理事会"域内权威化",不仅有助于掩饰该组织政治化背后的大国因素,而且能够提升北极经济理事会在北极经济开发中的合法性。北极经济理事会对北极经贸事务的垄断趋势,是美加等北极大国称霸北极的新方式。中国护持北极经济权的实践,应遵循综合性和稳健性的"协同式参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各类文件中,理顺关系往往与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放在一起表述。不理解关系及关系的理顺,就无法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理顺关系包括四个维度: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经济与社会以及政府与社会,其理顺路径可以归纳为分开、保留与延迟。一方面,这三条路径的相互抵牾,影响了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并使其在闭合和开放中寻求平衡。另一方面,理顺关系的路径行程,根源又在于中国国家治理同时并存的总体性诉求和现代性诉求。可以说,理顺关系再塑了中国国家治理特质。在持续不断的理顺中,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些重要要素也发生了关键变化。从理顺关系角度而言,未来对更大系统的"关系"的开放性吸纳,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变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曾给爱国主义下过这样的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与祖国、国家密切相关,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作为特殊的情感,无疑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心理等产生影响,只要国家还存在,爱国主义将永恒地作用于不同的种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尽管价值取向不同。我们使用的爱国主义一词是外来语,考其渊源,来自古希腊语中的πατρls,意为“某人的祖国”。在拉丁语中,又写作patriota,意为“同胞”。在英语中写作patriotism,俄语中则写作,  相似文献   

19.
"零起点"学生相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不仅存在着知识上的弱势,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这类学生的需要并且帮助他们提高俄语语言水平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阐述了构建国家海洋治理体系的内涵及地缘战略意义,指出海洋治理体系与海洋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构建中国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成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是对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反映了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探讨了中国构建国家海洋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与诸多挑战;着重分析和设计了构建国家海洋治理体系的若干路径,并明确提出了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海洋治理的对策建议。指出积极打造蓝色伙伴关系—蓝色利益共同体—蓝色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海洋社会成为中国海洋治理的终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