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寻找并确认符合社会伦理准则、且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标准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尝试以现阶段经济状况为依据,以古典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的伦理要义为基础,通过对福祉无差异线进行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寻找福祉定义下的收入分配标准--"能够识别并遵循既定社会财富下的有效合约线,在最大可能的关注最不利人群的基础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论密尔的功利主义道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密尔的功利主义道德标准郭夏娟(杭州大学政治系)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约翰·密尔,因以新的姿态重倡功利主义原则而在西方伦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顺应时代需要,修正传统的功利主义理论,对功利主义道德标准重作解释。从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在属性上为适用于企业的伦理规范.在理论谱系中,对伦理规范正当性的解释分别有:自然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与自由意志.这些学说以自然人为前提,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解释力.新近兴起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外延不清,并有解构企业的隐忧.企业社会责任正当性的重建应综合既有理论,并借助商谈理论,在主体交往的语境中完成正当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道德目的论析评王进学(中共商丘地委党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和对效率、经济利益的强调,功利主义已成为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在我们这个道义论伦理传统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国度里,功利主义也不...  相似文献   

5.
伦理规范的"客观性"论证被普遍认为是其合法性与合理性论证的基础,并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对作为社会的和制度性实在的伦理规范之"客观性"的分析,与对作为实践性要求的伦理规范的"规范性"特征分析,表明关于"客观性"的论证并不能解决"规范性问题",不能是关于伦理规范"基础"的根本性论证。因此,关于伦理规范基础的研究主题应该发生一种转换,从以"客观性"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以"规范性"为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进化论存在四个方面的理论盲点:一是忽略生物进化论不能提供生物之间和猿人之间的过渡性化石,使得严复对进化论的功利主义认同大于理论家对既有理论的审视;二是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三种突变现象的忽略,使得严复没有注意到自然界和人类文明创造的复杂性质对进化论的挑战;三是在区分"天演"和"人治"两个概念时,严复没有注意到"人类伦理何以可能"的主体创造性作为"人治"的本质规定,是不受"天演"之"力"制约的;四是中国近代,中华文明的衰落在于传统伦理对生命力和原创力的束缚,其崛起不在于依赖进化论的"物竞天择",而在于创造性地建构中国能呵护生命力与原创力的现代伦理。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格尔的作为规范和标准的"真正的自由"概念,建立在互主体性哲学模式之上,是一个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在这一自由概念中,黑格尔完成了古代伦理实体与近代道德主体之间的综合,并把它表现为概念各个环节的辩证发展,从"家庭"经过"市民社会"到"国家",体现着自由意识的发展."市民社会"对于黑格尔的伦理概念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正是在伦理概念的运动过程中,"市民社会"表现出了深刻的辩证性质,黑格尔结合古代与现代熔于一炉的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才真正是可能的,或者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王法硕 《理论界》2011,(2):34-35
功利主义伦理学从趋乐避苦的人类本性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原则,试图将个人利益加总成共同利益,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功利主义成为公共政策的指导原则,其后果导向、效用计算被应用到公共政策评价之中。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追求片面功利原则的公共政策存在各种弊端,影响社会公正,使公共政策价值失范。本文着眼于分析以功利主义为伦理导向的公共政策所存在的困境和新功利主义对古典功利主义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是西方社会两个最重要的道德哲学流派。作为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趋向,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在相互辩驳、相互争斗中发展和嬗变。两者的对立体现在不仅各自的范畴体系和理论内容不同,而且在众多伦理问题上两者观点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同时,在相互诘难中两者又不断相互接近、相互融合,两者之间同样存在诸多共性乃至理论一致性。当代的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这一发展,使得超越两者的对立并最终走向统一成为可能。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统一,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凭借自主性和自我目的性这样一种主体身份而享有尊严。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作为主体来对待、相互尊重彼此的以自主性为核心内容的尊严,就构成了人际一切规范之约束力的根基。因此,保护个体的权利主体性,便成为国家合法使用暴力的终极根据,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意志,是法律和道德秩序以及法治国家最核心的建构性要素。而官方酷刑则直接摧毁了人的尊严中不容触碰的核心要素,故绝不可能得到道德或法律上的认可与辩护。但是,酷刑这一话题是复杂的,它既触及现代生活伦理维度中人的尊严这一核心要素,也关涉无辜的受害者的生命保护以及国家的安全保障这一整体性的方面。在国家由于法律的限制无法通过酷刑来阻止类似国毁人亡之灾难的时候,就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这场攸关民众生命与国家安全的伟大拯救。  相似文献   

11.
功利主义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依次经历了先秦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和近代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近代转型的显著特征是构建新道德体系的尝试。然而,功利主义并未由此成为可普遍化的伦理原则。因此,德性功利主义的转型或功利主义学说的构建仍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伦理在中国儒家学者的心中从来就难获认同,在朱熹这里也不例外。朱熹对佛教伦理的审查结论是:在认知上是"不识天理"、在实践上是"不守伦理"、在目标上是"自私其身"、在特点上是"无缘之慈"、在后果上是"绝类止善"。然而,朱熹的这种理解和评判并不尽符合佛教伦理的本貌,与佛教伦理的特性相去甚远。因此,朱熹既不可能准确积极地诠释佛教伦理,也不可能将佛教伦理真正引入其思想世界,更不可能展开所谓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融合之实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革命化"的框架之内,确立和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军民关系伦理思想.他把"军队为人民服务"作为最终伦理标准和价值追求;强调军队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同时反对军事恩赐主义和强制主义;突破了"义利二分"的传统局限,提出革命功利主义,主张在废除"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善";在世界维度上,他提倡阶级一致基础上的军民相互尊重与关爱.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初,美国的一系列宪法判例和学说,不仅将"过度刑罚"诠释为宪法所禁止的酷刑的一种展开形态,而且还为其确立了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判断标准以及一整套严密精致的认定方法。这种理论虽然不能照抄照搬到中国的语境之下,但无论是对我国禁止酷刑理论研究的深化还是对我国刑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均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中国,功利主义常常被认为是各种教育问题的总根源。然而,这是一种误解,是把功利主义理解成了急功近利、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功利主义的本质实际上相当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按照功利主义的本来面目,它非但不是教育问题的根源,相反,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人们反思中国教育。首先,功利主义能确立教育的真正目的:让人们得到机会发展潜能,形成欣赏与利用各种有价值之物的能力,培养使各种价值得以可能的文化环境。其次,功利主义能够为教育公平提供比义务论更好的解释,让人们清楚地理解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以及缺陷。再次,功利主义能诊断出在教育中明显的以及隐晦的歧视,且为其错误性质提供统一的根据——不能实现人的潜能,造成智力资源浪费。最后,功利主义也能帮助分析与诊断应试教育问题的根源,特别是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需要配套,避免陷入罔顾现实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6,(3)
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的功利主义既是一种公共选择、社会选择的理论,也是一种个体选择的理论,它在其产生时代就具有重大的政治伦理意义。功利主义主张平等对待每一个体,尤其是处于弱势多数中的每一个体,注重以是否实现幸福最大化的后果来评价政府的决策行为,这一方面为我们全面理解功利主义开始了一个新的维度,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政府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龚刃韧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31-152,206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授权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对在海外抓获并拘留的恐怖活动嫌疑人采用严酷的审讯手段。允许虐待是美国政府实施酷刑政策的主要策略。剥夺那些被拘留者的正当程序保护,既背离了美国的法治传统,也违反了人权条约。禁止酷刑不仅是条约规则,而且已成为国际习惯法规则乃至强行法。美国政府负有域外适用人权条约不可克减条款的义务。美国政府酷刑政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9.11事件"的恐怖效应、美国宪法对总统战争权缺乏明确的限制以及美国国内抵制国际人权的各种思潮。酷刑政策的影响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思想,应当说发展变化到18、19世纪之交,具体而言就是到了英国近代思想家杰米里·边沁(1748—1832)时已基本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并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的精神伦理和价值标准的核心。过去,我们常常将功利主义理解为一个伦理学上的概念,而事实上,杰米里·边沁把这一观点从伦理学中引发出来,并广泛地运用于法理学和政治学方面。作为一个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法理学家,边沁也许为较多的人所熟悉,而作为一个政治学家,边沁的观点却鲜为人知。因此,本文拟从篇幅浩繁的边沁著作中选取一些有价值的功利主义政治观点,进行评析。一、边沁功利主义政治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9.
吾淳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5期撰文指出 ,中国宗教不像犹太教或基督教 ,其与伦理没有实现充分统一 ,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有这样一些主要原因 :第一 ,中国宗教未经伦理革命 ,这使得中国宗教就其本意来说不可能以伦理的面貌出现 ,同时 ,未经中断的原始宗教品质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并对后来的宗教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二 ,在中国社会 ,世俗生活承担着主要的伦理责任 ;第三 ,在佛教与道教中 ,普遍有一种与伦理相疏离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与其所具有的知识化特征或倾向密切相关 ;第四 ,中国宗教又有着十分强烈的功利主义品质 ,功…  相似文献   

20.
关于纳粹人体实验数据能否应用的伦理问题,在国际上颇具争议性,并形成了赞成派和反对派两派.以普世伦理原则为基础,对纳粹人体实验行为事实本身进行伦理分析,深入理解伦理原则和科学行为事实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得出:纳粹人体实验数据是极端功利主义的产物,由于纳粹人体实验行为本身严重违反了伦理原则,因而在伦理原则的检验下,它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应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