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先驱、牛津大学教授G.A.柯恩(G.A.Cohen)后来却对自己的观点做了根本性的颠覆,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他提出了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四点理由:经典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相对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带有致命的预产式的教条;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的物质极大丰富是不可能实现的;无产阶级已经变得不断分化和弱小,既无推翻资本主义的力量也缺乏推翻资本主义的意愿。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罗德尼·佩弗针对柯恩所提出的这四点理由进行了自己的批驳:只有规范性道德相对主义真正破坏了道德的客观性,而马克思本人是明确反对规范性道德相对主义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目的论社会理论是具有根本区别的,一种理论可以归类为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接受某种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的"经验性社会科学的主张;在世界上至少还有10亿人口处于绝对贫困中,正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利润的追逐才造成了世界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过去150年中鼓舞着亿万民众为人类解放、为真正的自由和社会正义而奋斗的著述有些也许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景过于乐观,但其大多数经验性的社会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有效的,今天的历史依然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且资本主义依然承受着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为原则,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动机理论进行了"道德重建"。本文认为,尽管该派学者的"理性重建"结果作为一般性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重建所使用的方法论立场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从而在无产阶级革命的道德动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所提供的解释路径与理论图景并不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但是,以柏林、卡门卡、布伦克特、佩弗等为代表的英美学者所重建的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从性质上讲却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它们只不过是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母株嫁接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需要把握必然、对象化活动、生产实践、共同体这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 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规范性议题,当代英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在融合当代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丰富成果的基础上,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的规范性内容,不仅在总体上对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而且在具体层面上对马克思与权利和正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英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的批判现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热点话题,但其对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论证在学界受到的关注却较少;然而,后者在其剥削理论的总体建构中具有前提性的意义,并且从根本上规定了其批判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的路径。在当代英美学界关于资本主义剥削的系列争议中,面对通过攻击劳动价值论来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剥削的声音,以科恩、罗默、莱曼为代表的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分别基于产品所有、财产关系与劳动过程,提出了三种论证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思路。英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论证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有效性和批判效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不过,这种理论建构未能坚持劳动价值论而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7.
莱文在他的新著中以黑格尔-马克思的学术关系为主线,剖析了当代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各派别及其关系,论述了他所属的新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一派与20世纪欧洲大陆重新黑格尔化马克思主义一派的区别,以及与当代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在这些论述中,莱文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已经取代了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而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流;第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方法论为中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更新。这两个基本观点勾勒了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起源及当代风貌。  相似文献   

8.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英美政治哲学同以霍耐特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政治哲学,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思考社会正义的两大理论路径,二者都持有规范意义上的正义思想,但在哲学运思和理论旨趣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罗尔斯和霍耐特的社会正义论中,都包含了正义的主题、正义的方法、正义的目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通过集中于社会正义中三个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罗尔斯侧重于规范的建构,以社会契约论建构政治的正义观念,但造成了其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裂。霍耐特以承认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分析力图弥合正义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离,但其对现代社会主要制度缺乏规范建构从而与他追求的道德进步造成了紧张。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2-2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发生了旷日持久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争论双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焦点问题展开:一是马克思如何理解正义?二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吗?三是马克思是根据正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吗?四是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吗?争论双方都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依据,却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甚至出现了"马克思反对马克思"的混乱局面。研究表明,各执一端并不能把握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必须立足于整体性原则,对马克思正义理论进行立体式解读,否则就会使马克思正义理论支离破碎,从而扭曲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包含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性三大因素。它主张从整体视角建构多元正义理论,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关注全球化时代穷人和女性群体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坚持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思想,主张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生态正义,推进全球正义进程,强调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地球和人类的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正义现象出发,试图挖掘资本主义不正义现象背后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根源,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共同体利益立场来思考正义问题,主张建立一种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的分配体系,把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探讨,向往全球正义与地球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其正义思想在当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