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 ,也就是在人类学体系中解读文学文本的新思路 ,力图从具有浓厚的人类主体性意义的文学中 ,透视其深层次的蕴含审美在内的人类学本质。这一思路作为文学文本阅读的有益探索 ,既是跨学科互渗的拓展 ,也是文学文本自身的丰富性的发掘 ,因而具有方法论与本体论的双重价值。依据这一观点 ,文章对长篇小说《三里湾》进行文学人类学批评 ,以新的视角探讨这部曾经影响一个时代的重要作品的特征与内涵 相似文献
2.
陈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112-114
通过回顾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兴起的必然性,剖析了文学人类学的几大理论流派及各
自观点,进一步对文学视野中的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指涉的是异质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交往总会构成一种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态势。在 2 0世纪 ,当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积极作用力的时候 ,中国文学也对前者产生了一种相应的反弹。就此看来 ,2 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这一话题 ,不仅涉及到中国文学在何种现实语境上接受了哪些影响和以何种结构层面怎样接受这些影响的实证研究 ,而且也应涉及到中国文学在与外国文学的频繁的遭遇中获得的新的想象和创造 ,它对外国文学的反馈和回赠 ,以及它怎样在与外国文学的深入交流的背景中就共同的文化、文学命题与后者进行的一致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小说主题的释读,是文学释读的核心.对《狂人日记》的文学主题与文化语境的再释读,不仅可揭示小说创作的深层历史文化情境,而且可以深入理解"救救孩子"乃鲁迅作为启蒙者生命意志的全部承诺,从而挖掘出《狂人日记》"叙事策略"深刻的文学内蕴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其范式转换和理论推进的过程中,审美性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类学对人类生存经验的研究经历了从普遍性经验、地方性经验到个体性经验的演历,审美经验在经验研究的范式转换中逐渐凸现出来,进入了文学人类学的理论视野。后理论时代,在文学理论重建文学焦点的学科诉求中,经由审美经验的引领文学人类学将会返回文学家园。 相似文献
6.
《浣纱记》中范蠡和西施的悲欢离合,在今人看来,常常难以理解,本文主要从历史文化语境和当代文化语境来分析《浣纱记》中的人物形象和其价值取向。文艺批评要根据从历史文化语境出发,根据历史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来分析作品,同时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当代的审美环境和所处的文化语境来单纯地探讨历史文艺问题。不同时代的批评家总是戴着各自时代的镣铐,跳出富有时代印记的舞蹈。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国际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发的本土化进程,从而加剧了本土电影必须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紧迫性.本土电影对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应着重解决"讲谁的故事"、"给谁讲故事"、"讲哪些故事"和"怎么讲好故事"四个问题,即在讲述中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立足本土并面向国际,通过精彩的故事创意与影像意象的成功营造,辅之以高新技术和对先前经验的借鉴,讲述出拥有广泛受众基础与蕴含普世价值,且与时代审美精神相对接的传统文化好故事.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其特色 ,是与本民族的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状态、生命情调等密切相关的 ,而且文学和艺术又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从对远古口传文学的探寻到对近现代文人书面创作的考察 ,都始终注意到了蒙古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其当代意义 ,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 ,为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上古史书中有许多关于封禅、占卜、梦境、巫术及妇女生活与家庭关系的记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儒家不语怪力乱神思想的影响,将其视为糟粕而长期冷落,或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给予批判,这使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解决。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其实反映了上古先民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状态和知识水平,反映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及生活状态。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境在空间维度分为文学作品语境、文学情景语境与文学文化语境。三层语境的空间构架并不是从文学诞生之初就如是这般地层域分明地存在着,而是经历了三层文学语境混融于文化或者生活语境的初期阶段,到作品语境和情境语境独立出来的文学语境雏形阶段,再到文学语境内部空间结构成熟化的阶段。文学语境的成熟体现在文学作品语境对传统规则的突围、作者地位的上升与沦陷、读者群体的真正形成、媒介的现代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红色旅游研究的深入。其中,历史学的研究丰富、丰满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学的研究规划了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促进了红色旅游的产业化,培育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旅游者与原住民等问题,试图为红色旅游研究提供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弗莱认为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上古时期"禖""礿"祭祀,既是生育神话的仪式化表现,也是众多情爱主题文学作品的文化原型。《牡丹亭》在呼唤爱情、反抗礼教、礼赞人欲的主题之内,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学中长期隐匿的高禖崇拜。杜丽娘即是高禖的化身,"游园""惊梦"等情节是《礼记·月令》《诗经·溱洧》等描写的古代仲春风俗和先民信仰的再现。从先秦文学到汤显祖的时代,这个文化原型的接续具有鲜明的脉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图谱。这正是《牡丹亭》"惊心动魄"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4.
《菜根谭》是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蒋坚松教授是中国学者中英译《菜根谭》全本的第一人.蒋译《菜根谭》把语用学的语用等效翻译和语境理论的研究成果用于其中,成功完成了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从等效翻译和语境翻译的视角赏析蒋译《菜根谭》,更能看到此作品翻译技巧上的匠心独运和文化转承上的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社会现代化和国际化环境中重新审视儒家尤其是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关于社会治理模式、家庭伦理精神、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从世界视域来看,可以对治西方国家现代化和国际化所带来的一些其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对治物质文明导致的功利主义而造成人们虚妄无根的现代心灵。儒家智慧为解决21世纪全球性的共同问题、为构筑全球伦理道德观念必将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重构文学场:当代文化情境中的传媒与文学》(谭旭东著)于2010年12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与文艺学等方面的前沿理论,结合我们身处的当代文化情境和我们参与的当代文化实践,探讨了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的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该著视角新颖、视野宽阔, 相似文献
17.
文学本体论何为的追问意味着在后语境中为文学研究植根,守护文学和人生的价值之维.因本体论的空场导致文学研究难以穿透浮躁的社会现实和文学现实,甚至出现某些概念的模糊和丧失阐释的有效性,并在本根上难以形成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文学认识论和文学本体论各有自己的问题域和研究范式,在价值上并无高下之分.在返回的步伐中,经典是重构文学本体论的思想资源;在向前的步伐中,超越形而上学思维是文学本体论重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是人类学 (或民族学 )最亲近的学术好友 ,首先将语言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研究的是1 9世纪欧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自觉吸收并充分运用语言学理论、观点、方法、材料进行民族研究 ,是现代人类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核心是儒家精神.以"内圣外王"思想、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学上,使中国文学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日本文化核心是以"神道"为主干和有选择地融会了佛教的宗教精神.根植于宗教文化的日本文学注重情趣,欣赏超然的文学,突出个人表达和内心告白,忽视文学功利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构是消费时代的文化表征之一。当前,文学经典的"经典"地位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同时,真正的经典所具有的"经典"地位又在这种挑战中得以巩固,并重新生成了新的意义。文学经典的"经典"意义就是在解构与重构的矛盾统一中不断生成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