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2,15(3):83-86
康有为把教育当作振兴中国的重要手段、国家富强的根本,提出在中国建立一套完整的近代教育体制,并在实践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德育,主张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托尔斯泰“自由教育”思想是对启蒙思想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托尔斯泰关于“自由教育”的理论,关于“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主张,以及重视实践、重视劳动教育、重视教材建设、提倡生动活泼教学,强调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等思想,均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汤化龙不仅是清末民初极具影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不容忽视的教育家。他曾担任袁世凯政府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一生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留学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主张,对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汤化龙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易红郡 《船山学刊》2000,(2):99-102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缔造日本近代文明的著名领袖之一。他终生从事教育及著述活动,猛烈抨击日本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积极宣传西方“天赋人权”思想及近代西方文明,为在日本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理论,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以及推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论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福泽谕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文明分为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两个方面,外在的事物是指衣服、饮食、器械,以至于政令法律等事物;内在的精神是指人民的智德,这是衡…  相似文献   

5.
邵勇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47-152
汤寿潜是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积极鼓吹者和力行实践者.他对封建科举制度提出严厉地批评,主张采西学,变科举,兴新学,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式人才.他在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实业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以及编撰教科书、筹划教育经费等问题上都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主张.汤寿潜的教育思想虽不无局限性,但也是他以天下为己任,拯时救世的重要表现,历史进步作用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势衰落、民族危亡的形势 ,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张之洞和梁启超 ,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 ;都主张废科举 ,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都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同时 ,由于所处地位、所持立场的不同 ,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各个方面又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张之洞强调“稳中求变” ,梁启超则“趋变求新” ;张之洞主张进行“通才教育” ,梁启超则主张“新民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 ,体现了洋务派与维新派教育思想的不同 ,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由“人才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曾维君 《船山学刊》2009,(1):194-197
蒋廷黻在南开、清华从教12年期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目标上,他提倡通才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主张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教研理念和方法上,他严谨治学,倡导创新史学,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上,他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他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及其治学态度,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是晚清首任驻外公使、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走向世界的先驱者。本文以西学东渐与郭嵩煮开眼看世界为线索,系统论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郭嵩焘在对近代中西文化教育的比较借鉴中,洞察到了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以及一个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不畏清议,极力主张经世致用,“用夷变夏”,全方位效法泰西,用“实学”取代“虚学”。他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驱者地位是无法抹煞的。  相似文献   

9.
王黎明 《兰州学刊》2010,(6):156-158
孔子和墨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等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二者都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都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道德教育上都主张言行一致。孔子以"仁"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孔子主张由博返约,墨子主张逻辑思维,辨析明理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也有很深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卫清 《学术研究》2001,3(7):119-125
本文通过考察在华传教士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主张以揭示教会学校宗教教育的本质.文章认为,宗教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但在近代教会学校的实践中,它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这一中介进行的,这是一种包裹着神学外衣的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进步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德育与美育举足并重,两者密不可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德育与美育的关系,阐述美育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德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与教育民主化——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与教育民主思想@李大中$自贡市第十中学校~~~~ ~~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素质教育必须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出发,双管齐下,尤 应从人文教育入手,才能给科学教育以巨大的精神支撑,并提供动力、方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浅议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教育课 ,是学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措施之一 ,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造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作为工具,计算机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促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说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提高起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对人的素质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 ,它可以渗透到素质网络的各个方面。音乐教育具有辅助并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声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心理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孔子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学园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就业走向来看,孔子教育具有明显的入世为用的实用品格,其所从事的实际是一种定位明确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明确了教育公平的含义,从各视角分别分析了入学、从教选择、农村与城市教育、东部与西部教育、权义等政策有望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可能引发的新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 ,但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这两个教育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借鉴 ,相互促进 ,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分别从大德育观和心理教育领域出发 ,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一个组成部分 ;研究教育对象的角度、判断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施教关系都在自己的体系内实施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适应社会 ,发挥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