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中国城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民歌运动:人人写诗,处处赛诗。应该说,这场新民歌运动是大跃进的一部分,是文艺大跃进的具体表现之一,又是大跃进的鼓乐手,以民歌的方式宣扬跃进行为。在内容上,新民歌一方面竭力歌唱各条战线的跃进形势以及群众的劳动豪情,另一方面歌颂党、领袖和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比较法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从题材、音乐形态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因同源而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又存在着各自独特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它以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沿着历史的脚步被流传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创新和引领时尚已成为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新的生活理念。然而在民歌领域里,传统的民歌对于人民大众来说已经听得乏味,一部分演唱家在原有传统民歌唱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流行元素,把歌曲演绎时尚化了些,符合和迎合了大众的听觉审美习惯,并被大众所接受,于是我们把这种民歌叫做"新民歌"。新民歌的出现使得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得到了满足,新民歌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说大跃进以来出现的新民歌是共产主义文学艺术的萌芽呢?根据同志们的意见,和自己学习后的一些体会,可以从四方面看: 一、“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时代唱什么歌。”新民歌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共产主义萌芽生长壮大时代的歌标誌着我国文学艺术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新民歌,最先出现在1957年底和58年初。新民歌在这个时期开始大量湧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这一段时期内,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具有根本性的变化。而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新的民歌,才  相似文献   

5.
我们下放到西安农械厂参加劳动锻炼,已经五个多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国正处在一个波涛壮阔,乘风破浪的英雄时代。和全国人民一样,在这史无前例的跃进声浪中,我们正以豪迈的姿态,飞快地前进。在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中,由于党和工人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由于我们实际参加了体力劳动,使我们在劳动生产和思想改造上都有一定的收获。在劳动生产方面,我们在体力上基本具备了一个劳动者的起码条件,养成了劳动习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自觉或非自觉地参与的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曾经被文化艺术工作者看成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这场文学运动不仅是1958年文化大跃进标志,也是一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与反思"新民歌运动"中出现的大量的诗歌作品时,我们发现这些"挤倒高山填满河"的新民歌是一种非审美的写作.意象创造的政治化使得各种政治术语充斥于作品之中;以概念化的情感把握代替了写作者由境而生、与象相成的审美的形式创造;在社会及人生理想的展示上更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最终也导致了理想抒写的情绪化.当独特的意象创造、自由的情感表达和真诚的理想抒写完全消解于政治话语中时,新民歌也就失去了民歌应有的魅力和文学应有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7.
王立庄是黄村人民公社的一个村庄。黄村人民公社是北大哲学系下放的地区。王立庄的文化革命,新民歌运动都有出色的成绩。哲学系派出了一个十个人的调查队。这是我们集体写出的关于民歌的一个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8.
新民歌简论     
一由于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由于党的总路线的深入人心,一九五八年,我国的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等各条战线上,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六亿多英雄人民,以“移山倒海搬黄河”的气概,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改变着这个原来“一穷二白”的国家的面貌。无数的奇迹,像春天的花朵怒放在这古老而又年青的土地上。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民,这样的事业,怎能不使诗人们感到“遍地皆诗写不赢”呢! 然而,能够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的人民,也能够用浩瀚磅礴的气魄,用宏亮昂扬的声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生活比我们的书更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谈创作经过时,说过这样一句耐人深思的话。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劳动人民正以冲天的干劲、昂扬的斗志和排山倒海的气慨,从事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英雄人物象夏夜的繁星不断涌现。可是,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却反映得还远远不够。塑造劳动人民的英雄形象,宣扬、讴歌他们伟大的创造精神和高尚品质,从而真实地反映我们崭新的时代面貌,以共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发起的一场全民性群众文化实践。作为大跃进的一个重要战线,新民歌运动实践着为大跃进呐喊的使命和重任,这是一场全民政治狂欢。新民歌运动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新民歌内容具有政治倾向性,它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政治宣传实现了为大跃进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梅叶(1664—1729年)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反映农民革命要求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空想共产主义者.他以犀利的语言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犯下的种种罪行和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并在鞭挞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梅叶不仅比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为早地提出了对封建政治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教势力的尖锐批判,而且就其思想来说也比他们站得高,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反映劳动人民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家.梅叶满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临死前的病榻上,挥笔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代诗坛上,五八年大跃进诗歌得到的褒奖可谓空前绝后了。当时文艺界一致公认它“开一代诗风,”是“共产主义文艺的萌芽”,“开拓了诗歌发展的新道路”,是“新时代的新国风”,等等。对于这种言过其实的评价,二十年来却很少有人敢于提出异议。只是由于三中全会后中央对五八年的“大跃进”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人们才开始对上述看法提出疑问。我们认为:一九五八年的“新民歌运动”从总的倾向来看,不是一场民歌运动,而是一场违反艺术规律的“诗歌大跃进”,它对我国新诗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二十年来,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全国人民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正以史无前例的英雄步伐,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挺进。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  相似文献   

14.
1958年随着生产战线上工农业的大跃进,文艺战线上也掀起了一个大跃进的高潮,在文艺战线上首先用排山倒海的气魄,象春雷一样震撼了整个文艺界的就是新民歌的涌现。 “新民歌”过去我们经常叫做大跃进民歌,不过随着劳动人民诗歌运动的展开,我们在这些作品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倾向,新的萌芽,单纯地说是大跃进民歌,似乎不能夠概括它的全貌,所以我们改用了“新民歌”这个名称。因为在这些民歌中一方面充分地反映了在大跃进中的粮食大丰收、钢铁大增产、人民公社大发展和反对阶级敌人和帝国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我国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人民英雄。举火炬为百姓,掏红心为革命,赤县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妖娆大地上遍布他们那不可磨灭的业迹。 他们的革命实践是一曲曲响遏行云的凯歌,一篇篇光照人间的史诗。 他们的革命实践本身就为社会主义文学提供了宝贵素材和重要题材。在文学创作中更好更多更快地塑造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赋予我们文学工作者的历史史命,也是建设四个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人民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八年民歌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这些用“钢水稻花”谱成的新民歌,努力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下简称“二结合”),生动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崭新生活,英雄业迹和远大理想,以一种强烈的艺术力量,激励着人们的斗志;同时,又以它顺口、易记、有韵、能唱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开创了新诗风,促进了新诗的发展。应该说,五八年民歌还处于初创时期。它在运用“二结合”以及走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上,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这就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口头流传、不断加工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这是民歌概念的内涵。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体力(特别是重体力)劳动逐渐改为机械操作,如打夯、打硪号子、拉纤号子、搬运、作坊、农事号子等,将随着劳动条件的改变逐渐失去组织指挥劳动、振奋精神调节体力等实用性功能;又如在青海高原的马车路上,脚夫哥为提神解闷,坐在马车上漫起悠扬的“花儿”,尕妹们在田间拔草割麦为消除疲劳而唱起“花儿”等,这些农活一旦被农机代替,山歌的实用性功能范围也将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18.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在新中国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出现的。从其开始之初,即没有按照文学特有的规律和轨迹向前发展。作为文学话语,它已经失去了文学所应具备的审美属性,但是作为政治话语,它却使得自身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形象表达方式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宣传策略。不仅如此,民歌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意识形态,在以文学话语面貌出现的强大的政治话语面前被主流化。另外,民众的广泛参与也使“新民歌运动”以政治话语的身份参与到政治节日化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来,从而显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特色和精神特色。政治话语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力量巩固了当时的意识形态,但文学话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文学话语失去了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政治话语也失去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应有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的大地上许多事情都是以“放卫星”为时髦的时候,中国的诗歌界也放过一次“大卫星”,那就是以“大跃进”民歌为标志的新民歌运动。事过二十多年了,对中国诗歌史上这场罕见的新民歌运动,究竟作如何评价?它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若何?有什么经验教训?今天,当我们再次探索新诗发展道路的时候,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大跃进”民歌,是一九五八年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产物。在讨论它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之前,需要对它的发展概况,作一个粗略的分析。民间歌谣,本来是劳动人民抒情言志的口头创作。在旧社会,苦难的人民,用悲歌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哀怨,抒发自己的反抗和愤怒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  相似文献   

20.
明清讲史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类型化倾向。而草莽类英雄是特殊的一类人,他们在外部体态、性格特征、语言与行为方式上与常人有着较大不同,如同戏曲中的"架子花脸"形象,是"力"与"勇"的化身。尽管在作品中只是个陪衬角色,但是他们起着其他人物类型无法企及的功能与效用。而且他们身上保持着人民的本性,寄寓了人民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因而更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