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摘译自美国出版的《社会学》一书第3章:《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情况》,介绍美国、拉丁美洲、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在开创和发展社会学方面的基本情况。美国全国科学院的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理事会的问题与政策委员会,在六十年代末叶主办过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并于1969年按调查的学科编写了几本调查报告。《社会学》是其中的一本,本文作者即此书的主编,是该调查研究的社会学小组的主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原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80年2月23—29日号,原题为《日本会放慢发展的步伐吗?》,是一份调查报告。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副主编。这里摘译的是这个报告中的一个部分,主要关于日本的现代化问题。作者就日本现代化其所以有高速度和高效率的原因,作了调查和剖析,介绍了一些事实和数字资料,其中有许多地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现在的题目是我们加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份日本“欧洲学术研究城市考察团调查报告”,作者系大坂大学法学系主任。作者通过对西欧五个科研城市的调查,认为日本建立京坂奈科研城市的规划是世界一流的,对此充满信心。欧洲五个科研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各国建城目  相似文献   

4.
南朝鲜《月刊朝鲜》杂志不久前对107名专业作家进行了一次“设问调查”,要求他们从美学、创造性、历史意识、群众性、思想性等角度提出他们认为最优秀的5位作家和最好的5篇作品。《月刊朝鲜》在今年6月号上发表了该刊记者李先敏的调查报告,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响应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在实证调查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法治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我们《依法治国研究》课题组继对南京、本溪两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并分别撰写了综合性的调查报告刊载于《人民日...  相似文献   

6.
朱晓燕 《社科纵横》2006,(10):118-119
《西游记》以幽默诙谐著称于世,幽默诙谐也使《西游记》更加妖娆多姿。论述了《西游记》的幽默体现了作者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象征意义,幽默使作品实现了“宗教”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幽默也是作者超然态度的反映,幽默更是一种含泪的笑,在笑声中包含着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理性顿悟;指出《西游记》幽默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红学研究的一个热门方法,是以“作者家世”诠释作品。这种方法,从“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 (甲戌本:《凡例》),推演出“石头记‘石头’”,即“通灵玉记贾宝玉”、即“作者写《石头记》”,亦即“曹雪芹著《红楼梦》”。这种方法的运用者,尽管所论细节有时不同,但把江宁织造《曹氏族谱》作为《红楼梦》的发祥之地,则一;将悼红曹与织造曹联宗,以艺术形象印证世间实人,则一。如此一来,曹雪芹著《红楼梦》,就被说成了传写自己的显赫祖先。作品中的贾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20万言调查报告是毛泽东调查研究实践的忠实记录,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我们认识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客观依据。虽然在《反对本本主义》等理论文章中毛泽东比较详尽地阐述过他的调查研究思想,但是从他的调查报告文本入手,具体地研究毛泽东调查与研究工作的经验于今天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卓小钱发行后,粮价究竟涨到什么程度,史书记载不一。《后汉书》载“谷石数万”,《三国志》载“一斛数十万”,《晋书》载“谷一斛至钱数百万”。本文作者根据考古发现的董卓小钱实物,经过考证和计算,认为不可能用1000斤铜钱交换30斤粮食,以上诸书记载失实。作者对史书记载的这种科学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区个体工商业户情况调查》,对该市个体工商业户的情况和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感到这是好的,对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体经济是有意义的。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关于个体工商业户的性质问题。要做到正确对待个体工商业户,首先要正确认识它的性质。调查报告中认为个体工商业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个体经济”,这是符合实际的。把个体工商业户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是完全错误的。以独立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所有制。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混为一谈,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们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一个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有一部专门记述河流的著作,称为《水经》,《水经》的作者已经无法考定,其著作年代,历来也有不同意见。《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作者“大抵三国时人”,而清代的另一位地理学家胡渭,在其著作《禹贡锥指》中认为《水经》“创自东汉而魏晋人续成之,非一时一手作”。《水经》虽然是一种记述河流的地理专著,但内容却十分简单,全篇记载  相似文献   

12.
红云 《社会》1988,(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家庭问题的研究也出了不少新的成果由潘允康同志主编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就是其中的一部学术专著,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的最大特点,是全书的理论分析完全是建立在对中国城市家庭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的从1982年起,由京、津、沪、宁、蓉五城市九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协作,对我国城市家庭现状及其发展变化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被列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1985年圆满完成,并出版了《中国城市家庭——五城市家庭调查报告及资料汇编》一书继此之后,《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了这一调查的大量资料,对我国城市婚姻家庭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统的论述其资料充分,详实新鲜,是我国以往家庭研究的著作中所未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13.
许春樵同志在今年第六期《文艺报》上发表题为“一部有严重缺陷的影片”的评论,完全否定了电影《人到中年》,对照电影,细读许文,发现许文才是一篇有严重缺陷的评论。许文认为,电影《人到中年》里的人物和环境都是不真实、不典型的。“作者在创作中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根据主题需要去编造生活”,“只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忽视了整个历史和社会环境。”“因而不符合历史真实,也没有反映出生活本质”。最后,他把这一切归结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上走向一条片面、孤立、静止的形  相似文献   

14.
邴瑄 《学术交流》2007,(8):144-145
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了“异化”(fore ign ization)和“归化”(do-m esticati  相似文献   

15.
一、共同的疑虑我们已考证《肉蒲团》的作者确为李渔。但是,在《肉蒲团》的题署上,根本就没有透露过撰者的任何迹象。这同《金瓶梅》问世的情形相类。《肉蒲团》还“光明正大”地题上“情痴反正道人编次”或“情隐先生编次”的字样,尽管在“西陵如如居士”的序文中未敢揭示作者的姓名或身份。《金瓶梅》则索性连撰人的化名都不题,只有“欣欣子”的序中透露出它的作者的化名是“兰陵笑笑生”。至于“笑笑生”为何许人,从小说封面、正文到序文、评点,都未留下确凿可稽的文字足资考证。所以至今学术界仍难确定其作者,“王世贞说”,“李开先说”,“赵南星说”,“贾三近说”,“屠隆说”等等,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李申 《浙江学刊》2002,(3):143-148
上篇 :小论陈文《浙江学刊》2 0 0 2年第一期所发陈咏明《对回应的回应》一文 ,原是发于互联网。其上篇已由互联网又发于《学术界》 ,而鄙人在《学术界》2 0 0 2年第一期对该篇作出了评述。其评述指出 ,该篇以“治国学必需重训诂”立论 ,然而在一些有重大争论的问题上 ,对付拙著的武器是“未必是”。而在那些可以确定的问题上 ,又几乎是触处皆错。比如该篇弄不清《庄子集释》作者是谁而郭象又作了什么 ,说什么“郭象的《庄子集释》……” ;也弄不清“疏”和“正义”的关系 ,把焦循《孟子正义》中的“疏”和“正义”当成了两本书 ,说什么“《…  相似文献   

17.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数年前曾进行过热烈地争论,几位学人各执一说,未成定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提到的“嘉靖大名士”,是人们考证《金瓶梅》作者时的共同线索,本文从《金瓶梅》回前诗词的研究入手,对此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回顾80年代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曾相继出现两次高潮,即“《红楼梦》热”与“《金瓶梅》热”。进入90年代,“红学”有所降温,而“金学”正方兴未艾。但“金学”研究同样也面临着“降温”的考验,诸如不严肃的主观推断、无价值的繁锁考证。这种形势表明,古典小说研究,呼唤着科学的“红学”与“金学”。最近,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李时人同志的学术新著《金瓶梅新论》(责任编辑雷群明),该书收集了作者自1983年以来发表的有关《金瓶梅》研究的一系列文章。从文章所囊括的内容看,凡时代背景、思想艺术、人物形象及作者、版本考证均有涉及,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通观整部著作,有两点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一是作者善于从思想流变、文化背景的角度,对纷繁复杂的作品作整体观照;二是作者对于考据的态度十分严谨,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使这部著作颇具学术分量。  相似文献   

19.
《秋菊打官司》的电影已成了旧片,但关于秋菊的议论却没有间断。这不奇怪,“秋菊”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名”,人们借她的名说事儿,全当她的官司是一个案例。瞧,上海《社会》杂志今年7期推出了一篇“卷首语”《秋菊不必打官司?》标题用的虽是商量口吻,观点却是很肯定的。我不想与该文作者辩论,因为道理太简单(丈夫被人踢了“要命的地方”,家里的顶梁柱受伤,夫妇欢爱大受影响,绝不像作者轻轻巧巧说的是“这么一件小事”;她为此“而生气而鸣不平”跟“嘴上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风马牛不相及;作者像许多中国人一样根据“存在…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是世界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贯穿全书的轴心人物和当然主人公。曹雪芹用“十年辛苦”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凝聚着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毕生心血和全部理想,集中地表现着《红楼梦》一书的书旨。《红楼梦》全书,文心极深,文思极细。它的章法,脂评指明了作者往往用“两三次皴染”的“画家三染法”。但脂评只提及书中对“通灵宝玉”和贾府概介的“三染”,殊不知,作者于本书前五回,对贾宝玉这个通部首席形象,更精心构思,刻意安排了二三次大“皴染”,用以一步步廓清贾宝玉的原貌,一层层传达作者的意图,以使读者在情节正式开始之前,即预先把握住主人公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一)开卷的一篇神话楔子:交代了贾宝玉是天生造就而又被弃不用的“补天”之材。(二二)第二回贾雨村的一段哲理剖析,交代了贾宝玉既非孔孟一类“仁人君子”,又非桀纣一类“大凶大恶”(贾政说他要“弑君杀父”,岂不冤哉),他是既“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一悖理叛道的“正邪”二气“两赋之人”,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