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起生平系诗补正蒋寅钱起的生平事迹,史传记载至为简略。经博璇琮先生《钱起考》(《唐代诗人丛考》)一文钩沉发覆,其大概经历乃稍稍清楚。王定璋先生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发表一系列考证文章,阐明钱起生平和作品编年中不少问题。今观其集成性著作《钱起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2.
北宋鲍慎由怀疑唐代诗人钱起的《钱考功集》中有其曾孙钱他诗羼入,南宋葛立方举出起集中《同程九早入中书》、《和王员外晴雪早朝》①二诗,疑为(?)所作②.明人胡震亨、今人傅璇琮先生进一步确证,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的作者为钱(?)③.继此,吴金明先生发表了《钱起,钱(?)诗考辨》④一文,将前人这一局部性的怀疑和论断扩展到全局.他认为,《钱考功集》五百三十一首诗中,只有八十九首(占总数的17%)可以确认作者为钱起,其余多为钱(?)等人所作.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人。元辛文房称其清才旷逸,诗笔遒丽,名盛当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宋临安府棚前陈宅书籍铺刊本卷同,见四部丛刊初编一六七缩印本(以下简称书棚本)。至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内有《李文山诗》三卷,分体编排,已非宋椠旧貌。清初季振宜辑全唐诗时,即据汲古阁本,康熙扬州唐诗局以季氏稿本为底本,编其诗三卷,共二百六十三首,其中作品又分别见于唐人十五个作家集中,达二十首之多,真伪混淆,历时已久。今依《全唐诗》  相似文献   

4.
一项填补空白之举──评《钱起诗集校注》周舟钱起(?—780年)是中唐诗坛中有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且是“十才子”里的领衔人物,曾因“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句被时人引为“绝唱”。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盛赞钱起说:“员外(指钱起)诗...  相似文献   

5.
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是多种李贺诗注本中较为详明的一种,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将它和姚文燮的《昌谷集注》、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本汇编成《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后来出版的几种李贺诗注,无不参酌、采撷王注,如叶葱奇《李贺诗集》、林同济《李长吉歌诗研究》(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六辑),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沈惠乐《李贺诗选注》(《李贺及其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笔者多年来研习李贺诗,陆续发见王琦《汇解》中疏  相似文献   

6.
一“停烛”是古代诗词中习见的一个语言现象,但在当代才在诠释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主要是由对中唐诗人朱庆余名篇《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的解释引发的。围绕“停红烛”,迄今已有好几种不同的解说:(一)释为停放、停留或保持,持此说的人较多。如:“停,停放。停红烛,意谓红烛燃点在这里。”(马茂元:《唐诗选》)“停,停放。”(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停留,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停,停留。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停”,“保持”(钱钟书:《宋诗选注》)等。(二)“停烛为唐人习语,应作点烛解。”(朱金城:《白居  相似文献   

7.
高棅是明初洪武时期的闽籍作家,是“闽中十子”之一。《唐诗品汇》,顾名思义,不啻汇粹唐诗精华,比起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撰、郝天挺注《唐涛鼓吹》、杨士宏《唐音》,在体例和标准上,更趋完整和成熟,而且在品评唐诗,建立唐诗学的理论框架上,更显出理论的系统化和独特性来。这本书,开了明代诗必盛唐,前后七子格调说的先声,实是力矫南宋至金、元重视诗律、诗法、句法等变化的偏窄研究狭路,为恢复古道古风鸣锣开道。《唐诗品汇》在明代乃至清  相似文献   

8.
钱起任蓝田县县尉事,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钱起考》(以下简称《丛考》)已作了确凿无疑的考证。至于授职时间,《丛考》说: 上面所引的王维、钱起赠答诗写于春日,则当作于乾元二年。就是说,肃宗乾元二年春,钱起在蓝田尉任上。至于他何时始授此职,又于何时罢职,则均不可考。当然,我们知道,至德二载(757)十月肃宗返京时钱起已在长安,则他受命为蓝田尉,很可能是乾元元年(758)的事。笔者翻检《钱考功集》中有关诗作及史籍资料,认为《丛考》将钱起授任蓝田尉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一钱起,字仲文,吴兴人,是大历十才子中的年长者,在中唐颇有诗名,人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为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有关钱起的生年,现有两种说法: 1.闻一多的《唐诗大系》定于玄宗开元10年(公元722年)。1979年版的《辞海》亦本此说。2.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钱起考》定为公元710年左右。现在能看到的有关钱起生平事迹的资料很少,闻一多没有说明所据的资料,傅璇琮的根据是钱起的两首诗。今案钱起还有《銮驾避狄岁别韩云卿》诗,诗中“銮驾避狄岁”是指广德元年(763年)。这年十月,吐蕃军队进攻关中,很快占领长安,代宗匆忙出奔至陕州。诗中说到“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若按闻一多说,此时钱起年仅四十挂零,不  相似文献   

10.
《唐百家诗选》应是宋敏求、王安石合作编纂而成的,杨蟠是王安石追随者,本书初刊于杨蟠在温州太守任上,编者独归王安石一个,与当时新党新造王氏著作的风气相关。伴随王学影响,本书自北宋后期至南宋高宗朝,一直是诗家与诗话讨论的话题。南宋中后期,王学失势,而《唐百家诗选》一书仍流传甚广。由吕祖谦《宋文鉴》收本书王序及丽泽书院以此为教材之事看,书院与塾学教材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了本书的权威地位,使之成为初学者必读之书。通过比较相关选目可见出南宋其他几种唐诗选本多受其影响,对多数读书人的诗学观念具有初始化的作用,江湖诗风的漫延与这一选本的作用也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钱起交游考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是盛、中唐之交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有四百多首。据中唐著名选评家高仲武说:“(郎士元)与钱更长,自丞相已下,更出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中兴间气集》卷下)可见钱起不仅载誉当时,而且他也是以写饯别诗为人称道。今检《钱考功集》十卷,酬唱送别之章竟达一百多首,占其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足见钱起交往过从之广。可是钱起送人之作多不著时地和人名,这样势必影响对其诗歌的深入研究。笔者以为,若能根据钱起诗歌的内容和有关资料,钩稽考证出与之交游者的一些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对钱起生平的掌握与诗歌旨意的寻绎,而且,对钱起同时代的其它诗人的集子整理和作品研究也不无裨益的。今撰此文为之探索,文中所考顺序,一本于《全唐诗》,今人论著中已考出眉目者从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河岳英灵集》、《才调集》中的李白诗歌,我们在《唐人选唐诗(十种)蠡测》一文中(载《思茅师专学报》91年1期P_(10-21),2期P_(9-12)中已略有陈述.但余意未尽.今从选诗审美意象、审美深蕴角度再作探讨,探究深意,就教于方家.(书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93年版).  相似文献   

13.
论《极玄集》选诗标准的特色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玄集》是唐代诗人姚合选唐人诗歌的集子 ,是唐人选唐诗的重要诗集。诗人选诗 ,自有其学识与标准。姚合选诗重大历时代 ,风格重清幽淡雅悲凉 ,体裁以五律为主 ,题材以送别交往为主。《极玄集》的这些选诗标准深受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 ,又反映了盛唐之后士子文人的创作心态、人生价值等 ,并对后世诗选及诗人创作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八月版《岑参集校注》,是近年来关于岑诗研究的可喜收获。然书中某些注释,似有不尽妥处,拟辨商如次,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一、薛昪、薛弁 《送薛弁归河东》诗,见《全唐诗》卷二百一,《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题作(《送薛昪归河东》,注云:“薛昪,不详。昪,吴校(即明刊八卷本《岑嘉州集》,吴慈培校并补目。——笔者注)作  相似文献   

15.
评钱起诗歌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起,是唐代诗坛的名家之一。从现在关于“十才子”的几种资料来看,虽然具体人名略有出入,然而钱起都包括在内。据四部丛刊印明活字本《钱考功集》,钱诗有十卷之多,辑入《全唐诗》凡四卷四百二十余首。而历来对钱起诗歌评价歧异颇大,毁誉不一。《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在指出大历诗歌的特征和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卷二三八钱起有《津梁寺寻李侍御》诗。津梁寺何在 ?何时创建 ?志乘未见记载。王定璋先生《钱起诗集校注》于“津梁寺”下云 ,“津梁寺 :未详何地。”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九有《唐雍州津梁寺释法喜传》 ,载云 :“武德四年 ,右仆射萧 于蓝田造寺 ,名曰津梁。”据此 ,津梁寺乃唐高祖武德四年萧 造 ,在蓝田县。又同书卷十三《唐新罗国皇隆寺释圆光传》云 :“有弟子圆安 ,神志机颖 ,性希历览 ,慕仰幽求 ,遂比趣九都 ,东观不耐 ,又西燕魏。后展帝京 ,备通方俗 ,预寻经论 ,跨轹大纲 ,洞清纤旨 ,晚归心学 ,高轨光尘。初住京师 ,以…  相似文献   

17.
分类编纂唐诗总集的现象由来已久,几乎与唐人文集的创作、刊刻和传播相伴始终。由于唐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加上天灾人祸等主客观原因,致使许多唐代文献典籍先后失传,能够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唐人顾陶所编《唐诗类选》,是真正意义上最早分类编纂的唐诗总集,惜其正文已佚,仅《文苑英华》中存有前序和后序。北宋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南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明代张之象《唐诗类苑》等是现存比较有代表性的类编唐诗总集。考察历代类编唐诗总集的基本状况,既能探究不同编纂者独特的编纂实践,又能折射出古代文献典籍的传播情况、唐诗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某一时代的审美风尚,兼具文学批评的共性特征和个体实践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义山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作《玉谿生诗》三卷。宋以来著录,或称《李义山诗》(《崇文总目》)或称《李义山集》(《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或称《李商隐诗集》(《宋史·艺文志》)。清世笺本如朱鹤龄、程梦星、姚培谦诸家,皆名《李义山诗集》。冯浩独从《唐书·艺文志》,仍名《玉谿生诗》。冯氏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编选的《后村千家诗》,是一本较好的带资料性的唐宋诗选本。它不仅可作为近体诗读本,而且对唐宋诗的辑佚校勘有较高的价值。张璋黄番校注的《朱淑真集》卷九《辑佚》,就从此书辑得《惜花》等五首诗,并以此书为参校本之一。编《全宋诗》,也可从中辑出数量可观的诗篇。然阙名诗人较多,胡向侬等《后村千家诗校注》已查出了一些阙名作者,但仍有190首诗的作者阙名,我粗略翻了一  相似文献   

20.
黄希旦是北宋中期的道教诗人,其集在宋元两代被多次刊刻,其诗集《竹堂集》已佚,目前仅有《支离子诗》写本一卷传世。《支离子诗》前有宋元两代四位学者所撰之序,以此可以了解黄氏文集在宋元两代刊刻流传的情况,该书末所附《九天弥罗真人支离子传》是目前研究黄希旦最完整的传记资料。《支离子诗》收录黄氏诗歌七十余首,其中有《全宋诗》未收的黄氏佚诗四十余首,对于全面研究黄希旦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支离子诗》有北大图书馆藏写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又庋藏了一部日本写本,该写本较北大本收诗多出一首,且有北大本所无的元人郑本的题记以及清人王士禛的跋,具有重要的文献以及东亚书籍交流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