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可 《浙江社会科学》2006,19(5):188-192
浙西新文学作家群是一个带有鲜明吴文化特色的作家群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这片文化土地有着不可割断的精神联系;其在精神取向、艺术思维、审美表现等方面所呈示的共趋性特征,显然受到深潜的吴文化精神的浸染。透过浙西新文学作家群体的研究,可更全面地认识到隐藏其背后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滋养,可展示在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
岭南涵盖两广,乃南越族的栖息繁衍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由于地域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岭南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性格和审美心理。当我们探讨广西文学的状况与发展时,恐怕不能忽视这种在亚热带气候和多种地域文化基础产生的社会审美心理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我以为岭南作家(包括广西作家)多年来罕有令人赞叹的出色表现,原由之一便是作家们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缺乏深刻的感受,对岭南社会审美心理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常说,文艺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但这审美意识却非完  相似文献   

3.
鲁迅和钱钟书的小说在人性透视和文化批判上都显示出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他们的小说均以苛刻的标准过滤传统和现代视域中的人生百相,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其清醒的批判意识与深刻的反思精神能够提升文学彰显人性和世界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4.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个体和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以悲剧的理念方式表现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民族意识、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婉美而精致的诗性品格构成了南宋文化的审美特征,它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对郁达夫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文学表达形式的生成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从源流上讲,郁达夫对精神家园的渴求;在作品中对感伤而唯关意境的倾力营造;对小说意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造以及他身上独异的名士风流气质等,都与其受南宋文化的浸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宋文化的审美品格影响了他的审美心理和创作风格,使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柔性的艺术审美品格及独特的“自我抒情体”范式,对丰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和传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向明 《晋阳学刊》2006,11(5):103-109
在科学逐渐昌明、现代意识勃发的“五四”社会趋势下,“鬼”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遭遇、现代作家新的文化态度以及表露于启蒙与审美不同层面的文学纠葛等话题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生存都是富有探讨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陕西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利 《社会科学》2007,(2):184-192
新时期陕西文学具有的文学审美的苦质精神铸就了陕西作家的悲悯情怀,实现了以泛神性偶像的创造救助与超越生活苦难的鲜明特色。但近十年来,陕西作家后继乏人,陕西文学的苦质精神明显遗落。造成文学精神遗落的原因,其一是过度强调生活化,片面看重时代性;其二是哲学的短视与文化素养的欠缺;其三是泛神性偶像创造及其现代价值悬置。面对困境,“陕军”除了要坚持自己的优长,坚守文学的苦质精神外,还必须加强现代文化哲学的修养,强化主体意识与人类意识,以时代的文化理性对民族生活和传统文化加以透视、熔炼和重铸。  相似文献   

8.
京派作家异于同时代作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文化身份的不同。学院作家的文化身份不仅形成了其与海派作家和左翼作家不同的生存状态,更影响了其文学写作的观念和群体聚合形态。在具体聚合形态上,师生因缘和文学沙龙是其鲜明特色所在。在讲坛上,京派的作家以知识传递的学院派方式近乎自觉地形成了一个观念相近的写作圈,而在圈子形成之后,他们又以读诗会和"太太的客厅"两种形式不断丰富自我的存在。这种文学圈的形成和活动方式带有学院品格的深深印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体形象,农民形象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厚充盈.依据其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农民形象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镜像型和生存喻指型.文化表征型农民形象源于作家文化批判与重建的强烈诉求,农民的文化能指意味愈趋明显.现实镜像型农民形象则折射出现实乡村变革对于农民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与塑造,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冲突成为作家的叙事焦点.生存喻指型农民形象突出农民的生存意识,彰显出作家以自由自在的乡村文化心态和自足自立的乡村民间生存原则对抗意识形态同化改造乡村的文化意图.随着时代文化语境的迁移,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必然会产生新质,克服当前农民叙事缺陷也成为作家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文学社群文化生态与心态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社群(社团和流派),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整合的文化生态,而并非是单一的纯文学或社会政治的组织行为.同时,文学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作家聚散更有来自心理的因素和其精神的联系,并且这一聚散心理和精神联系直接影响着文学社群生态的平衡.现代中国文学社群作家聚散分合的心态与地域、教育、政治、经济四大现代文化生态形成了整体性互动关系.这是一种社团流派"文化场域"的透视,从而立体地考察作家人与事活动的聚散成因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的背后表现出的群体文学倾向和文学风格等深层的主客体复杂因素,清理现代文学社群的"生态"与其作家的"心态"关系网络的线索.探寻其内在的生命纽带.  相似文献   

11.
张瑞英 《齐鲁学刊》2006,1(3):103-108
齐鲁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注重平民意识和民本思想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山东现代小说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人的解放”和“平民文学”的创作观念与原创的齐鲁文化精神相契合,山东作家以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照传统文化,赋予齐鲁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中,作家通过对市镇女性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生存问题的反映,揭示了底层女性和知识女性在中国现代市镇这一特定时空里的生存现实与生命意义。市镇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拉锯和抗衡中,既要承受历史传统对其的规约,又要遭遇来自现实社会的箝制。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描写,是作家诠释历史成规与传统文学的一种叙述路径。对女性存在的关注与思考,是作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求,是直抵女性生存真相和历史深度的叙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市镇女性书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文学的冰心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文学不是女权主义者同情和关注妇女命运的文学 ,也非一般妇女题材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是女性世界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即现代女性观及其所规定的女性主体意识在文学中的体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作家群体的形成 ,是女性主义文学产生的前提。现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 ,是与其总体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它滥觞于近代而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 ,其发展历史可以三个里程碑式作家依次划分为三个时代 :“冰心时代”、“丁玲时代”和“张爱玲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着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琼州学院学报》2017,(3):93-97
敦煌变文作为地方性民间文学的代表,体现出敦煌百姓的审美特性和思想倾向。和传统的中原文化相比,敦煌变文由于所处年代,地域和受众的区别,蕴含着独特的民族观。其流民意识,边域意识及民间意识都不同于前代后世的中原文化。其中差别体现出在国力强弱,地域内外和执笔者文学素养等不同观照角度下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时间观和价值观,线性时间意识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的循环时间观而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中国现代作家对线性时间意识的接受与不接受(包括存疑态度)的二元划分出发,探讨线性时间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品格和美学理想的形成和塑造存在着的深刻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已经内化为民族心理结构而将对当代文学继续产生作用。   相似文献   

16.
就整个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文学而言 ,文学精神品格的下降、文学思想内容的弱化和文学审美重量的消解已是不争的事实 ,文学已滑落到艺术形式的窠臼。仅就杂文创作而言 ,它在文化批判意识、作家自省意识和当代审美意识上的确存在着某些缺失现象。杂文应更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现代杂文的思想精神内核和社会批判的骨力 ,有效整合三种意识 ,发挥它在社会批判上的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小城作家现象孕育着许多值得研究的精神和文学话题.使审美注意力从单纯的作家个案转向文学背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将为我们更宏观地考察作家与地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现象与地域文化变异之间的关系,提供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安正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险恶促使士人群体自我价值意识和生命关怀意识开始觉醒.诗人突破两汉文学传统,以感物取象、隐喻自我的象喻性方式选择咏物题材,并确立主体诉求化的人本性理念的文学价值观,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歌在作家物象审美与抒怀忧郁的交融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并且对后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作家的文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最能体现西部作家文学精神的诸种层面对西部作家的文化精神、心理结构及文本世界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西部文学生态的丰富性和独异性。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20-12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一批以江西为背景、反映江西地域文化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对江西山川、风物、民俗作了详细记录,是从文学的角度对晚清至民国江西形象的描摹。作家在作品中渗透了深厚的乡愁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有认同,又有审慎的批判。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中的江西地域书写,不仅可以丰富地域文学史的研究,而且可以在文化与文学的研究热点中,发现江西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